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09:1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少衡

觉皇寺故事

杨少衡

龙文塔.jpg

龙文塔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南山寺僧出行,在万松关邂逅曾在同寺修行的樵云和尚,两人一起休息喝茶。南山寺僧告诉樵云,此行要去北京,为驾崩的皇太后超度。樵云想要同往。南山寺僧说:“你又不会做拜忏法事,去了有什么用?”樵云说可以帮助打杂,例如挑经箱。对方答应了。樵云于是挑着经箱,如《西游记》里的沙僧一般去了北京。在皇宫外,守门人称皇帝有旨,来为皇太后超度者,一律由新门进入。和尚们都进去了,只有樵云一人不进,说是地下有金刚。皇帝亲自出来迎接道:“何不颠倒的进来?”于是樵云翻个筋斗,跃身而入。原来地下果然有一部《金刚经》,是皇帝为了验证得道高僧特意藏下的。皇帝认定樵云是高僧,让他为皇太后超度。樵云不会经忏,只会念佛,却超度得非常圆满。事后他不要皇帝的金珠宝物,只是紧盯着皇帝所穿的裤子。于是皇帝把那件龙裤送给他。樵云和尚从此成了龙裤国师。

我在觉皇寺见到了龙裤国师的塑像与画像,听到了这位明代高僧的故事,故事颇神奇,细节生动,听来津津有味。觉皇寺位于漳州市龙文区山顶头社一个隆起的高地上,面对龙江北路与漳华路交会处,南侧不远就是迎宾大道。有大片高楼群矗立于周边,城市风光化入了寺院背景。有一条河流在寺庙东侧蜿蜒流过,那就是漳州城东著名的九十九湾,由北向南穿过漳州平原腹地,沟通九龙江北溪与西溪。此刻九十九湾正在建设中的“闽南水乡”项目,是漳州市的中部景观区域重点工程,其间十个景点片区中,有一个“觉皇参禅”,说的就是觉皇寺。觉皇寺占地二十余亩,进寺需要走过一段小斜坡,寺院殿宇高旷,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建筑崭新。在漳州诸寺中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它为一座古庙,相传建于唐代,为漳州往昔著名的“一寺二院三庵”之一,旧时它叫“桥下庵”、“罗汉院”,相传宋代罗汉桂琛禅师在此修行。二,与龙裤国师相关。相传因为这位高僧,这座庙由皇帝御赐“觉皇寺”(亦称“觉皇院”)。所谓“觉皇、觉王均为佛之尊称。”

我是漳州人,当年生活、工作于家乡时,从未到过觉皇寺。原因是该寺于清朝后期即毁于战火,沦为废墟,直到近年才逐渐恢复。如该寺一份介绍所写:“时值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四众弟子感念‘龙裤国师’德范,发心于原址再建‘觉皇寺’,经政府批准重建。”这座重建古寺主体已建成两大部分,前殿为大雄宝殿,后殿即国师殿,供奉龙裤国师。

龙裤国师号真常,字樵云,俗姓郭名世杰(一说姓周),是海澄(今龙海)角美流传村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在漳州圆寂。据资料载,龙裤国师“儿时以瓦缶竹木列为瓶锡,父知其志,舍入罗汉琛禅师道场(今觉皇寺)落发出家。”觉皇寺是他的出家寺庙,眼下这里除供奉他的国师殿,还分供有他的舍利,以及若干遗存。

查阅资料,一个现象很有意思:这位从觉皇寺走出来的明代高僧有两个称号最为常用,一是“樵云律师”,一是“龙裤国师”。前者更多地出于佛界,后者更多地出于民间。如厦门大学哲学系林观潮副教授所说:“樵云真常是明末闽南高僧。他苦行实修,持戒弘律,培养戒子千余人,促进了明末福建佛教,尤其是闽南佛教的复兴。由于樵云弘法影响巨大,闽南民众遂散播樵云进京度化明神宗亡母,屡显神通,而得神宗赐号龙裤国师的传说。因此,本来平实笃行的樵云律师,其形象似乎逐渐向神异超人的龙裤国师转化。”

作为一代高僧,樵云律师堪称“影响巨大”。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即樵云圆寂后第二年,有一位高僧蕅益行化漳州,接受樵云徒弟如田的请求,作了《樵云律师塔志铭》。该铭称:“予在江外,即闻樵云关主,以苦行实修,为八闽敬仰。”塔志铭记载了樵云生平事迹,如樵云曾在漳州开元寺、南山寺修行。曾建闲云石室,从南来的五台山无静律师受比丘戒。曾游历南华,在宁德支提山辟之岩结茅修行多年。后回到石室,再北登五台,于漳示寂。蕅益评价道:“师一生笃实苦行,普心接纳。于禅讲名流,尤虚怀靡间。盖其乐取人善,年弥高而德弥谦,故不必挥尘竖拂,已可扶宗教之衰矣。世寿八十有三,法腊五十有奇。剃度若干人,戒子不啻万指。”蕅益本人出身江苏吴县钟氏,由儒入佛,综合律、禅、华严、天台各派,又以净土为归,著作宏富,是明末佛教集大成者,在净土宗中被尊为九祖。蕅益如此推崇樵云,可见其不凡。

那年月还出了一位高僧隐元。是福清人,出家于该县黄檗山万福禅寺,复兴黄檗山为东南一大禅宗丛林,开出临济宗黄檗派。后东渡长崎,弘法日本,开辟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成为日本禅宗新派黄檗宗开祖。这位高僧对樵云也敬佩有加。樵云圆寂时,隐元正住持福清黄檗山,曾上堂说法表示追荐,留于所记语录中。隐元说:“余初出家时,便闻公名,欲渴见而未能。一日,公过碧芝岩,道经黄檗。观公德泽,润如春膏,诚不虚平昔所慕也。”隐元还提到崇祯三年(1630年)他南下行脚,途经漳州府芝山开元寺拜访樵云。当时他为一平凡行脚僧人,得到樵云的接待鼓励,心中感激,作一诗表达敬仰:“白云缥缈水潺潺,樵古风高得自闲。借问老来端的意,又提玉斧斫芝山。”

樵云律师持戒弘律,以其苦修与徳行为人景仰,以其培养出的众多弟子促进了佛教在福建特别是闽南的复兴。如后世学者黄超云说:“沧桑数百年,高官显宦湮没无数,而樵云一介贫僧,乡人至今不忘。”人们记住樵云律师,也记住了当年他出家的觉皇寺。

民间流传的“龙裤国师”故事,比之塔志铭、题词对樵云律师的记载远为丰富多彩。从现有资料看,“龙裤”传说较早见于清乾隆《龙溪县志》,其卷十九《仙释》载:“神宗欲索天下名僧从苦行得法者,有司以樵云应。旋赐紫衣归岐山,依石结室而终焉。”龙裤国师故事最全面之文字记载,当属民国时期,1935年,漳州僧人念西所撰《明漳州三峰闲云石室龙裤国师传》。为这部《龙裤国师传》作序的是一位当时高僧,著名文化人,至今还常被人提起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写道:“念西法师,今之闽南高僧也。专弘净业,著作甚富。近以所撰《龙裤国师传》见示,披卷讽读,叹为希有。文笔朴拙,不假修饰,弥益古趣。丰德性常律师,拟以付刊流布,而资亡母冥福。孝思肫诚,尤其足贵焉。为题卷端,以志欢赞。”得到弘一法师称赞的这部《龙裤国师传》描写细腻生动,细节鲜活,多有灵异、神秘色彩。该传记叙龙裤国师出家之初学习经典反应迟钝,忘前落后。天天挑水采柴火,过了四五年,连一句阿弥陀佛都不会唱。师父说:“你这么笨,多修修苦行,用以消业障,其他的不是你能学的。”恰好有挂单的法师来,樵云半夜去参叩请法,法师问他来的目的因缘。原来是为了生死心切,却根基不好,资质不佳,虽然愚笨,但向道之心更加坚固。法师非常赞许,说了古代高僧住山洞石岩边,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安贫乐道的操性行仪事迹。樵云听了心有感悟,而后便去三峰山的石窟修行,自己种薯芋充饥果腹,超然方外。念西还写了一个石头蛋的故事,说有个山下卖杂货的人收摊回家,因为躲雨躲到樵云住的地方,肚子饿了向樵云要吃的。樵云让他到山坑下捡一些石头来。小贩即去捡来,清洗干净。樵云亲手将这些石头散在小锅子里,加一点水,点火煮,让小贩帮忙看火。不一会儿说芋头熟了,可以吃了。打开锅盖一看,果然芋头满满的,像当初捡的石头一样形状,味道香美,非常好吃。樵云还交代小贩不要泄漏,今后可以常来这里吃东西。

我在前文引述的南山寺僧与樵云上京,樵云向皇帝要龙裤的故事,也出自《龙裤国师传》。这个故事还有一段前情:樵云的“姊子”听闻他隐居石室,清苦非常。就去劝他回到原本的寺里,樵云不为所动。对方给他留下所带一匹布,含泪而去。这匹布一丢,在原处放了十三年,尘土积了一寸厚。樵云住山日久,所穿布裤破裂,膝盖附近的肉都露出来了,他安慰自己说:“此时能度且暂度,等我以后受国师礼时,让你穿龙裤。”樵云总有安定自己的诀窍,叫做“布者自布,堆作尘土。裤者自裤,破而不补。”念西感叹称,最能放得下的人,也差不多如此而已。后来樵云之所以向皇帝要龙裤,就是想起了这件往事。《龙裤国师传》里还有皇帝让宫女帮樵云洗澡,试探其定力等众多轶事,无不鲜活生动。这些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念西有个自序,称民国癸酉年(1933年),他因“慕国师之风,故投寺剃落,奉祀香灯。”他在国师所创石室岩隐居两年,“凡此耳闻者,多从故老相传。”即从民间搜集。

我认为,念西《龙裤国师传》里的龙裤国师是信众百姓心中的国师,而蕅益《樵云律师塔志铭》里的樵云律师是僧人学者眼中的高僧,于信仰与寄托各自有其意义。念西所记活泼,乡土气息浓厚。蕅益记载严谨,亦不乏神妙之笔。例如写樵云曾于万松关喝退老虎:“每经残月下,一虎当涂。师以杖叩云:此往来要道,慎毋面目憎人。虎驯去。”我注意到樵云早年在石室岩修行时的施茗故事,两份文献都提到了。《樵云律师塔志铭》记:“既于堆云岭头建亭施茗。”《龙裤国师传》具体描写,说国师心想,念佛之自利已经得到了,应该做一些利他的事。最简易的利他莫过于奉茶,广结善缘。于是就在附近万松关官路的八角亭,以一味之茶,供奉往来行人三年,不曾说疲累。一杯旧日的路边茶,读来颇让我感慨,当年那位高僧的德行以及他对世人的慈悲尽在其中。或许僧人们对樵云律师的尊敬,信众们对龙裤国师的景仰,竟都是自此而来?

告别觉皇寺时,特意去看看大雄宝殿前的两株古榕。两株榕树树形奇伟,枝繁叶茂。树身上的标牌,标明其被漳州市人民政府于201410月确定为受保护的古树名木,树龄为400年。粗略一算,古树初长时,大致就在龙裤国师那个年代。或许高僧还曾为它们培土浇水?两株见证过沧桑的古树依旧生机勃勃,正在见证着古寺新境和身边新城区、美丽蜿蜒的九十九湾新景区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