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16: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少木森



 渡  

 

少木森

 

 

多年前到松溪,我来过这个梅口村,那时候游的是古渡口遗址。今日重游,游的已经不再是遗址,而是修旧如旧的梅口古渡口。这里曾经既摆渡从此岸到彼岸的行人,又转运旅人与货物出入松溪,老早就是进出松溪县的重要码头。它始建于宋代,明代洪武年间形成规模,成了一个大埠。所谓“埠”,原指附建于河堤的构筑物,后来特指建筑物众多,形成一定规模的码头、河埠、船埠之类。这个梅口渡口,早就称之为梅口埠了。



这一次,我走政和,走松溪,对于采写的古渡口,我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归纳。比如,对于西津古渡,我说“遗址遗梦”; 对于护田古渡,我说“渡头蒹葭”;而对于石圳古渡,我说“旧事乡味”。无疑这多是以世事沧桑的视角,触摸古渡口的历史, 记住乡愁。当走入这梅口埠时,我脱口诵了《论语》的一句话: 郁郁乎文哉。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是用来形容文化和文明发展非常茂盛和丰富多彩的,当然也是孔子对远去的周朝文化的赞叹与怀念。游这个古渡口,我无意中用了这么个文绉绉的词来说事,是因为一踏入古渡口就感受到这里古渡文化丰富多彩, 底蕴深厚。虽然古渡口的繁忙历史已经远去了,而留存下来古渡文化依然熠熠生辉。徜徉其中,能让许多悠远的记忆延伸到我们的梦中,能让我们的一颗心暂时放松一下,停泊在浓浓的树荫下,清清的流水里。

进梅口村,先要走入一片古香樟林。据说,林中现存108棵古樟树,每棵皆有百年以上树龄,最古老的一棵则已经有近五百年树龄。或许是水土条件优渥,这里每棵香樟树都长得高大,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绿荫与芳香愉悦着人们身心,让人自然而然放慢了自己的脚步,甚至像倒踏着时光往回走,感觉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那棵香樟树王有着神奇的“连理枝”,我们仿佛一下子回到唐朝,一个个情不自禁地诵起白居易《长恨歌》中那经典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体会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了。我转头看到了前面新修建的比武擂台,这么个古装剧常备的场地,几乎把我们直接带入了历史的大戏中。

第118页-44.PNG 第119页-45.PNG

梅口古渡(朱建斌  摄)

历史上,这里有三条著名的文化之路与古渡口相关联。一条是中俄万里茶道,一条是海上丝绸之路,一条则是浙东唐诗之路。我们循着导游的手指方向,举头看见了那两根巨大的樟树枝干天然地交接在一起,形成“连理枝”奇观,自然又应景地诵读《长恨歌》,也应景地想起了以这个地方作为一个节点的浙东唐诗之路。想起那时候的文人诗客,从遥远的长安城出发,或从陆路,或从大运河乘舟,从西兴的西陵渡和义桥的渔浦渡进入萧山,然后从浙东运河溯剡溪而上,一路观景, 一路吟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诗篇,文采郁郁。清朝时期瓯宁县知县陈朝俨也不忘来此做一趟“诗游”,写下了一首诗《舟泊梅口》,留有“一气涵空秋更静,四周环匝夜如银”和“我欲扁舟上溪住,天随不愧古遗民”的佳句,留给了这个古渡口又一缕郁郁文采。

走出香樟林,我们就到了松溪边。松溪像一条长龙,发源于浙江庆元县,游走于崇山峻岭中,越过松溪县城来到这里,形成了更平坦的河床、更宽阔的河面,一溪清水滔滔向南流。这松溪沿河两岸自古多植乔松,因而自古有“百里松荫碧长溪”的赞美诗句。如今,岸边树绿草翠,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在开,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飞、在叫。沿长堤望去,一条石圳从岸边延伸到溪流中间,两艘小船泊在堤岸边,船帮插有镶黄边的红旗,飘动在风中。不远处,一群野鸭在溪水中欢快嬉戏、觅食,偶尔传来几声嘎嘎的鸣叫,仿佛在赞颂这松溪的水暖风清,便更显出这一条河的人间气息和随处可见的生机活力。

其实,这里自古就充满人间烟火味与生活活力。据《松溪县志》和《建瓯东门码头船运史》记载,当年松溪的茶叶、瓷器、木材、桐油等货物,从这里通过水路运出,抵达建瓯,辗转福州,销往全国或东南亚和日本。鼎盛时期,埠口河面同时停泊或行驶着200多艘商船,忙碌着500多名船工。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松溪县修建了公路, 通了汽车,水运才减少了。但那时候多数河道还没有桥梁,汽车无法过河,于是这古渡口仍在起转运作用,人或货物经渡船转运而达两岸。到了20世纪70年代,公路上多架设了桥梁,汽车直通了,古渡口、古码头才逐渐淡入历史的尘烟中,成为古渡遗址。这些年,居于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的要求,松溪县修缮了古渡口码头,还依古制古法做了必要有加宽、加高,通往码头的地上铺出了多条蜿蜒的青石板路,水边坡头恢复了拴船桩、货物集散点和古代交通令碑,码头附近则恢复和修建了打铁铺、水车坊、茶楼、古城门、梅口书院、钞关衙门等建筑,郁郁文采再现古渡中。当我们驻足于交通令碑前,开口读出“贱避贵、轻避重、少避老、去避来”的古代交通规则时,郁郁的古渡文化更感染着我们了。

                       仪 制 令

第121页-46.PNG梅口埠素有“18码头18巷,18巷里18姓”之说。每个巷子都住着一个姓氏的大户人家,巷子直通河边,他们各做着自己独有的生意,慢慢形成了各自的私人码头。不管是陆巷、叶巷、范巷、陈巷、张巷、邱巷还是尤巷,它们的主人都是专业的商家与船家,每条巷子进出的货物只有一种,或茶叶,或瓷器,或木材,或桐油,互相之间绝不重样。于是,各家码头也就形成了各自的埠头驳岸,活跃着不同的船工、不同的挑夫和不同的账房。不过,早年的很多街巷已经不复存在了,迄今保存较完整的只剩

陆家、叶家、范家,他们曾是十八个姓氏中生意做得较大的船家,如今又是这古码头十八姓氏文化遗迹的代表。站在梅口村古渡口,你一眼能看到古色古香的“梅口埠”牌楼以及梅口埠街各条巷子那些明清风格的传统建筑,它们交相映衬,显得古朴清新而有活力。

历史上三条著名的文化之路与这里相关联,其中一条就是中俄万里茶道,另一条则是海上丝绸之路。据考证,松溪自古就是武夷山重要的茶产地之一,自清代康熙年间武夷山茶叶大量销往俄罗斯,形成中俄万里茶道时,松溪便向俄罗斯远销茶叶。当时松溪的工夫红茶成批量地从古渡口转运出去,经政和、建瓯、建阳,到达武夷山的下梅村茶叶集散地,融入了中俄万里茶道,万里遥遥,远走俄罗斯。2018年8月,一个俄罗斯采访团以“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为主题,探访中国福建、江西、湖南的三个茶叶产区,并走访茶农、茶行、茶商、茶研究学者,体验17至19世纪茶叶从一个个原产地聚集到汉口码头,再从那儿北上、远销俄罗斯的历史情景。人们赞叹不已,在现代化运输工具出现之前的数百年里,茶叶经一路辗转,行程万里,先是肩挑车推,再是船行江河,接着骡马穿梭、驼队悠悠,何等漫长而艰难,留下的是何等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历史上,松溪的珠光青瓷通过水运,抵达建瓯,辗转福州,销往东南亚和日本,汇入“海上丝绸之路”。2019年8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18万件文物其中便有盘底署有“吉”字的青瓷盘。那“吉”字青瓷盘正与松溪九龙窰遗址发掘“吉”字青瓷盘瓷片相一致,正等待着专家

进一步的对比研究,以佐证松溪瓷窑、松溪古渡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文化历史。

第123页-47.PNG

连 理 亭

诚然,梅口埠是松溪最大的古渡口,开发得最早,也开发得最好。2022年底,梅口埠景区已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梅口村也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以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然而,它不是松溪唯一的古渡口,松溪县域内共有五个古渡口,都具有郁郁多彩的古渡文化、古码头文化,都汇入中俄万里茶道、海上丝绸之路和浙东唐诗之路。无数松溪文化的有心人、有识之士、有为之士正在做着进一步的研究、考察与挖掘工作, 及至 一一修复,那这里的古渡口、古码头文化,定会让人由衷赞叹:郁郁乎文哉!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松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