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平 湖
汪 兰
三溪六岸百里湖
走进延平,揭开延平湖神秘的面纱。
每一座古老的城市旁边,都会伴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水,给城市带来智慧与灵韵,也给城市带来活力与生机。
延平,就是福建母亲河闽江凤冠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闽江上游两大支流(建溪与富屯溪)的“双溪合流处”,被郭沫若誉为“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双溪合流后,闽江干流即以此为起点,一路高歌猛进,浩浩荡荡奔赴东海。1962年,郭沫若曾由此乘舟直下,并赋五言律诗一首《由福州至南平》:
闽江赴东海,四百里而遥。
两岸波陵阜,沿途涌石礁。
浮云天浩浩,流水浪滔滔。
未有萧森意,有声似海涛。
1989年,华东最大的水电站——水口电站截流蓄水,原先“流水浪滔滔”的闽江干流,渐渐变成一个大水库——延平湖了。尽管它失去了当年众多急流险滩、带有阳刚之气的动感与声势,但显得更宽厚,更带有母性的宁静与温柔了。
作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延平湖湖长70多公里,湖面总面积约96平方公里,有福建第一湖之称。诚如区委书记在区情介绍会上所言,这是不可多得的有待开发的水上旅游资源。它由三江堤游览区、百里闽江风景带和茫荡山生态旅游区三部分构成,可谓:三江六岸,百里平湖;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旅游开发前景十分令人神往。
广袤的水域,让勤劳智慧的延平人民“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深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作为“百里闽江风景带”的起点,就在城区“双溪合流处”。因此,区旅游局廖局长带我游览延平湖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站在滨江大道上,俯瞰闽江干流零公里处,一座建成于1995年,取名为“双剑化龙”的城雕。
沿着宽阔的水面望去,只见有两把银光闪闪的宝剑,从水中冲天而起,并以一定的倾斜度,让宝剑锋在顶端紧相会合。因今天是雨天,水上雨雾迷濛,空中雨云翻涌,我在恍惚中,似听见双剑会合处传来一声轰然巨响。
当然,这只能是历史的回声,从时光隧道的深处悠悠传来。
有水,就有故事;水中有剑,有龙,那故事就更精彩了。
传说西晋时,尚书张华喜欢观测天象,他夜观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冲霄而起,引起好奇,便邀请同样善识天文的雷焕,共卜吉凶,得出结论:紫气源自豫章(江西)丰城,乃宝剑之精。于是,他派雷焕任丰城县令,并寻宝物。雷焕上任后,在修建一所监狱时,掘地四丈,掘出一件石函,内有双剑,寒光四射。雷焕当即送一支给张华,一支自佩。张华收到剑后,发现是越剑,致书雷焕,谓此“干将、莫邪二剑,终当复合”。后来,张华去世,其干将之剑不知去向。雷焕去世时,则把所佩莫邪剑传子雷华。其后,雷华入闽任建安郡从事,乘船至延平津时,腰间所佩之莫邪剑忽然跃出剑鞘,飞入水中。雷华命船夫下水寻找,但见江底有两条数丈长的巨龙依偎盘绕,四周浪涛翻涌。船夫心惊,赶紧浮上水面报告,雷华一听,恍然大悟,不禁感叹:“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
此后,有关双剑复合、剑入延平、神剑化龙之种种传说,及其所衍生出来的诸多典故、成语,便传遍全国,而延平也就先后有了龙津、剑津、镡州、剑浦、剑州、南剑州等神奇的别称。
也正因为如此,在闽江干流零公里起点处的这座水上雕塑,当之无愧地成了延平的地标,成为这座“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业之城”最珍贵的历史记忆,成为百里延平湖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一见难忘,一见钟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
双塔五楼十八桥
延平是座山水宜居之城,它有山,有水,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古今建筑,显示其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厚与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山水的自然美与人工建筑的艺术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是延平湖沿岸风光的一大特色,一大魅力。
在延平湖畔的古今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明代双塔、当代五座仿古楼阁,以及跨越三江六岸与百里平湖的18座大桥。
“双溪合流处,二塔耸江头。”这是郭沫若另一首《咏南平》五言律诗起笔不凡的一对名句。所谓二塔,正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所建的两座七层八角石塔。一座位于水南九龙岩,高七丈,塔刹呈葫芦形;一座位于水东鲤鱼山,高九丈,顶上覆盖着铜钟。两塔皆有佛像、神兽、瑞禽及琪花、瑶草之类的精美浮雕,且刻有“民财永阜,文运遐昌“八个大字。足见双塔是延平的风水之塔,它寄寓着延平人民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那天,在廖局长的引领下,我们驱车“延平湖”湖两岸,一路能望见岸边山上高高耸立、遥相对望的双塔。
塔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就拿福建沿海来说吧,福州马尾的罗星塔、泉州古城的东西塔、石狮的姑嫂塔,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名塔。而建在闽北山区、闽江上游的延平双塔,同样也名传遐迩。正如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在其《双塔记》中所写:“郡前东西溪交流直射,风气涣散,人文厄塞……宜建一浮图于九龙山之间,以收东溪之水。又建一浮图,于化剑阁之前,以收西溪之水……两水会合,环绕郡治,于形胜大壮,当必有兴者。”
作为闽北中心城市的延平,既是一座山水园林城市,也是一座“理学名邦”,历代文风鼎盛。在其三江堤浏览区内,分别有五座楼阁矗立,其中四座位于滨江大道一侧,另一座则高踞于对岸的玉屏山顶。它们,虽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却也为这一方热土,增添了浓浓的历史文化色彩。
廖局长引领我沿滨江大道,从西到东,驱车作走马游。望江楼、延寿楼、双溪楼,这三座楼都是古色古香的楼阁,其墙体,皆以红砖构筑,顶上飞檐翘角,则覆盖着金黄色的琉璃瓦。其中,望江楼是近年来创建的,它是南平市老干活动中心。双溪楼始建于北宋,曾一度与滕王阁、岳阳楼齐名,更因南宋抗金名将、豪放派词坛领袖辛弃疾两度登临,赋词两首而闻名遐迩。其重建于1994年,现为南平市文联机关所在地,不失当年儒雅风流之气度。
而延寿楼,始建于元代,是延平11座古城门中,唯一保存良好的一座古城门楼。郑成功曾在此设立军事指挥机构,他也因此有了“延平王”之美称。如今此楼,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重建的,依然雄伟壮观,气势不凡。可惜,其背后朝滨江路的一侧,却被红色霓虹灯斗大的“牛排”两字抢先占了我的眼球,后仰头寻找,才在顶楼高处找到“延寿楼”三字的横匾。作为一处文物保护单位,如此进行商业开发,有点令人费解。还好拾阶而下,走进临江的城门,我心里这才舒坦了起来。城门一侧不远处,就是延福门码头,它是古延平最著名的水上城门及码头,闽江上游各地的茶叶等山货,均由此沿闽江运往下游的省城福州,入海口处的马尾港,也因此被英国诗人称颂为“东方茶港”。至今,水码头的城门两边,还嵌着“双溪锁钥”“八闽屏藩”八个大字,它与延平人一起见证了古城历史的变迁。
在沿江五座楼阁中,另有玉屏阁和明翠阁,因这次采风时间有限,故无缘登临,好在从双溪楼上,一眼就可以望见对岸的玉屏阁。它高耸于玉屏山顶,阁高五层,顶部覆盖着翠绿色的琉璃瓦,与满山郁郁葱葱的林木连成一体,是延平城一扇名实相符的玉屏风。我向它遥致注目礼,将来有缘再相会吧。
至于高悬在城东凤冠岸峭壁上的明翠阁,我只好在薄暮时分路过时投去再见的一瞥,并在匆匆一瞥中,勾起年轻时难忘的回忆。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作为新媳妇回娘家浦城时,曾路过此地,并带领新婚夫婿于薄暮时分登临。但那时正是兵荒马乱的“文革”时期,这座始建于北宋,扩建于晚清的楼阁,早已破败不堪,摇摇欲坠。天已昏暗下来,楼梯的踏板吱嘎作响,好不容易进入昏暗的佛堂,只听一位老和尚传来喑哑的声音:“天暗了,这里不平安,赶紧下山吧!”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至今还心有余悸。听说不久之后,它果然不堪重负颓然崩塌。如今的明翠阁,头顶上一片金碧辉煌,是近年重新扩建起来的,其宏伟的规模、精美的建筑,与当年已有天壤之别,即此一端,也可见延平变化之大了。总之,上述这五座仿古之楼阁,已成为延平沿江沿湖风景线上的五个亮点,从早到晚游者络绎不绝。
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有溪,有江,有湖,自然还要有桥。如今的延平,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到底有多少座桥,就连当地人也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楚。据廖局长在车上粗粗一算,至少也有18座,那么,我就暂取“18”作为一个吉祥数字吧!旧桥老桥暂不说,光是近年来通往江南新区一线的新桥,在朱熹路和成功大道上所能见到的新桥,就有剑洲大桥、闽江大桥、成功大桥、南(平)三(明)龙(岩)高速公路桥(2座),以及京台(北京至台湾)高速公路大桥、樟湖大桥等,这些大桥,或如长龙卧波,或如彩虹高拱,或如竖琴矗立,或如古筝横架,大模大样,有声有色,又为湖光山色增添了多少神奇与壮丽!
“车船无日夕,仿佛在渝州”。这是当年郭沫若咏南平的又一名句,他把闽江上游的南平,比成长江上游的大都市渝州(即重庆)。如今,重庆已成中央直辖市,而延平,随着“大武夷”、“海峡西岸经济区”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铁、高速公路入境穿梭,自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崭变通途”。
正因为延平地形地貎复杂,山多,水多,路多,桥多,其灯光夜景最是令人赞叹。难怪,来延平第一天,当地主人就告诉我,晚餐后,不到滨江路上看灯火,你就不算来过延平!好在我们下榻的闽北大饭店就在滨江大道上,每当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之际,我只要拉开窗帘,便能观赏这座山水之城的璀璨与浪漫:山上的灯光,与天上的星光连成一片;水中的灯光,与岸上的灯光抱成一团。更有众多路桥上流动的灯光,如一串串珍珠,如一簇簇飞箭,如一道道彩练,如一条条长龙,好一座延平不夜城,到处都是灯的山,灯的海,灯的世界!
三山四岛六六湾
正如古人所云: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延平湖好就好在山水相依,刚柔相济,湖光山色并存。因此,在延平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湖区开发与山体开发并重,简而言之,可归纳成:三山、四岛、六六湾。
所谓三山,指的是城区的九峰山、玉屏山与城郊的茫荡山。其中,九峰山因其九峰相叠,如九朵芙蓉而得名,自宋以来就是一座理学名山,山上建有纪念“延平四贤”的四贤堂和缅怀革命英烈的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另有跨江而过的九峰悬索桥直达市区中心,方便市民就近登临游览。九峰山对岸的玉屏山,内有藏春峡,因北宋时期有三位隐士高人在此力学清修而闻名,山顶上即为玉屏阁。至于市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茫荡山,现有国家4A级风景区溪源峡谷,国家3A级景区三千八百坎,以及宝珠、天湖、三楼著名景点,是福建天然大氧吧,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以上三山,因本书另有专题介绍,我就不多费笔墨了。
众所周知,水中的岛屿是一大旅游资源。在我国,长沙湘江的橘子洲、厦门鹭江的鼓浪屿、温洲瓯江的江心屿、还有哈尔滨松花江的太阳岛,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岛。一条江和一座城,能有一个游游岛就了不起了,而延平湖,居然同时拥有四个待开发的旅游岛,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其锦绣前程,不言而喻。
说起延平湖中四岛,那是闽江母亲的四颗掌上明珠,四位千金小姐。其中,大姐土目洲,为延平湖第一岛,距城15公里,距南平京福高铁站仅一公里。该岛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498亩,原为南平乳牛场的一个分场,现岛上有保持较好的原生态作物,种有枇杷、梨、板栗、毛竹等经济作物,因此,它已规划为“土目洲生态观光岛”,将以环岛运动系统、景观树、360度观景塔、创意园艺博览、农业观光园等为重点。
二姐叫大洲,它与土目洲相依相伴,形状为带状长条形,其东西长约1950米,南北宽约300米,全岛面积38.46公顷,拥有5.6公里的湖岸线,岛上原有大型贮木场。因其河床深直,水流平缓,拟把它定位为“休闲度假岛”,是开展各类水上体育健身运动的理想之地,将来,这里将出现“四季恒温水世界”,开展水上冲浪、水上自行车、水上充气球等体育健身运动,同时配套建设高端国际酒店。
三姐叫杉湖岛,因岛上有一棵千年柳杉而得名。这里,临近太平镇,拟把它开发成“小台湾岛”,设立台湾小吃区、购物区,以及两岸同胞亲子乐园区等,同时开展攀岩、游泳等项目,是集休闲、度假、娱乐、购物及运动于一体的好去处。
至于四妹白鸽岛,那就更加活泼可爱了,它离千年古镇樟湖镇仅3公里,由大小六个岛屿和一个半岛组成,其最小者仅0.5平方公里,最大者有三平方公里。岛与岛之间,湖汊纵横,芦苇密布,鸥鹭云集,鱼虾鲜美,风景绝佳。若由此舍舟登岸,则可畅游历史文化名镇樟湖镇,参拜蛇王庙,观赏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节俗活动,让你充分感受民间蛇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涵,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除了岛,还有湖湾,也是大有作为的旅游资源。据统计,环延平湖周边,共有66个湖湾。它们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如弯弓待射,或如半月沉江;或急速转弯,或平缓舒展;或芦苇密布,或竹林婆娑;或湿地浅沼,候鸟云集;或渔排列阵,渔歌唱晚;或水石相搏,激情澎湃;或滩平沙净,细语呢喃……每一湾都有每一湾的风景,每一湾都有每一湾的风物,每一湾都有每一湾的风情,为开发延平湖旅游的百里闽江风景带,备足了空间和余地,引发众多美好与浪漫的想象。
归途中,我们看见原南福铁路移线后所遗留下来的一长段铁轨,还深深地钻进长长的隧道。廖局长满怀感情地说,要是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开发坐老火车环游延平城的旅游项目,那该有多好!对此,我们深表赞同,联想到台湾阿里山有老火车,香港太平山有老电缆车,美国旧金山也还保留有手摇铃铛招呼乘客上车的老式公交车,这都是怀旧交通游的成功范例,延平既然有此条件,何不充分利用开发?说不定,它还是将来延平湖旅游的一大奇葩,一大创举呢!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