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 10:4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翁得禄


木棉庵纪事


翁得禄


 

木棉庵.jpg

木棉庵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朝廷苟延残喘,腐败无能,一味纵情声色。朝中奸臣权贵对金屈膝投降,并残酷迫害岳飞等主张抗金的爱国人士。

宝祐五年(1257年),蒙古灭金以后,以“违约”名义正式发动对南宋的全面进攻,开庆元年(1259),蒙古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南宋。宋廷震惊之余,即令右丞相贾似道领兵出战,驰援鄂州。

贾似道(12131275年),字师宪,号悦生、秋壑,江浙台州人。他只在鄂州守了四个月,就暗中派人向蒙古乞和,说是只要愿意退兵,宋朝便向蒙古称臣纳贡。私下议和后,贾似道趁蒙军撤退时突然发起偷袭,杀伤170多个蒙古士兵。这个伤损数目对当时蒙军来说微不足道。贾似道却厚颜无耻谎报自己“大获全胜”。沉湎于后宫的理宗皇帝收到“捷报”后,龙颜大悦,非但没有治贾似道的罪,反而表扬他有“再造之功”,赐贾似道卫国公与少师,又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贾似道“凯旋”。贾似道得势后,作威作福,向理宗谗谮在军营中对他“无礼”的曹士雄与向士璧,称其曾在军中贪污及盗取官钱,结果两人被流放边外。曾在军中讽刺贾似道的高达,也遭到贾的诽谤。

宋景定五年(1264),理宗死,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升贾似道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咸淳七年,蒙军开始围攻襄(阳)樊(城),两城守军苦苦向临安求援,贾似道充耳不闻,隐匿军报,拒不增援。咸淳九年(1273年),元军的铁蹄先后踏破襄樊,沿江重镇也相继陷落。朝廷再度派遣贾似道出征,贾似道却说应留守京城而拒绝上前线抗敌。度宗离世后,元军攻占了鄂州。此时,南宋太学生强烈要求朝廷出战。在朝野压力下,贾似道不得不披挂上阵。但他贪生怕死,只是一味求和。他给元丞相伯颜送上贵重礼品,答应割地赔款。伯颜责他不守信义,拒绝议和。

德祐元年(1275年),宋元两军在安徽池州的丁家洲遭遇,贾似道几乎未加抵抗,就抛弃其统领的13万宋兵,乘小船逃回。丁家洲一战,宋军溃败,死伤逃亡不计其数,元兵直逼临安,朝野一片惊恐,强烈要求杀贾以谢天下。由于当时主持国政的谢太后(理宗的皇后)极力袒护,先是不想治贾似道之罪。后来,考虑到新君刚立,众怒难犯,不得已才将贾似道免职。但这样处分根本无法平息众怒,朝廷内外一致坚决要求处死贾似道。谢太后无奈,只得将他贬为团练使,发配循州(今广东省东北部)安置。

这一年的七月,贾似道被贬发配。会稽县尉、主管地方治安的郑虎臣主动要求押解贾似道去贬所。郑虎臣(12191276年),字廷翰,又字景兆,系今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的南山村人氏。贾似道起解之初尚有侍妾数十人随伴,为了便于将贾处死途中,监押官郑虎臣将她们全部遣散,并且“弃其宝玩”,还叫轿夫拆去帷盖,让这个平时作威作福、享尽荣华富贵的大奸臣也尝一尝夏日骄阳的滋味。到了南剑(今南平)黯淡滩,郑虎臣指着溪水对贾似道说:“这里的水清,何不死在这里!”贾似道有恃无恐,答道:“太后许我不死,若有诏命,我即可去死。”说着还将谢太后赐给的“免死牌”日夜挂在身上,以求保全性命。在流放途中,郑虎臣出于爱国义愤,多次提出让贾似道自行了断,但贾不愿就死。郑虎臣想尽办法,一路勒逼折磨他。十月,到达漳州木棉庵。

木棉庵,是押解途中的十三驿站中的一站,位于漳州府龙溪城南二十里(今为漳州市九龙岭下木棉村口,320国道旁)。到达木棉庵时,郑虎臣再次叫贾似道自尽,贾似道依然不肯就范。郑虎臣考虑到再过几日便到潮汕,那里有贾似道爪牙甚多,如果现在不下手,诛贾大事将要落空。于是,郑虎臣加紧实施处死贾似道的计划。他先将贾似道随行的两个儿子和侍妾拘在庵中别馆,然后将贾似道拉到茅厕,逼其服毒自尽。贾似道自知再也活不下去了,就服冰片自杀,怎奈一时没死,只是肚泻。针对这种情况,郑虎臣在厕所内对贾似道吼道:“我为天下杀似道,虽死何憾!”话毕,抽出佩刀朝贾似道劈落下去,又将其推下茅坑,结果了这个大奸臣的性命。

郑虎臣诛杀贾似道的壮举,伸张了正义,大快人心,给抗战军民以鼓舞。但他为此遭到了贾党的疯狂报复。宋景炎元年(1276年),郑虎臣被捕,遭害时57岁。他是一个豪气冲天的爱国义士。后人为了纪念,在榕头村建了祠堂。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漳州木棉庵前,为郑虎臣竖立一块高约一丈、宽四尺余的石碑,并亲书“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10个大字。清乾隆年间的龙溪知县袁本濂在石碑旁边立一诗碑,诗云:“当年误国岂堪论,窜逐遐方暴日奔,谁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时驻军漳州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师师长陈琪曾在木棉庵前建了一座长方形八角石亭,上镌“木棉亭”匾额。亭柱上镌刻柱联4副:一为陈琪所作:“口诛笔伐公愤常昭废垄谁题华表柱;骨化形削秽名不灭斜阳冷照木棉亭。”一为蒋鼎文所作:“误国半闲堂罪恶贯盈垂老投荒犹恨晚;锄奸一片石春秋笔削乱臣贼子必书诛。”一为何文鼎所作:“千秋炯戒梼机书名一编终殿奸臣传;万里投荒刀绳毕命九死方知狱吏尊。”一为朱熙所作:“明春秋大义,为天下除奸”。陈琪还撰写了一篇《木棉亭记》,刻于石碑上。碑文措词慷慨激昂,颇俱爱国情怀。碑文如下:

木棉庵,不详其始。庵前勒碑题曰:“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大书深刻,屡毁屡建,而此石屹屹至今存。呜呼,此普天公愤之所昭,而薄海人心之所共快者也。春秋之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似道当宋理宗朝,居师相之尊,任平章之重,颛权罔上,卖国召兵,十五年中三僇大臣而数启外忧,论者比之操莽林甫之徒。循州末路,毕命刀绳,宛转乞哀于监押之前。虎臣曰:“我为天下杀贾似道。”大哉言乎!民国二十有四年,琪视师漳州,弢钤余闲,与都人士林者仁、蔡竹禅、黄岐山诸君,出城南二十里,问所谓木棉庵者。道旁抔土,骨化灰飞,片石书诛,万口争唾。是则生前舁夫之歌谑,狱吏之窘辱,怨家仇人之讽嘲,犹不若千秋万世,深恶痛斥之甚也,是亦可为佥壬之炯戒矣。漳州为朱子过化之乡,水淑山灵,不容秽迹,无人葺治,亦固其宜。然郿坞然灯、岳坟铸铁,亦足以诛奸谀于既往,示炯戒于方来。爰谋诸绅耆,共集钱币,筑亭护之,而都人士复咏歌以纪其事,严若斧钺焉。呜呼,在漳言漳,若陈将军、黄都护之藏,陈北溪、王东湖之墓,千载而下,过者犹肃然起敬,是亭也。与保存古迹为反例,而于扶持直道有微权,护其石而暴其名,即所以彰其罪而瘅其恶,用激我国民惩奸爱国之心。此则区区筑亭之旨也。

诸暨 陈琪撰

汉寿 朱熙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在丙子季夏月谷旦

郑虎臣除奸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明末冯梦龙将话本《木棉庵郑虎臣报冤》编入《喻世明言》。清代龙溪人张士楷赋诗赞其忠义、品格、气节和豪情,诗曰:“尚方斩马定须携,讨贼捐躯未怆凄;往事已埋秋壑里,斜阳自转木棉西。征蛮却爱俞都护,勒石犹标郑会稽;千古快心推此地,春风莫遣杜鹃啼。”

 

石碑.jpg

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