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鸦片战争180周年暨
林则徐诞辰235周年专题·
再谈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
刘广新
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为扩大海外市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英国侵略者“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政府屈膝求和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独立自主的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化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迫使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转化,因此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双重作用。即刺激和促进中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又压迫和抑制中国近代化的顺利发展。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中国人民擎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抗击外敌入侵所建树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历史有力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西方反华势力妄图遏制中国发展,阻挠中国走向美好未来的任何企图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注定要失败的。
一
谈到鸦片战争,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一定是记忆犹新,不得不说这是我们永远的痛。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征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探索史和斗争史。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个一直站在世界科技与经济前列的文明大国,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仍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的科技、经济、思想已严重落后于西方。古老而专制统治下的中国,经过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已走向了行将崩溃的边缘。经过“康乾盛世”的清王朝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而此时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此时清王朝毫无危机感,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仍处于出超地位。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采取肮脏的鸦片走私,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政府于1840年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在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下,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外国资本主义强加给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列强所侵占,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已经开始丧失了独立的地位。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国家;战后,外国商品倾销到中国市场,排挤了原来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使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从而破坏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1]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没落,尽管封建势力在苦苦挣扎,但最终在历史的车轮下被轧得粉碎。鸦片战争前夕,以英国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已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诚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它那商品的低廉价格,就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都在灭亡的恐怖下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一切民族都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变为资产者。简短些说,它按照自己的形象,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也就是说,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正在迫使所有落后民族走向近代化,亦即走向资本主义化。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中国当然不可能例外,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召唤。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国家,仍然是一头做着“天朝”美梦的睡狮,仍然“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商品经济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部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这个“缓慢”,还不知要缓慢到何年何月?如果仅仅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要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进,必然是缓慢而且艰难的。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不是短时间形成的。根据马克思的研究,作为资本主义典型的英国,是经过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再发展到近代机器大工业的,这一历程花了近300年的时间。而中国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状态。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陆续输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流通首先冲击的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因为经济是社会运行的重头戏。在经济领域里迈向近代化是最显著的。
(一)在经济上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开始解体。全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了显著变化。外国侵略者利用政治、经济特权,竭力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据统计,“在1865—1868年,每年平均进口总值为6200 余万海关两,出口总值为5460万海关两,入超750万海关两。1890年—1894年每年平均进口总值增加到14200万海关两,出口总值增加到10700万海关两,入超3400万海关两。这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出现入超现象,而且逆差额也在不断增加。”[3]进出口的这种状况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基本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交通运输的出现是从蒸汽机驱动的轮船开始起步的。“轮船、火车与电报都是西方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这三种交通信息工具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与海防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轮船来到中国,依靠蒸汽机的推力在海上快速行驶,使中国人大为惊奇。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的轮船三次聚集在大沽海口,更使清政府君臣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在镇压太平军起义过程中,他们开始从对轮船的恐惧转向学习和利用。”[4]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近代轮船公司约20家,拥有大小轮船300余艘。总吨位约10万吨。1872年李鸿章奏请设立第一个“官督商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到1877年“共计拥有轮船30只。轮船招商局除经营沿海与内河航运外,还试图开拓海外业务,曾先后派遣轮船驶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地。”[5]至甲午中日战前,台湾铁路及京奉铁路天津至山海关段已通车。到十九世纪末芦汉铁路已动工修筑。20世纪初胶济铁路及津浦铁路等修筑并通车。
从1881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电报总局,架设从天津到上海电报线。不数年,“从大东(英国)、大北(丹麦)公司承包,逐渐伸展到内地和边疆,东面与大东、大北的海线相接。”[6]近代电报及邮政已通达全国主要行省和开埠城市。
由于《南京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先后开放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促进了五市商业的发展。旧时的商业中心广州和新兴工商业中心上海最为繁盛。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型商人如广州吴建彰等,这些拥有巨资的商人,尽管是依附于外国势力的买办,但毕竟是中国最早具有近代商业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新型商人,成为中国商业界的先驱。近代中国,外资在华开设洋行总数400余家。中国旧式商业正在适应外资洋行经营出口的商品需求,也不得不向新型商业转化,代之而来的是,经营商品出现了洋布、西药、五金、生丝、茶叶等新兴商行。到十九世纪末,上海商业界出现了洋广什货、五金、西药、纸业、棉纱等四五十个新兴行业。其中经营洋布有140余家,五金钢铁业58家,丝栈丝号达100余家。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国商品充斥着中国城乡市场。在进口贸易市场上,形成“煤油、洋烛、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的形势。由于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和洋货充斥中国城乡,迫使农民多用洋货,同商品市场发生密切联系。”[7]
鸦片战争后,金融保险业在中国大地上兴起。自1850年英国在上海开设丽如银行支行起,西方列强纷纷到中国开设银行。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通过银行逐渐操纵中国的财政金融命脉,特别是英国在华金融资本最大,所以在1894年前,英国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事业”。[8]到十九世纪末,外国在华银行保险业已达十余家。其中资金最为雄厚的英国汇丰银行,总行就设在中国。中国的金融业也缓慢而艰难地向新型商业银行转化。1897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商业银行——通商银行,也是我国第一家经朝廷授权发行纸币的银行。而众多的旧式钱庄也纷纷向近代金融业经营方式转化。
(二)在政治上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世界史上时间是最长的,封建专制统治登峰造极在世界史上也是仅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真实写照。到十九世纪初叶,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行将崩溃的边缘。人们的思想禁锢而僵化。封建统治的国家机构和社会政治体制已腐朽透顶,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尤其是思想领域中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正蓬勃发展。相对于封建专制下的思想桎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一定阶段具有它的进步性和推动性。而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会被冲垮。那种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专制统治也必然遭到冲击。清王朝经过西方列强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几度冲击,已无法照老样子统治下去。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的灭亡威胁下,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分化,洋务派应运而生,实施“同光新政”。由于洋务运动蓬勃兴起,封建政权开始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倾斜。随着近代企业的出现,不仅引进了西方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人员,同时还引进了西方的社会制度,政治民主化开始提上了中国的议事日程。同时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也随之产生。十九世纪末,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早期改良主义者率先提出设立议会,并大胆提出君主专制向君民共主的主张,向君主专制统治提出挑战。1898年的康梁变法导致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虽然中途夭折,毕竟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企图登上政治舞台的一次尝试,动摇了国人头脑中禁锢的封建专制统治思想。
(三)在思想文化上
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步被打开,国外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及自由主张,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一批最早觉醒的知识分子睁眼审视世界。如当时著名思想家魏源,研究了鸦片战争整个过程,提出了对外关系方面的几个原则。第一“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互市。”这就是说允许合法贸易,反对鸦片贸易。第二“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魏源发出的向西方学习制造武器以抗击外夷入侵最强烈的呼声。魏源等人已成为当时中国知识界较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尽管“夷之长技”指的是枪炮,能够提出“向西方学习”之长技,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是从未有的。历来闭目塞听、狂妄自大的封建统治阶级坚持“夷夏之辩”、“文野之分”,认为中国以外的文化都是低级的野蛮的。只能用夏变夷,而决不能用夷变夏。仿效和师法西方船炮技术就是用夷变夏,以野蛮代替文明。封建统治者愚昧昏聩至极!认为洋人主食牛羊肉,中国不出口大黄、茶叶洋人肚子不消化就会涨死,洋人下肢不会弯曲,更有甚者都不知英吉利、法兰西究竟何处?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进入中国,国人开始认识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最早被人们所接纳。
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书籍传入中国。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翻译馆,到1898年,共翻译西方文献书籍160余种,并由江南制造局公开出版发行。这些书记包括介绍近代自然科学及各国政治、历史、地理、风俗等。1867年,北京同文馆先后翻译了《万国公法》《格物入门》《化学指南》等书26种,这些书籍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最早入门必读之书,对传播西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式学堂的开办,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十九世纪中叶,北京、上海、广州、烟台等地,开办同文馆、广方言馆及教会学堂,培养了翻译人才和办洋务的人才。1866年在福州创设福建船政局,同时开办船政学堂。引进了西方自然科学、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海军建设奠定了基础,马尾成为中国近代的科技基地、造船工业基地和海军摇篮。诞生了辉煌的船政文化。“晚清四十多年,船政学堂共有毕业生510名,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加之零星派出的共计111人。他们分赴英、法、德、美、比、西、日等留学。学习的专业主要有造船、航海、飞机、潜艇、枪炮、鱼雷、矿冶、机械、铁路、无线电、天文等。学成回国后都成为我国科技主要骨干力量,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正因为有了留学,历史给这些船政学生以机遇,让他们在中西文化激荡碰撞中荡涤思想,造就才干,使他们能够站在更高层面上来审视中国和西方。寻找强国救国良方。”[9]
1872年,清政府采纳容闳建议,先后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目的是培养军政、船政、步算、制造等学科的人才。虽然这些留学生中途撤回,但大部分在美学习五年以上,回国后,分配在陆海军、各军事工业及电报、铁路等部门任职,成为洋务的得力助手。其中一些人还成为著名官僚、军阀和技术人才。
1898年“戊戌变法”,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而创办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即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更是走在了近代中国教育进程变革的前沿。在中国沿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不得于1905年宣告废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反动统治阶级封建专制思想是僵化愚昧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它是不容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在近代中国,思想领域中要冲破禁锢的牢笼,是十分缓慢而艰难的。但历史发展滚滚洪流是不可阻挡的,也是阻挡不了的!作为舆论工具的报刊陆续出版发行。旧中国发行最早规模最大的《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到1893年《新闻报》创刊。甲午战后,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面世。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和《湘报》等,对推动维新运动,图强救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逐步输入,人们思想眼界也逐步向近代化转变。
近代中国尤其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思想领域中的变革是十分缓慢而艰难的。到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才有所改观。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极其沉重的,它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双重作用。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更是一个大是大非不容模糊的原则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危害不言而喻,这是大家耳闻目睹早已熟知了的。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这同样是大家耳闻目睹更加熟知了的!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双重作用,究竟哪一个方面是主要的?应当实事求是的讲,这在国际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建国后,一段时期以来,为了配合反帝斗争的需要,往往强调一个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和否定了另一个方面的作用,显然是不完整的。改革开放后两个方面有所兼顾。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化带来的双重作用,是符合旧中国所处的109年国际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在这一历史时期,国际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无孔不入侵入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所有落后民族地区,一方面迫使这些落后民族走向近代化,另一方面又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阻碍这些民族近代化的顺利发展。进步性和侵略性并存,这是国际资本主义内在本质所决定的。[10]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鸦片战争给中国极大的危害。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巨额赔款加重广大劳动人民负担。《南京条约》的签订开了战争赔款的恶例,以致后来的赔款数额越来越大。封建统治阶级将战争赔款转嫁老百姓,使中国财尽民穷。战争的赔款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赤裸裸的政治掠夺和带有浓厚的原始积累性质。
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正因为如此,旧中国进行了109年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是及其缓慢和艰难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三种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值,始终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的产值,始终占80%左右;三种资本主义近代化企业中,外国资本和官僚主义始终占主要比重,民族资本只占20%左右;旧中国109年近代化始终未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近代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社会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11]总而言之,对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双重作用,应该根据历史史实,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双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否认和忽视哪一方面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近代史上,“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此中国才有了近代工业,有了资产阶级,也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这在当时是进步的。洋务派在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上不自觉地迈出了第一步,揭开了封建中国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 [12]在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族企业当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为后来的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洋务运动也为抗击外国入侵者起到过积极作用。甲午战争中,江南制造局日夜开工赶造军火,支援前线。在中法、中日战争中也确实出现了一批英勇抗敌、保卫国家边防的爱国人物。” [13]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起到了双重作用,那就是压迫与抑制是主要的,刺激与促进是次要的。中国近代化不是帝国主义的恩赐,是一代代先辈血与火奋力抗争的结果。
三
近年来,“学术界有不少人以创新为名,提出许多奇谈怪论,混淆是非,导致认识上的混乱,危害不可低估。……竟然说,林则徐胡闹般的虎门销烟把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深渊,说中华民族的噩梦时代在1840年禁烟后正式到来。……林则徐飞起一脚,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14]正是这样的奇谈怪论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八九“6·4”风波中,极端分子“精英”也竟然叫嚣“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历史变革”只有再当“三百年殖民地”!一派胡言,不值一驳!一副十足卖国贼洋奴嘴脸暴露无遗!中国近代化不是西方列强给予中国的恩赐,它是一代代先辈血与火奋力抗争的结果。历史有力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今天我们隆重纪念鸦片战争180周年暨林则徐诞辰235周年,重温鸦片战争这段历史,回望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艰辛斗争的伟大历程,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和启迪!当今世界复杂多变,西方反华势力妄图遏制中国的发展,阻挠中国走向美好未来的任何企图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是注定要失败的。
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任何反华势力胆敢侵犯中国主权和尊严,敲诈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只能是自取其辱、自取灭亡!
当前全国人民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注释:
[1]《中国近代史·职工读本》,陈之安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第4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70页。
[3]《中国近代史稿》,中国近代史稿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页。
[4]《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研究》,王宏斌,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年12月第1版,256页。
[5] 《中国近代史稿》,中国近代史稿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19页。
[6] 《中国近代史稿》,中国近代史稿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33页。
[7] 《中国近代史稿》,中国近代史稿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2页。
[8]《中国近代史稿》,中国近代史稿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1页。
[9]《船政文化研究》,第五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区域文化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从福建船政文化谈起》,赵君尧,第319页。
[10]《上海经济研究》·《略论鸦片战争与中国近(第十九页)代化》,姜锋,1990年第6期,中华文史网,2007年12月14日。
[11]《中国近代史稿》,中国近代史稿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43页。
[12]《中国近代史·职工读本》,陈之安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第98页。
[13]《中国近代史·职工读本》,陈之安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第96页。
[14]福建省社科联2019年学术年会分论坛,《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180周年论文汇编》,《林则徐研究我们所秉持的立场》,陈支平,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