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沉淀丰厚的罗源街巷
张兆浩
林赣孙居住的孝巷
福建罗源县城的“后张街”与“孝巷”,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闻名于世。
一
后张街,位于罗源凤山之麓,住着张姓宗族。“两宋”之间出了22个进士,两个参知政事(北宋的张蔚和南宋的张磻);还有南宋庆元年间的“闽中六君子”之一的张衜。
最为人称道的是,明初张留孙(字思哲)。他是“宋少师磻之后。明洪武丁卯举人。”荣归故里,构筑“春晖堂”奉养母亲。
说起“春晖堂”,有一则生动的故事。张留孙曾嘱托朋友苏伯衡,写了一篇《春晖堂记》,其中说:“唐人孟郊亦云:‘难将寸草心,报答三春晖’,盖以子不能报亲鞠育之德。闽之永贞(就是罗源)张友思哲,弱冠而先翁捐馆(死亡的讳词),尚赖母夫人黄氏守节底于成立,今夫人六十有余岁矣,而思哲领乡荐升太学,由是乃叩天阍(向朝廷申请),乞身归侍,虽未能得禄以逮亲,而不敢谓为亲报也,于是独摘孟郊诗语,匾其奉亲之堂曰‘春晖’,而请余记,予嘉思哲得古仁人孝子之用心,故乐为推明其说以为记。”
张留孙家有弟妹。弟弟长大后成家立业;妹妹“亦有家”。家中仅有老母,且“侍奉母亲已经有人”。他觉得,“我可以再次出仕,为国效力了。”于是,“遂复入监,旋历户部山西清吏司属。”
任职期间,恰遇“岱王进嘉禾”。说是,有棵禾苗很奇特,一枝稻秆竟生出两穗。皇帝闻之,大为惊喜。张留孙连忙写了一疏《嘉禾颂》呈上。朱元璋龙心大悦,赐名“张勉学”并“擢吏部司务”。博士王公孟荐其能,升湖广按察司佥事,授爵奉议大夫,赠父如其官。
张留孙在楚地湖北“居官,以正纲纪、厚风俗为己任。政尚宽恕,刑无滥寃。”政声鹊起。后来,楚王“潜谋不轨”,张留孙揭发其阴谋,楚王因此贬为“庶人”。到了朱允炆登位,楚王复位,开始报复,离间张留孙与朝廷的关系。皇帝朱允炆中了楚王的诡计,错斩了张留孙。事后,朝野都觉得事出冤枉。康熙年间,罗源知县王楠(颐中子)修县志时,对张留孙的行为发出由衷的感喟:“善人国之干也。荆王祸几及国,公预发其奸,不则三楚沸鼎,吴越动摇,国事未可知也。虽十世宥之可也。乃谗言一入,身戮都市,何其惨哉,此巷伯所以致望于豺虎之畀也乎!”
二
明朝嘉靖年间,知县高相所编纂的《罗川志》载:林赣孙,字达叟,仲龙之侄。西隅人。少孤,家贫业儒。时山寇作乱,赣孙负母避祸,历涉艰危,采拾为养。贼掠其家。家徒四壁。母因感疾,有八十余矣。戆(应作“赣”)孙斋戒祝拜,凡九阅历,夜更阑疲甚,息于中路,闻空中语曰:“赐寿一纪。”觉后拜及回家,母病果愈。肩薪供奉,极其滋味,时人名其所居曰“孝巷”。
关于林戆孙有一则神秘的故事。明代闵文振的《涉异记》中记载:
二妃者,其初罗源徐公里石氏女也。姊曰月华,妹曰雪英,皆有姿色,涉书史。五季末,处州青巾贼作乱,二女被掳,义不受辱,相继投河死。宋时林孝子戆孙入山采樵遇玉女,明妆俨然,肃入其家,延茶久之。月华吟曰:世乱年荒起盗兵,纷纷蝼蚁尚逃生。妾身不幸遭俘虏,雨涕何时积恨平?百尺潺溪探禹穴,寸心皎洁付陶泓。皇天不泯坚贞女,召拜云阶浪得名。”雪英吟曰:“昔日繁华若转蓬,千玑万琲总成空。肉芝胜比莲花鲊,甘露何如竹叶醲?物外烟霞随处得,世间风雨任牢笼。知君已有曾参行,暂与寻常一径通。”吟毕,谓戆孙曰:“吾石氏女,遭难而死,上帝悯吾贞烈,敕吾为火部曜灵真妃,吾妹为水部风毒真妃,封此岩为紫霄岩,命吾主之,俗呼曰石八娘岩是也。君以孝闻,今虽贫,不久当贵。”已而相别送出,戆孙回望无复人宇矣。
石氏姐妹跳湖而死,可谓贞烈。她们死前预言,林戆孙必成大器,后被言中。
清代,孝巷又出了一名孝子。这个孝子叫阮大英。他先失所怙,事母甚谨。母老多病,常侍汤药,衣不解带。隆庆壬申,母病加笃,医药靡验,密叩神祗,割股为羹以近,母饮而愈。人莫能知者。嗣后家人见其行步微蹇,察知其实,暴其情于闾里,风闻于官,知县萧蔚请详道院,以表异之。
孝巷不仅以孝称世,也有忠烈之士。
清初要求汉人剃发和改装,按照清人习惯生活。剃发、改装是清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法不动!罗源人陈曾远不易服,被下狱囚杀。他作诗《狱中吟》:“王业三秋尽,君恩一死酬。忘家非已计,报国岂人尤?”道光版《罗源新修县志》十九《人物志·忠节》载,陈家巨富。清朝鼎革,曾远不改明冠服,下狱就刑,吟了这首五绝。陈曾远后被下地牢,囚禁而死。人们将他住的地方的“中溪”改名为“忠溪”。清代两百多年,他的子孙没有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也没有一个入伍当兵的。别姓人家子弟租赁在他家的祠堂里读书,也没有一个在科举中得中的。道光版《新修罗源县志》甚至评论说:“盖其忠魂凛凛,虽历久不磨云。”
三
《孝经·开宗明义》云:“终於立身。”汉 郑玄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于立身也。”
古代,认为做人首先要做到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用明人袁可立的话说: “为亲而出,为亲而处。出不负君,移孝作忠。处不负亲,忠籍孝崇”。忠孝能两全当然好,如果不能,就应该移孝作忠,这就是实践了儒家伦理的政治化过程,在“家”和 “国”两级两位一体,而且,“忠籍孝崇”,表明个体在家的孝行程度也成为衡量对国的忠诚程度,这样就时刻把个体与“国”这个庞大共同体的关联具象化,大大加强了个体对国的认同,把个体、家和国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成为不同个体之间对“国”产生共同认同的凝结纽带。
后张街和孝巷,堪称罗源最具忠孝文化的物质载体。
后张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