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15:4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其彬

 

洁白玉润 佛教圣花


陈其彬


采摘茉莉花.jpg

采摘茉莉花

 

茉莉花是福州市花。福州栽培茉莉花已有2000多年历史。

茉莉,拉丁学名jasminumsdmbac(L)Ait。因其香气清婉柔淑,花朵洁白玉润,有“天香”之美誉,与瑞香、忍冬、石榴一道,被列为佛教四大圣花。

天香开茉莉

茉莉为舶来品,西汉时由佛国印度传入,落户福州后被广为种植。

中国古代茉莉有诸多别称、昵称,如抹丽、抹利、末丽、抹厉、没利、素奈、鬘华等。茉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音谐字异的称谓?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末利,“本胡语,无正字,随人会意而已。韦君呼狎客,张敏叔呼远客”。杨慎《丹铅录》云:“《晋书》都人簪奈花,即今末利花也。”李时珍又曰:“末利本一种强烈的茉莉香气。”由此可见,奈(素奈)花、末利花就是茉莉花。梵语中的“抹丽”,有压倒群芳之意,故唐朝有“国色牡丹无香,天香茉莉无色”之说,国色、天香分属牡丹与茉莉。宋·张邦基《闽广茉莉说》云:“‘抹丽’,谓能掩众花也。”说的也是茉莉之香,即“国色天香”之“天香”。

尽管古人对茉莉花的称谓不尽相同,但每个称谓都承载着文人雅士们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那么,茉莉花究竟有多白,又有多香呢?“冰姿素谈广寒女,雪魄轻盈姑射仙。”唐太宗李世民诗中的广寒仙子即嫦娥,姑射仙子为冰雪之神。以“雪魄冰姿”来赞美茉莉花,使一朵原先并不起眼的小花“一举成名”,李世民“功不可没”。北宋诗人郑刚中称赞茉莉花“天姿如丽人,肌理细腻骨肉匀”,比华清池中刚出浴的杨贵妃还美。北宋另一文人姚述舜在他的《行香子·茉莉花》中也有“天赋仙姿,玉骨冰肌”的赞誉。南宋诗人杨万里则称赞茉莉花是“笑傲名香雪白之花”,说“茉莉独立幽更佳,龙涎避香雪避花”。茉莉遗世独立,幽香洁白,连最名贵的龙涎香和皑皑白雪见到它,都要羞怯得远远避开。不难看出,茉莉花在杨万里心中的地位有多么高大。

早在宋代,福州就是一座茉莉飘香的城市。福州城中“三山”之一的乌山上,至今还能见到一块北宋福州太守柯述游览六神光寺留下的石刻——“天香台”。“天香”即指茉莉花,“天香台”当然就是种植茉莉花的地方。也是福州太守的辛弃疾,则在乌山上题诗《小重山·茉莉》:“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赞美茉莉花。

佛教一圣花

茉莉原产伊朗等地,传入印度。之后,佛教与茉莉花一起自印度传入中国,传入福州。可见,茉莉花与佛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佛教中,花鬘是一种装饰品,而花鬘就是由线穿茉莉花蕾制作而成的花串。有人认为,茉莉花串就是佛珠的最初形态。

作为佛教四大圣花之一的茉莉花,自古就受到佛教徒的钟爱。古印度佛教徒认为,众多的茉莉花瓣需用针线串连起来才不会被风吹散。同理,佛教的言教也需要汇集起来才不会散失,才能流传后代。

在世界遗产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镂金的茉莉花。据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在祗园精舍的茉莉花园里传经。因为有了茉莉花,香玉、香像等成了菩萨的称号,中国的许多寺庙,便以茉莉花为主要原料制作佛香。另据考证,佛乐《八段锦》就是由五台山僧人以茉莉花为原型创作的,以示僧人对茉莉花的赞颂。该曲后经福州僧人几番修改加工,清逸、婉约、流畅,脍炙人口,风靡大江南北。

茉莉花与佛教的渊源,唐以后的诗词中并不鲜见。唐代李群玉在《题法性寺六祖戒坛》中写道:“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这是李群玉为赞颂佛教禅宗六祖慧能而写的。诗中的天香茉莉与梵树菩提都象征人人皆有的顿悟成佛的自性。

饱读诗书的唐宋文人雅士外儒内佛者不在少数。南宋状元王十朋即一例。“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他羞于争名逐利,想要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到禅房中去寻找茉莉,以茉莉喻己,表明不事权贵、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

茉莉可簪花

在佛书中,茉莉又名“鬘华”,因为茉莉花“堪以饰鬘”。女人簪戴茉莉花,由来已久。汉代陆贾的《南越行记》,就有女子以茉莉花为材料制作饰品的记载。

用茉莉花簪发的方式很多:有插在髻上的,有戴在鬓边的,有“髻松松簪一点”的,有用彩线串成“层玉”挂在钗头的,有编成花环绾在发鬘侧的。盛夏,女子们不仅花枝招展,而且香气袭人,这都应归功于她们发际间的茉莉花了。古代女人簪戴茉莉花,许多诗文中皆有记载。“忆曾把酒泛湘离,茉莉球边掰荔枝,一笑相逢相玉树,花香如梦鬓如丝。”说的是古代女子把茉莉花结成球作为饰品,或挂在床帐中,或拴在纽扣上,或插在头鬓上,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苏东坡遭新贵打击,一贬再贬,远放至海南儋州。他见当地黎族姑娘口嚼槟榔,头簪茉莉,即作赋以赞。诗中“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生动地将土著风俗人情一笔勾出。

茉莉花洁白如雪,香浓似麝,在体现人类爱美追美的簪花习俗中,是最受妇女们青睐的花卉之一。宋代文人杨巽斋在《茉莉》一诗中写道:“脐麝龙涎韵不侔,熏风移种自南州。谁家浴罢临妆女,爱把闲花插满头?”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则发出这样的感叹:“茉莉一花,单为助装而设,其天生以媚妇人者乎?”

“剪雪为肌,镂水作骨,簪来隐称乌云。是八闽妙品,六月生春。婀娜玉莺插鬓,轻柔蝶拖裙。黄昏月上,罗纨送到,九陈清馚。最堪当月,也称临风飘摇。”清末福州本土女词人程佚在她的《雨中花中曼·茉莉》一词中,以婉转细腻的手法,将福州城中茉莉簪花女刻画得栩栩如生。以诗歌的形式叙述和赞美福州妇女簪花的也不少。这些诗词表明,茉莉花与福州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

在福州,茉莉花还被用于制作花茶。端午节到重阳节之间,茉莉花盛开,编制茉莉花串叫卖,成了福州一个习俗。雪白的花串、沁人的花香来到你的跟前,作为茉莉故乡人,你会拒绝它们吗?

茉莉花.jpg

洁白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