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17:4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崇勇



党建引领花果铁山

——政和县铁山镇采访手记

 

陈崇勇

 

 

 

 

铁山是个好地方,距政和县城五公里,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全镇面积132.6平方公里,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分为山地、丘陵、河谷、盆地,森林覆盖率达82%。有华东地区最大片的大岭古银杏群和“树抱竹”等景观,有千年古刹宝福寺、护国寺,唐代古战场九战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森墓等。辖14个村1个社区2.4万人,有党员723名。是国家级生态乡镇,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近年来,铁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抓好小城镇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做大做强竹、茶绿色产业,打造宜居副城区”为目标,突出工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提升和小城镇建设,持续抓好“一村一品”、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大的进展。2016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19亿元,比增110.1%(与2011年相比,下同),其中工业产值7.02亿元,比增105.9%。农业总产值2.88亿元,比增150.4%。农民人均收入9400元,比增122.8%。

在去铁山镇东涧村的路上,我有幸和铁山镇党委书记颜隆波同乘一辆车,于是在车上就开始针对一些与“党建引领,花果铁山”有关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铁山镇位于政和县城七星溪的上游,是大城区建设“一城两镇”的城东组团,因此把打造政和“宜居副城区”作为铁山的发展定位,把建成“花果铁山”作为“中国梦”主题下的“铁山梦”。实现“花果铁山梦”要有许多支撑体系,形成一个递进关系。通过实施支部党员“创星争优”评价体系和打造“四铁型”干部实现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的增强,通过村级党支部“达标创星”考核体系争创“金星”“红星”党支部实现基层组织领导能力的增强,实现党建强化,建成有发展思路的坚强领导班子、有力的执行队伍,带领群众实现具有宜业、宜学、宜游、便医等条件的宜居。

怎样才能加强基层党的组织生活,不走形式化?铁山镇将所有的农村党员根据村级发展的需要,设立了“创业致富星”“模范道德星”“积极谨言星”等十种星,每个季度由部分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对每个党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每年每个党员得“星”的多少作为评价党员优秀程度,形成激励评价体系,规范了党员的言行,激发了党员的热情。这种办法得到南平市委组织部的肯定,将这种对基层党组织按评选“金星”“红星”“规范化”三个等级的村级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向全市推广。

党建引领,落实在党群齐心协力创建“三宜”的花果铁山上。宜居副城区,就是从居的角度,抓好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或完善铁山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镇区新街改造、集镇供水改造工程等项目,使铁山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宜业,就是工业主要抓好做大做强竹、茶两大产业,农业主要抓好一村一品。一村一品又可分为四个产业带,即东涧、南涧、铁山一片的花卉产业带,高林、罗家地一片的高山蔬菜产业带,江上、向前、大红一片的水果产业带,大岭、凤林一带的苗木产业带。在建设过程中,镇党委起到主体、核心、引领的作用,提出发展思路,进行不同的布局。每个班子成员都有挂村,分管项目,带领各自分管的支部,根据各村不同的村情,寻找适合的一村一品。然后每个村党支部,整合资源力量,优化组织设置,打破原来党小组按自然村划分或居住地划分的办法,根据生产领域设置功能型党小组,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党小组、一面旗帜”的发展格局,建成了产业、流通、旅游等58个“活力党小组”,把党员致富能人和入党积极分子都聚集在了产业链上,服务产业发展。同时,镇党委依托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技术力量,与福建省果树研究所形成战略合作,在铁山成立博士专家工作点,引进果树、花卉、蔬菜专家23名,其中研究员六名、副研究员十名,为“一村一品”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微信图片_20231031174314.jpg


微信图片_20231031174324.jpg

铁山镇花果、蔬菜基地

建设宜居副城区,文化旅游产业是有力的补充。要充分利用铁山镇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生态资源,将黄巢起义文化、朱子孝道文化等打造成文化旅游品牌。唐朝末年发生的黄巢起义,在铁山村沿七星溪畔的溪洲一带,朝廷招讨使张谨率领军队与黄巢军队激战九天九夜后,张谨军队溃败,张谨、副将郭荣战死,郭荣的女儿嫁给了铁山杨姓人家。战后双方的伤兵在本地养伤,许多人就留住下来。有人从北方家乡带来银杏树苗,种在房前屋后,寄托思乡之情。这就是大岭银杏最早的由来。

因为五年前我游过大岭,对那里的银杏印象颇深,加上对黄巢那段历史也感兴趣,所以接口说道:黄巢诗中所言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更多的是一种夸张,而在深秋的大岭银杏是可以真正看到“满山尽带黄金甲”。岭上的许多银杏等古树上都挂有牌子,标明树龄,有的长达800年,真难得。颜隆波当即说到,超过百年的银杏达不到满山的地步,大岭古银杏多种在房前屋后,而且银杏的繁殖是雌雄异株,雄树不结果,所以村民除了留必要的用于授粉的雄株外,往往只留雌树,繁殖面积受到影响。还有那些牌子上的树龄并不完全准确。由于当地古树名木数量较多,且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减少鉴定成本,当时林业部门的调查人员多是用询问法、推算法,即向房屋主人或村里的老人询问大致的栽种时间,查看树丫分级等方式结合然后进行推算,因而牌子上的树龄有的比实际树龄少了200年。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祖父朱森墓也在铁山。年少的朱熹经常跟随父亲朱松到铁山扫墓,凭吊祖父祖母。成年后的朱熹回乡祭扫朱森墓时还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将孝道之风带到铁山,因而铁山也被称为“先贤过化之地”。古代曾有公建的凤林丹桂书院、江上临江书院、铁山崇仁书院。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铁山镇有个十分独特的传统做法——“以寺护墓”,就是朱森墓由它旁边的护国寺护理,范公辅墓由它旁边的回龙寺护理……

“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历史底蕴+民俗文化+秀美风光=田园综合体=花果铁山特色小城镇”,实现宜业、宜游、宜居,听了颜隆波娓娓道来的叙述,一幅“党建引领,花果铁山”的蓝图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有了眉目。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这幅“花果铁山梦”是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时间有限,镇里给我安排了到东涧、江上、向前三个村采访,以点带面,了解整个铁山镇的“党建引领,花果铁山”。

东涧村党支部书记范厚彪是个憨厚的中年汉子。他介绍说,2012年前东涧村是一个“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的“三无村”。自村级组织换届开始,在新当选的村两委带领下,从整治环境脏乱差下手,党员们带头拆了自家门前屋后的鸡舍、围墙、花圃等,带领村民们行动。短短几个月,村貌一新。

政和县提出打造“美丽乡村”规划,东涧村开始实施“花海东涧”的思路,按照“支部+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引进福建欣和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村委会创新采取“反包倒租”模式,向农户流转土地,再承租给公司,建立千亩花卉生产基地。东涧村从一个“三无村”,到被县追加为第一批美丽乡村,成为南平市五星级美丽乡村,省、市重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省级旅游特色村和省级文明村。村党支部还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7年4月8日,在东涧举行“爱在政和·花果铁山”文化旅游节暨“遇见铁山·紫藤花开”摄影大赛开幕式,两千米的紫藤长廊,吸引了四千多名游客。活动期间有五六万人前来观赏。

来到离村部不远的紫藤长廊,时间虽已入秋,但架上的紫藤依然青翠浓密,灿烂的阳光穿过叶隙,在平整的细石沙土路上形成一条斑斑驳驳的光带。漫步其中,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心态。进入文心兰基地大棚,一眼望去,数十排铁架上摆满盆栽的文心兰,绿油油一大片,十分壮观。有的盆中的兰花已经绽放,近看其中的一朵,像一个妙龄女子,身材高挑,细腰一握,穿一袭明黄色的长裙,张开双臂,在秋日的微风中翩翩起舞,真可谓赏心悦目!我注意到,在旁边的一张放大的文心兰图片下有一面红旗状的党员责任区牌。上写着姓名、电话、负责任务等内容,可见东涧村的党建工作已经真正深入到了田间地头。

村头的一个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开放式公园让我惊艳。公园外侧是一排宣传栏,有“村情简介”“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同发展”等牌子。而公园主体,用卵石辅地,水泥建道,河石垒坛,种有多种花草、苗木。正中花坛上横卧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花海东涧”四个鲜红的大字。园中有仿古水车、休闲长廊、木构凉亭、牧童吹笛石雕、铁架靠椅等等,是村民休闲、议事的好场所。看了东涧村的街道和公园,不由让人感慨:其宜居的环境,不亚于县城。

从公园的左侧一条新铺的柏油路上行三百多米,就到了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铁山镇)教学点。廖俊波同志在政和当县委书记的四年多里,曾先后一百多次前来铁山(其中到东涧村五十多次)调研、指导,走遍铁山的山山水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铁山人民都记得他的微笑!廖俊波同志因公殉职后,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铁山镇、东涧村,在短短的16天时间里,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教学点工程保质保量地完工。教学点的视频播放间100平方米,可容纳80人同时观看。展示厅面积70平方米,分为“党组织要建在产业链上”“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等六个板块,阐述廖俊波同志在主政政和四年多时间里与铁山的故事。

 

 

在公路边的一座大型钢结构厂房内,“江上村游客服务中心”一行大字印在大厅中央的墙上,服务台前有几位妇女和老人正在对刚采摘下来的百香果,进行分拣、过镑、装箱。大厅外墙上有手绘的漫画,数条瓜藤从墙角向上生长,绿叶间悬挂一粒粒青黄红绿的百香果,好一幅丰收的景象。江上村的省下派村支书伍伟民、村支书曾礼兴就在这里接受采访。

江上村,距县城12公里、镇区4公里,204省道线穿境而过,是铁山镇人口最多的村,共903户,有党员6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围绕做好土地流转这篇文章,有效带动村财增收、群众致富。目前,全村已经流转土地一千余亩,仅这一项每年支付给群众的租金就达一百多万元,带动村财增收十万元。其中,百香果基地和临江四季农场就吸纳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0余位中老年人、妇女就业。村民有钱了,有许多人开始在盖新房。

江上村的农业基地正在向现代农业、智能农业、精细化农业方向发展,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已经开始普及。以前农田使用化肥多,土地明显偏酸性,易板结,现在种植百香果,使用羊粪等有机肥作底肥,土质明显改善。江上村的百香果口感、香度好。

曾礼兴把我带到产品展示柜前,让我看他们已经开发出的百香果蜂蜜、百香果酿酒等。他说,百香果的果浆、果肉已经开发利用,而剥下的果皮正考虑怎样加工成衍生产品。种植方面也将朝一年种植多年收获和林下套种技术方向发展……

在采访期间,曾礼兴的手机响个不停,不时有客户打来联系业务的电话,还要接待由镇里的领导带外地的客人。望着他忙碌的身影,我想,这就是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作为“领头雁”的村支书,肩上的担子可真不轻!

 

 

向前村党群活动中心坐落在崭新的向前廊桥旁。因为已到正午,村支书余邦贵带我们直接到猕猴桃果园实地考察。向前村离镇所在地八公里,人口756人,有党员20名。是革命老区村,曾被列入省定贫困村。2012年,余邦贵当选村支书,并且是支书、主任一肩挑。2015年换届时又是如此。

谈及向前村“一村一品”的确立,余邦贵说,相传在南宋建炎年间,浙江省庆元过来的吴三公到向前一带种植香菇,有一次干粮没了,就采猕猴桃充饥。他发现本地的猕猴桃个大、汁多、滋味好,就像上天赐的佳果,于是取名“玺果”。

前些年,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到向前村调研考察,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种植传统,认为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大有可为。村两委也认同这种思路,于是向前村的“一村一品”就确定为猕猴桃。2014年,依托福建惠民农林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同时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猕猴桃产业发展党小组,创新实施“活力党小组+合作社+专家+农户”的模式,通过十位党员示范带动全村65户农户(其中贫困户九户),集中连片种植黄金果、华特、红阳、金艳等猕猴桃优质品种280亩,注册了“玺果”品牌,并成功创建向前猕猴桃标准化省级示范果园。

与其他村靠村支部集中流转土地给种植企业,村民收地租,然后进种植企业打工挣工资的做法不同,向前村的猕猴桃种植产业是村民自己当老板。自己当老板,和打工的心态完全不同,从长远看,对土地、对种植业的发展有好处,但风险也大。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在镇上开有竹制品加工企业的余邦贵也在村里种植了几亩猕猴桃,以示同风险、共命运。但他自己又整天忙于公务,地里的活主要由老婆打理。老婆已经抱怨:你整天忙得团团转,什么时候回家帮我干活!说到此,余邦贵一脸歉意。

2016年,向前村的猕猴桃种植已实现挂果,人均增收一千余元,九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2017年猕猴桃每亩产量约2000—3000斤,为解决农户销售问题,支部创新实施“支部+农户+市场+合作社”模式,实施了认养,按株为单位,认养人每株向合作社交认养金100元,待果成熟后按每斤20元的价格统一购买,村提取销售额的5%作为村财收入。党支部还整合村中已有的古寺、廊桥、水果采摘基地和茶园等资源,开展水果采摘、制作白茶、打糍粑、包粽子、吃杀猪宴、住民宿等民俗休闲体验游。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向前村民俗旅游协会,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接团。仅上半年,就接待各地民俗体验团五批,增加村财收入2.3万元。

在加了余邦贵的微信后,我翻看了他的个人相册。5月29日,那则由啊米婕制作图文并茂的首席资深旅行社体验“生态向前·向前发展”端午系列民俗等活动的微信吸引了我。微信记录了福州田园综合体首席体验团5月28日—29日(两日游)的行程和活动内容。微信从一张悬挂着“热烈欢迎福州民俗体验团莅临向前”开始,接着展示居住民宿楼房的外观,入住民房的整洁、大气。体验团成员品尝了政和土鸡、红烧肉的滋味后,来到由村民们自发集资修建的凝聚了几代人梦想的向前廊桥上,观看并品尝了被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政和新娘茶。向前村青年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在廊桥的农产品展示区里向体验团成员推介本地的土特产,团员们纷纷掏钱购买。

体验团成员上山观看西岩庵与吴三公祠,下溪垂钓、嬉戏,在廊桥里包粽子、打糍粑。到猕猴桃园参加锄草劳动,看到长势喜人的猕猴桃,忍不住掏出手机拍照留影,甚至摆出要采摘的姿势(猕猴桃尚未成熟)。到上山采茶时,团员的参与热情更是高涨。有的背上竹篓,不停地将采摘的茶叶放入篓中;有的则用斗笠倒过来装;有的手里抓了满满的一大把。夕阳下一幅绝美的游客采茶图成为永久的定格

两日欢快而充实的体验旅程在满载而归的图片中结束!

在我看来,这就是打造宜居副城区、“花果铁山梦”现实版的最佳写照!

本文原载于《走进政和;图片来源于“魅力铁山”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