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 13: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 英



 

  

 

 

特艺城,地处福州市六一中路台江商贸中心地段,占地21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由福州特艺城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为国内规模较大的特艺品交易市场之一。该城于1999年10月隆重开业。

特艺城自开业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海峡西岸具有一定规模的珠宝首饰、寿山石、工艺品专业市场。目前,入驻国内外商家400多家,其中珠宝行业商家占60%,寿山石及工艺品商家占40%,市场辐射全国,属于全国同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之一,也是福州市最大的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已逾40多亿元。

 重点工程突出“特艺”

 

时光倒流到20世纪的90年代初中期,福州市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但是,地处海峡西岸的省会城市福州,却缺少一个相对集中、相对规模的古玩、字画和珠宝的交易场所。于是,在福州建设一座特色鲜明、经营传统工艺品交易市场的项目报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而台江,自古以来商贾云集,古人曾以“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来赞赏昔日台江商贸的繁华。改革开放以来,台江商贸迎来了历史性的飞跃,因此,这一项目落地台江区,成了首选。紧接着,福州市委、市政府把特艺城的建设列入199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1998年福州市的重点工程,同时要求工程的建设上规模、上档次。

特艺城,由福州市设计院的名师精心设计,风格古朴,造型流畅。椭圆形结构的独特设计,使商场内的每间店铺均占商机。一千多平方米独具风格的中庭花园,为客商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共享空间,既使特艺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和艺术情趣,又为客商提供了轻松、便捷的交易环境。商场一至二层主营翡翠玉器、寿山石雕、脱胎漆器以及福建传统工艺品角梳、脱胎漆器等,第三、四、五、六层主营珠宝首饰,七层为办公场所。此外,还设有会展中心、拍卖中心和金银珠宝、玉石检测、文物鉴定中心以及银行等配套服务设施。

特艺城开业后,成了福州市民逛街的好去处,也是外地客人来榕必去的好地方。

 

传奇珠宝人——曾旭

 

福州旭诚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旭,生于1972年,祖籍闽侯南屿。他的父亲是警察,母亲是老师,爷爷从事建筑行业。谈起自己今天的事业,曾旭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珠宝行业的老板。”

曾旭告诉笔者,他十几岁就在国企三钢上班当采购员,工作安逸,出门还有点小派头。但他不肯安于现状,毅然辞职下海,做个体生意,摆过地摊,倒过货,还随国际倒爷穿梭于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上倒卖货物。虽未挣到什么大钱,但却打开眼界,学到经商之道,培养了商人应具备的勇气和胆量。回国后,他到龙岩“米兰春天”商场经营服装买卖,并挣得“第一桶金”。之后,他又转到三明经营服装鞋帽行业,也发展得很顺利,且他所经营的企业曾进入三明市区服装行业的前五名。

1996年,曾旭的商场来了一位做珠宝生意的商人。在交谈中,曾旭感觉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许从事珠宝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好。他便当机立断,将自己苦心经营的服装鞋帽商场转让他人,让原本与珠宝不沾边的自己,转行从事珠宝生意。于是,他离开三明,到南平开珠宝店。

曾旭不会忘记,自己刚进入珠宝行业时,小心翼翼地在鱼目混珠、真真假假的珠宝中“慢慢地爬行”,没想到竟渐渐钻了进去。当年珠宝行业的起点较低,高品质的珠宝尚处于低价位的阶段,尤其是民间祖传的古老珠宝不被看好,往往以较低的价位就可获得高品相的“好东西”。仅三四年,他不仅收购储藏了一批好珠宝,还积累了鉴别珠宝的丰富经验。于是,他又想到更大的天地去发展。

2000年,正是福州台江榕城古街招商引资的好时机,他毫不犹豫地在古街买下一间商店,将自己在南平的珠宝店搬到台江。果然,福州毕竟是省会,榕城古街顾客盈门,就怕你没货,有货都有人要,十几个营业员都忙不过来。

2004年,开业仅三年的福州特艺城商业氛围浓厚,到特艺城的批发商和高端客户越来越多。曾旭应朋友的邀请到特艺城转了一圈便意识到,这里商机无限,必将成为福州珠宝行业的聚集地和必争之地。于是,他用自己的命运做赌注,说服家人一锤定音:放弃古街的店面,转战特艺城三层买下三间大店面,正式成立“福州旭诚珠宝有限公司”,决心将自己的珠宝公司做大做强。

公司成立后,曾旭注重营造“旭诚珠宝”的品牌,以“著名的品牌,超凡的质量,心动的价格”为经营理念,经营的业务包括:玉器、翡翠、水晶、玛瑙、珍珠、宝石、贵金属等20多个品种。

如今,曾旭已是特艺城里“响当当”的大老板。

从事珠宝行业20年,曾旭告诉笔者,在珠宝行业,最大的赢利点,是亲自到原石产地现场去标石料,然后自己加工雕刻。有时是一块价钱极低的料石,买来加工后,就有可能成为一件价格昂贵的精品。

最开心的事是,做“拔钱包(掏腰包)”的游戏。他说,在珠宝行业,商人们每天都在做拔钱包的游戏。不过,这种游戏,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当看到通过自己的智慧将别人钱包里的钱大把大把地“拔进”自己的钱包时,是最开心的时刻。

最辛苦的事是,早上两三点去“赶鬼市”。十几年前,他在广东肇庆四会去“赶鬼市”,晚上基本不能睡觉,凌晨一点就得出门,两三点“鬼市”的交易就开始了。买到成品或半成品后,马上就要打包托运,石料很重,自己当搬运工是常事,一天下来,往往筋疲力尽,非常辛苦。

最伤心的事是“看走了眼”。珠宝行业,鱼目混珠、真真假假的货物不少。特别是到一级市场,完全凭自己的眼力决断。但是,商场就是战场,“东西”就在眼前,眼力好,就可能寻到宝,眼力不好,花钱买来的就是废品。当自己辛辛苦苦赶去看货,结果却“看走了眼”,买来死货、赔钱货,那是最伤心的事。

最刺激的事,转身就能挣大钱。他说,在珠宝行业,看货要认真,要勤,要多看多比。只有那些没有杂质、没有瑕疵的才是好品。当然,在珠宝行业,要有钱、有胆,还要有眼光,输赢的决策往往就在瞬间。有时,为了得到一件珠宝,来回询价要谈十几次。但是,有时往往又在不经意间的斗智斗勇中获得。他说,世界上任何有玉器的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脚步。珠宝商的生意经也和其他行业一样,追求“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有时,你花二三十万元买进“东西”,付完钱,“东西”刚到手还站在原地,就有几个人同时出高于两三倍的价钱,“求着你”转让给他。这时你会感到,人生的舞台非常的刺激。

最干脆的是,一语定千百万。他说,珠宝行业的一级市场,往往是一出口就是千百万的价。在珠宝的交易中,在你还没有决定时,你可以讨价还价耐心地磨,而且可以是十足的耐心。但当你发现有可能是难得的“好东西”时,却必须立马一锤定音,毫不含糊。他说,到一级市场去进货,有时遇到一块上亿元的原石,同时两个人都想要,就说好搬去切开,你我左右各一半。于是,顾人搬到切割店,一刀切下去,输赢就决定了。但是,有可能你付出的上千万元,得到的那一半是宝贝。也有可能,你扔了几千万,得到的那一半却是废料。

曾旭还告诉笔者,珠宝是有灵气的,它能愉悦人心。当你心情好时,手中把玩着珠宝,会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闷时,也不妨手中拿个珠宝把玩着,心情就会慢慢地静下来。而且,珠宝是不会坏掉的东西,你收藏在那,不发霉,不变质。况且珠宝的资源是有限的。

 

“福州田黄”——洪涛

 

在福州的北郊,有一个寿山村。闻名于世的“寿山石”就产自这里。寿山石,石质温润,清洁如玉,色彩斑斓,造化美与艺术美的相映生辉,是寿山石的重要特性。形形色色的寿山石达上百种,组成了广博的寿山石文化。清代诗人朱彝尊曾写诗赞道:“天遗瑰宝生闽中。”

时代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寿山石,越来越得到社会爱好者的青睐。各式各样的“玩家”,趋之若鹜。洪涛,就是这寿山石玩家中身段最高的“田黄”。

洪涛,1959年出生,他的父母都是农科院的工作人员,自己当年是鼓山信用社的职员。鼓山脚下的樟林村,是传统的寿山石雕村。他的岳父母就居住在这里,有时也动手雕刻寿山石。

孩提的洪涛,对工艺美术产生浓厚兴趣,从喜欢用田泥为小伙伴揉捏“小玩意”到“文革”时期为红卫兵制作“红缨枪”,到后来再与寿山石结下不解之缘,无不体现他从小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但是,真正与寿山石结缘,并成为福州寿山石交易行业同仁心目中的“田黄”,则是出于偶然。洪涛说自己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聊着聊着,话题自然就聊到寿山石。洪涛突发奇想:精美伦的寿山石,是否可以当作一种文化来传播?于是,他尝试着外出时,从樟林村带着一两块雕好的寿山石在身边,一边把玩着,一边寻找商机。

那是1987年,当时“吃寿山石这碗饭”的人并不多,除了国营雕刻厂的工人之外,把寿山石当作精品来收藏的人也不多。从事寿山石交易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洪涛说,那年头全福州满打满算,靠“寿山石吃饭的人”也只不过100余人。

一天,洪涛从朋友处获知某宾馆住的台湾客人喜欢寿山石。他便利用业余时间,揣着三两块寿山石,骑着自行车跑到宾馆,将寿山石“带给”台湾客人欣赏。没想到竟获利不薄,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让他惊喜了好几天。

从此,他便非常关注台湾同胞来大陆旅游的信息。在与台湾客人交流的过程中,洪涛认识到,对寿山石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在上百种寿山石种类中,要真正认识每一种寿山石的品相,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但是,要在这上百种的寿山石中,都能精通,那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他下决心专攻寿山石中的精品田黄。

慢慢地,他对田黄的研究有了收获。就下决心辞去公职,做寿山石交易行业的专业人士。辞职后的洪涛,第一次开寿山石专营店,是在鼓楼区的三角桥。接着,1999年台江区特艺城建成后,他便买下两间店面,并动员对珠宝翡翠有爱好的妻子一起经营。

起初,洪涛自己到寿山乡的矿区去买原石,请人雕刻后再摆在店里销售。他的足迹踏遍了福寿名山之乡各矿区,醉心于推广寿山石文化,为我省国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和夫人创办的“东方鸣翠”,便是他对玉石文化的诠释。

人说伯乐相马,要有看到骨骼的本事,相石亦然,要有透过石皮,看穿石心的内行。由于天资聪颖好学,再加上自己的辛劳积累,洪涛不但能读懂石头,还能与之对话,知道每一块石头最能雕刻什么图案。他能读出石头之妙处是他的悟性。正是有了这种悟性,所以他对相石取巧、创作设计样样在行。洪涛对寿山石,尤其对田黄石的石性、品质、色彩和巧色等都有较高的鉴别、鉴赏水平。不久,他就成为“福建省宝玉石协会寿山石鉴定师”“寿山石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由于他对寿山石精品田黄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界内人士称他为福州寿山石行业的“田黄”。

洪涛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认为寿山石作品,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应锐意创新,要善于运用“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和“虚实结合”的雕刻技法,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诗、书、画、印”元素融入其中,去丰富寿山石雕特有的内在韵致,赋予寿山石雕崭新的艺术生命。他常常与雕刻家们切磋相石,完成大批构图新颖、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他的作品在中国上海、北京、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的寿山石个人精品展上展出,深受业内和收藏界人士的赞赏。海内外新闻媒体也经常刊登报道他的精品之作。

洪涛为人谦虚,待人诚恳,闲暇之余,他兴趣读书,为自己充电。在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同时,他也善于广交朋友,经常与雕刻名家及寿山石爱好者谈石论艺,在寿山石收藏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有趣的是,他的夫人陈银梅和儿子洪鸣山,都在特艺城里从事寿山石和珠宝行业,成为全家都在特艺城的“过日子”的人。

 

特艺城前“鬼市”旺

 

特艺城前,有一片小绿地,每逢周日凌晨一两点时间,连同马路边的人行道,都摆满了经营寿山石的小摊位,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这里便是每周一次的福州市区珠宝“自由交易日”,行业内俗称“鬼市”。在福州市区,这种“鬼市”有三处,那些从事自由交易的小商小贩们,便轮流着东奔西跑,周三在鼓山脚下的樟林村,周六在西湖边上的藏天阁,周日便是在这特艺城前。

据说,“鬼市”原先是家庭主妇们的小集市,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广东肆会的玉器产业。那时,当地家庭妇女们以小作坊式加工一些玉器,但没有形成规模、专业的卖场。但是,肆会传统加工翡翠玉器已名声在外,于是招徕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云集。客商提前到的,就把自认为“好东西”买走了,晚到的客商就只好在附近住下,待第二天天不亮就挨家挨户去敲门要货。这时,一些没有固定客户的作坊女主人,一大早送孩子上学,发现这么早居然有要货的客商,就约邻居姐妹,提着小篮子带上自己雕刻的翡翠叫卖。没想到每次拿出去的玉器都很快被一抢而空。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家庭主妇们便都提着篮子,趁天不亮就在那等待买主,于是在行业内,就将之称为“鬼市”。

行业内人说,所谓的“鬼市”,真是极其“鬼诡”。凌晨一两点开市,场内无灯,交易双方全靠小汽灯、强光电筒看货。因为,本地人讲话口音较重,在交流中往往会把数字听错,于是对数字相对较大的,报价从来不用嘴说,而是用计价器“默价”,渐渐就形成了这种带有“鬼诡”色彩的交易方式,“鬼市”便被人们所接受。

在特艺城前的自由交易中,虽然客商与小贩在语言交流上没有多大的障碍,但是这交易方式也和广东肆会的习惯差不多。小商贩们夜里12点就得从家里出发,赶在凌晨之前到达,期望能占得一个“好摊位”。行业内的客商们也在凌晨三四点就到达,甚至越早越好,以免“好东西”被人“抢”走了。

在这个“鬼市”上出售的大多是“毛货”,其货物的品质如何、“水头”怎样,对内行人来说,用强光电筒细细端详,靠自己的慧眼暗自判断,既有几分专业性,又带有几分“赌”性。对外行人来说,却有些“雾里看花”的味道。不过,外行人来这里,一般都是几十或几百的“小钱”。而行内人,出手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朋友还说,天亮以后,“鬼市”的人流也渐渐稀疏。待到八九点后,基本上都是一些“外行人”来这里随意逛荡的。因为,这里的市场交易时间到上午12点。所以,那些每周在这里“蹲点”的小商贩们,一眼就可判断出这溜达中的客商谁是真正的内行人。

我在朋友的带领下,也曾在周日的上午到这里来过一次。那摆着摊位的,或自带小摊摆着的,或提着一个小袋随意在地上摆开的,挤满了特艺城前的小街,摊位一家紧挨着一家,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遇人多时,整个市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参与“鬼市”交易的人,异常火爆。在这里,大多是寿山石交易的,甚至卖那寿山石加工辅料的,如卖砂纸的,卖刀具的,应有尽有。朋友告诉我,不少白领阶层也趁着周日休息到这里来“淘宝”。据说,有的花点小钱,就能淘到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逛这种市场,对外行人来说,地摊东西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稍稍转一圈就逛得你晕头转向。但是,朋友说,这种市场,是“沙堆里面埋金子”。

有趣的是,这种市场,一旦买家看货后向卖家询价时,大的数额卖家报价并不用嘴说,而是用计算器打出价格数字,双方还价也是用计算器,这就是传言中的“默价”。据说,这种独特的方式,为的是不让同行串价。

人们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在特艺城前的“鬼市”,不管商品好坏,几乎都没有标准也没有统一的价格。当你一旦看上了某个商品,你问老板多少钱,有心计的老板会高高地出个价,或让你先出个价格,商贩再根据你出价的情况来敲定价格。因此,逛这种市场得格外小心。

这就是特艺城特有的故事。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