2019-04-12 09: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少衡


二访玉虚洞


杨少衡


 

玉虚洞1.jpg

玉虚洞

第一次到玉虚洞,记住了它的两个名字,以及这里的一座雕塑。

当时是随采风团队前往。路上从主人那里得知,明溪玉虚洞与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被徐霞客称为“武夷三绝”,听了不禁一笑,因为后两绝多年前我曾探访过,今日一到玉虚,也算三绝皆至。主人说玉虚洞本名滴水岩,起自宋代,因洞顶终年滴水得名。玉虚洞是后改之名。是不是因为将乐玉华洞出了名,这里便跟随其后改名玉虚?一了解不是。“玉虚洞”由来也久,得自明万历年间福建按察御史、进士王乔桂。这个人当年到此游览,觉得滴水岩之名不够文雅,便将其改称玉虚洞。民间传说古时洞内龙蛇作祟,被玉虚仙翁降服,故而得名。

有一座雕塑立于一片场地中央,一进景区即抬眼可见。雕塑描绘的不是山岩滴水,不是仙翁降妖,竟是革命与战争。其说明文字标题为“东方军驻归化(明溪)作战纪念”,雕塑表现的不是红军战士冲锋陷阵,而是他们在抢救伤员。作品中有五个人物,其中两个伤员。一个躺在担架上,由两个战士一前一后抬起,另一个由一个战士独自背着。整座雕塑非常紧凑,笼罩在紧张与悲壮的氛围中。

这座雕像令我印象深刻。它出现在玉虚洞景区有何机缘?为什么着力表现的是抢救伤员?我站在雕塑前,仔细读完刻于基座的说明文字,这才明白。原来,雕塑记载了一段革命史实:1933年7月,以红三军团为主组成的东方军入闽作战,占领归化县城。1934年1月,东方军再次入闽作战,经归化县城、夏阳攻占沙县县城,其间于滴水岩等处设立战地医院收治伤病员。如今,红军战地医院旧址成为该县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又是红色旅游胜地,2005年10月被列为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那一天行程很紧,项目较多,在玉虚洞没有呆太久,一行人即转身离开。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却也自感满足,因为毕竟到此一游了。当晚恰有点时间,随手取来案头一本《明溪历代诗文选》,不料稍一翻看便吃惊不已:这本文选里有大量关于玉虚洞的诗文,或咏玉虚洞,或写滴水岩,也有咏桃华洞,写的都是同一个景点(桃华洞即桃花洞,为玉虚洞观音殿后山洞)。我感觉明溪县的众多景点里,玉虚洞应当首屈一指,是历史上被记载最多的一景。这当然有地利之便,玉虚洞距县城仅五里地,方便有兴趣的文人墨客、来去官员前往探幽,但是如果此景寻常,显然不足以吸引那么多人兴致勃勃赋诗作文。这本历代诗文集的主编廖康标同志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列举了游历过玉虚洞并留下诗文的历代名人,指出对滴水岩(玉虚洞)文化建功最大的当属梁世骠、宗臣、王乔桂三人。留有诗文的历史名人还有庞泮(明朝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陈卿(明朝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刘应授(明朝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白贲(明朝进士,官至云南巡按)、海瑞(明朝著名清官)、陈宗夔(明朝进士,官至福建、广东巡按御史,抗倭名将)、陈谨(明朝状元)、郑汝璧(明朝进士,著述颇丰)、裴应章(明朝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吴安国(明朝进士,官至宁波知府)、张文耀(明朝进士,官至四川参政)、顾元镜(明朝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伊秉绶(清代进士,著名书法家)等。

我在这本诗文选里读到宗臣的佳作《游滴水岩记》。宗臣是江苏人,明代著名的“后七子”(嘉靖七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任过福建参议、福建提学副使等。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因广东流寇进犯,宗臣督兵到归化平乱,其间应归化举人揭鸿之邀游滴水岩,并作《游滴水岩记》。清康熙年间编印的《天下名山游记》一书,收录北魏至清初千年之间的游记精品219篇,福建省仅入选8篇,宗臣《游滴水岩记》即是其中之一。这年九月,他督兵西征到了归化,揭鸿“请于滴水岩驻餐焉”。游记详细记载游历见闻与交谈,抒发感慨,写得简略而传神,例如描写滴水岩之水:“揭君曰:岩人咸饮此水。尝之甘,已烹为茶,尤甘。余曰:盖天浆乎,盖天浆乎!”

阅读这篇文章后,我忽然觉得,如宗臣所言,“其岩之奇,天奇之也”。这样一处胜景,岂能只是一瞥而过?一个愿望不禁油然而生,想设法再去看看。所喜所愿成真,两天后拜采风选题所赐,我终于再访玉虚洞,第二次走进这一奇特洞天。

当地一位朋友领我前往,两人同行,一路交谈甚欢。有他领路,才知道王乔桂《甘泉叶氏滴水岩祠记》所写“自幽而入,自明而出”是怎么回事。王乔桂就是那位把滴水岩改为玉虚洞的历史人物,湖南石首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隆庆五年(1571年)任分巡漳南道,后任福建道御史。王乔桂的《题玉虚洞》诗前有这样一段文字:“玉虚洞在本城东五里许,旧名滴水岩。予以其名出于里巷,雅弗称也,乃易今名。”这就是玉虚洞名之来历。滴水岩之“幽”即所谓“暗洞”,“明”则是“明洞”。当地朋友带着我探洞,走的就是王乔桂的路径:从暗洞进去,从明洞出来。我们探访玉虚洞时,恰逢景区建设的二期工程在进行中,因施工安全需要,洞口暂时封闭,不对外开放。得工程管理部门支持,我们得以进入。时有五、六个孩子在景区嬉戏,几个女子带着他们游玩。听说洞门要开,可以去钻一钻,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们一行人沿石阶而上,到了暗洞口,这里几块巨石交迭,石上有“奇境天开”等多处题刻。洞口就在石下,打开铁栅门,里边黑洞洞的。四百多年前王乔桂游洞,有一僧人为其秉烛。眼下不需要了,管理员把电闸打开,沿线彩灯亮起,满洞晶莹。玉虚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石灰岩体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奇特溶洞。据资料记载,该洞所在山岭叫玉婆山,暗洞进口处名“来风洞”,内有镇鲤石、龟蛇入洞、一线天等景致。我们一行人穿行其间,沿弯曲小径忽上忽下,未曾刻意对比景致名目,只感觉怪石嵯峨,洞穴深幽,彩灯之下如梦如幻,同游的孩子们不时尖叫欢呼。走了大约20分钟,我们到达明洞。这里空间广阔,前部为观音殿,面积约100平方米,左、中、右有三根天然石柱支撑,内有天泉、斗狮、龟石等景观;后部为可容千人的桃花洞,有仙桥、佛头岩、祥云岩诸景。从资料中得知,玉虚洞许多景观名称得自宗臣。如观音殿左侧的振衣亭,宗臣《游滴水岩记》有记:“堂后有亭。亭题,余怪其腐,而因与揭君解衣其中,遂易之曰振衣。”另有不少景点如天泉、虚鸣、隐鹊等则得自梁世骠,时间还要更早一些。梁是广东顺德人,正德十五年(1521年)进士,历任河南道御史、浙江按察司佥事、福建漳南道兵备佥事。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梁世骠游览滴水岩后,写了一首诗和一篇《游滴水岩记》,游记里写他在滴水岩命名十景,其原因是:“山故多状貌,问其名,而古今卒无有名之者。余不揣固陋,即其可喜可愕可为状者,僭为题之。”

玉虚洞内外题刻众多,增添了许多人文韵味,探洞之余,题刻亦让人流连寻味。走出明洞后,我循得自《明溪历代诗文选》的线索,研读历代题刻,忽然遇到了两方碑,一旧一新,刻的文字都是“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其中新碑为2016年8月由明溪县人民政府所立。这两方碑让我似乎又看到山下广场那座雕塑,再次震撼于其紧张与悲壮,不由得感慨玉虚洞除了幽深奇绝,包含着众多历史文化内容,亦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留着深深的红色印记。

洞外石刻.jpg

洞外石刻

根据资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红军在归化曾设立多个战地医院。1931年1月,红军新编第7师后勤部医院设在枫溪杨公庙。7月,红3军团在谢厝湾村设医院,收治伤病员100多人。1932年12月,红军在县城西陈家大厝设医院。1933年夏,红军在县城西曾家设医院,有医务人员30多人、病床20多张。8月,东方军在县城儒学街李家大厝、东门城内杨家大厝、西门外蔡家大厝设医院,救治伤病员300多人。1934年1~2月,东方军在县城北滴水岩和县城西李家、陈家大厝等处设医院,收治红军伤病员250多人和在沙县俘虏的敌军伤病员540人。同年10月,闽赣省机关和军区在枫溪杨公庙设医院,收治伤病员120多人。这些红军医院还免费为当地群众治病,组织开展卫生防疫运动。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旧址纪念的是不同时期设于归化的所有红军战地医院,表现了当年革命战争的一个侧面。我在明溪读到一份《东方军关于消灭卢敌之行动部署之命令》,命令共有七条,其中第五条为:“在清流,归化城作战兵战医院设茶湖冈宁化西二十里各部病员送该院医治。”(原文)可见战争中的后方支援包括战地医院保障之重要。

同行朋友告诉我,当年战地医院设在滴水岩,是因为这里离县城近,空间大,同时也比较隐蔽。当时常有敌军飞机空袭,滴水洞有利防空。据说当年医生们是在明洞里做手术,伤员们则在后边洞穴里藏身。滴水岩战地医院存在期间,红军于1934年1月25日攻克沙县。同年3月下旬又有“铜铁岭战役”,军史亦称“归化之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东方战线取得粉碎敌人堡垒封锁线的一次胜利。滴水岩战地医院为这两大胜利作出了贡献。80多年过去,战争硝烟已经飘散。在玉虚洞遥想当年,医生护士们在抢救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之余,可曾抽空欣赏一下洞中奇景与洞壁上的题刻?冲锋陷阵中负伤送院的红军战士,可知自己为民族为国家奋斗的鲜血与生命,与这里的诗文相伴,将一起融进历史?

由于这一战地医院,玉虚洞在明溪红色文化中成为一个亮点。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二期工程,除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景观车道、洞穴灯光、水电及消防工程等景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还要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该广场将建于玉虚洞近侧的山坡上。日后,玉虚洞将成为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红色记忆于一体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