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6:0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刘志渝

 

琉球国何以走向灭亡?

刘志渝

 

奄美群岛1.jpg

风光旖旎的奄美群岛

 

1879年8月28日,一个叫向德宏的年轻人风尘仆仆自福州前往天津,找到时任清王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府邸,“扑通”一声跪下,一跪就是几天。李鸿章叫人将他领进府门。或问,向德宏因何事要见李鸿章?这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有关。

“两属”状态的由来

我国台湾岛东北至日本九州岛南端之间,分布着一系列岛屿。它们如同一串珍珠,洒落西太平洋上。这就是著名的琉球群岛。琉球群岛的主岛琉球是古琉球国所在地,琉球国是明清两朝的藩属国。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诏书出使琉球,琉球王察度首次领诏称臣。1429年,明朝正式册封该国国王为琉球国中山王,标志着琉球建国,正式成为中国的藩属。此后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琉球国向宗主国称臣纳贡沿袭了百多年。1609年,日本萨摩藩主岛津义弘出兵琉球(萨摩藩离琉球群岛奄美列岛最北端仅28海里),占领了琉球群岛北段奄美诸岛中的5个岛屿。在武力胁迫下,琉球国王不得不向日本称臣纳贡。这样一来,琉球国既向中国称臣纳贡,也向日本称臣纳贡。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琉球国并未向中国政府报告此事,中国方面也未察觉有异。

日本入侵琉球国.jpg

入侵琉球国的日本士兵

历经两百多年,日本不满足于琉球国这种“两属”状态,开始了吞并琉球的行动。1872年,日本明治维新,并将吞并琉球付诸行动。此时琉球国王叫尚泰,1848年至1879年在位,是琉球国第十九代国王,也是琉球国最后一任国王。1872年,尚泰接到明治天皇要他派使节去日本庆祝明治新政的诏令。事后,使节带回明治天皇的一纸文表,称日本将设置琉球藩,变琉球国为日本的一个行政区,尚泰予以拒绝。日本也知道,只要当时的清政府与琉球保持宗藩关系,明治政府就不能完全控制琉球。1875年,明治政府开始了吞并琉球的第一步,即“阻贡设藩”。日本派人到琉球宣布,禁止琉球向中国纳贡,不得使用清朝年号,阻断琉球与中国的联系。琉球朝野讨论的结果是,绝不能中断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尚泰向日本递交请愿书,称:“经常蒙受两国仁惠抚恤,蒙皇国与中国厚恩,两国实为父母之国,举藩上下莫不仰视。倘若今后不得向中国进贡,不得派遣庆贺使节,禁止向中国请求册封,必然弃绝父子之道,忘却中国累世之厚恩,失却信义,实乃心痛。父母父子之道既绝,累世之恩既忘,何以为人,何以为国?”琉球人深知,要想立国必须同时维持与中国和日本的和平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那么,琉球为什么不愿切断与中国的关系呢?

“见死不救”之苦衷

冲绳那霸地区的首里城是古琉球国首都所在地。皇宫大殿上高挂的“中山世主”的匾额,为康熙皇帝1681年所赐。自明朝开始册封琉球国王为“中山王”,定国名为琉球始,双方一直保持着君臣关系。中国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关照琉球。琉球是进贡方,更是获利方。明太祖还派“闽人三十六姓”去琉球落户。他们带去生产技术中华文明。琉球人用中国年号,奉中国为正朔,平时着汉服,使用中国钱币。建筑大多采用中国风格,皇宫坐东朝西而非坐北朝南,以示琉球对宗主国的归慕之意。清闽浙总督何璟说,“琉球是中国藩属国中最恭顺的一个”。

1875年,日本明治政府禁止琉球向中国纳贡,遭到尚泰的反对。为牢牢控制琉球,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琉球的审判权、警察权,交由日外务省管辖;琉球人去中国必须持日方签发的通行证;强制推行日语,等等。在忍无可忍之下,琉球向中国求救。1876年12月10日,尚泰派自己的姐夫、王族成员、外交公使向德宏一行19人,乔装打扮秘密出走,次年4月抵达福州,分别拜见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何璟具本上奏,等来的是李鸿章“着琉球民俱回本土,此事体兹大,与倭国斡旋再定”的答复。考虑到日本人正在追杀向德宏等,丁日昌将琉球人安排在安全地方,等候事态的进展。

清政府对琉球为何见死不救?原来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清政府左右为难。

1840年和1856-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战败,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已大不如前。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与中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普遍认为这是双方的对等条约),并建立外交关系,互设领事馆。李鸿章基于“中日提携”共同对付西方列强的外交思路,以日本制约列强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对日本不敢得罪。1871年11月,一艘载着66名琉球人的商船被台风刮到台湾基隆,被当地生番(原住民)杀害54人,剩下12人逃回琉球。清政府闻讯妥善处理了此事,但日本人以此为由,于1874年5月,派军舰开赴台湾与生番作战,杀死生番上百人。清政府敕令李鸿章就此事件照会日本政府,称:“突闻贵国兴师赴台一事,就其真伪本王大臣未敢深信其有无,若贵国真有此举,何故不与我方商量?”可以看出,中方想和平解决此事。9月,日本公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谈判。为平息事端,清廷向日本让步,两国签订《北京专约》,中方赔偿日本白银50万两作为日本撤兵的条件,同时承认日本讨伐生番是保护日本属民的“义举”,间接承认琉球同属中日两国的现实。

清廷的绥靖政策

清政府对日本委曲求全还有一个原因。1871年,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沙俄趁乱以安定边境秩序为由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此时李鸿章制定了“联日拒俄”的方针,牺牲琉球利益换取“中日友善”。日本看准了清政府的软肋,加快了吞并琉球的步伐。

此时的清王朝已是千疮百孔。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外交谈判和国际会议的方式解决琉球问题。这个担子落在即将前往日本担任外交公使的何如璋肩上。

何如璋,字子峨,广东人。1877年12月15日,抵达日本神户港,闻讯而至的琉球使臣即往拜见,声泪俱下地诉说日本想要吞并琉球的图谋。他拿出尚泰亲笔写的求救密信,内言“今日阻贡行且废藩,终必亡国”。何如璋顿感事态严重。到东京后,又有不少琉球官员求见,请求清政府出面干涉,救救面临亡国的琉球。

1878年5月,何如璋给李鸿章写信,言“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次及朝鲜”,“是让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舰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忧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何如璋准确预见了日本吞并琉球的野心。李鸿章认为,琉球需要援助,但出兵不妥。他要靠西方列强钳制日本。1878年10月,西方多国公使致函日本,说明琉球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且由来已久,谴责日本恃强凌弱的行为,日本不予理睬。这时,琉球国也向西方各国公使发出外交求援信,但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琉球。

琉球国的消失

1879年3月12日,日本派兵占领奄美诸岛。3月27日,日本内务大臣松田道之率160名警察及由600人组成的步兵大队闯入琉球王宫,向尚泰宣读明治政府布告,称“自即日起废除琉球藩,设置冲绳县”。跪在地上的尚泰放声痛哭,随后被强行带往东京软禁起来。琉球1429年建国,历经450年终告亡国,日本给了它一个新地名——冲绳。滞留福州的向德宏得知琉球已亡,痛哭失声,当即前往天津面见李鸿章。李鸿章也得知琉球被日本占领,气得几天没睡好,见到向德宏不免安慰一番。向德宏说:“琉球一向视大清国为父亲,恳请父亲救救儿子吧!”他从衣服夹层取出尚泰托人带出的密信递给李鸿章。李鸿章读到“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倘能复国虽靡身碎首,亦所不辞”时,不禁老泪纵横。得知日本特务正在追杀向德宏,李鸿章将向德宏安置于天津西大王庙,派兵保护。

日本为什么对琉球这么感兴趣?这不得不说到琉球特殊的地理位置。琉球群岛扼日本海与西太平洋之要冲,是中日两国与他国贸易的海上中转站,东北亚东出太平洋的必经之地,具有极大的经济军事战略地位。当时,日本的羽翼尚不丰满,对中国还有所忌惮,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同意与中国就琉球问题进行谈判。

受李鸿章之托,美前总统格兰特愿意充当中日双方的调停使。1879年8月6日,格兰特在东京与伊藤博文会面,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代表中方参与。8月11日,何如璋向李鸿章报告谈判的初步结果,即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之中部归琉球,立君复国,中日各设领事馆保护;南部靠近台湾,割隶中国;北部接近日本萨摩,割隶日本。这就是所谓“三分方案”,也叫“分岛方案”,李鸿章认为可以接受。这个方案有个难点不好办,即中方要求放回尚泰以便复国,日本却说尚泰已入日籍不便放回。此后格兰特写给李鸿章的信都没提到“三分方案”。不久,格兰特回美国去,琉球之事就此搁置了下来。

琉球国城墙遗址.jpg

琉球国城墙遗址

日本人坐不住了,主动要求重开谈判。日方以大藏省大臣竹添进一郎为团长,中方领衔的是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谈判地点为总理衙门和日本驻华公使馆。从1880年8月18日到10月21日,双方共进行八次谈判。前几次谈判双方没有大的分歧,第4次谈判日方说将琉球群岛南部的宫古和八重山两岛划归中国(中国打算两岛到手后交还琉球),日本接管北部的奄美诸岛。沈桂芬等经询向德宏等琉球官员,得知这两岛为贫瘠不毛之地,不予接受。第7次谈判,中方希望日方释放尚泰以便复国,竹添坚称尚泰已入日籍不能放回。李鸿章议立向德宏为琉球王,向德宏坚辞不从,琉球复国仍不见希望。1880年10月21日,最后一次谈判在总理衙门举行。日方除重提将宫古、八重山给中国外,提出“分岛改约”方案,即将琉球群岛分为三部分,中国、琉球、日本各管辖一部分。另外,对早些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进行修改,加进“日国享有与列强同等的在华利益一体均沾的权益”的条款,并说只要新条规签约一切都好说。事关重大,沈桂芬没敢表态,即表奏朝廷。大臣们分赞成和反对两派,赞成的认为“反正国门已洞开,多一个日本也分不了多少”;反对的说“此为丧权辱国之举,万万不可答应”。两个多月的谈判由于双方主张相去甚远,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中日双方关于分岛的事都是在琉球36岛的框架内进行,而这36岛并不包括钓鱼岛。显然,钓鱼岛不在琉球群岛内。中国和琉球以太平洋黑水沟为界,不论世事如何演变,钓鱼岛在黑水沟以南中国境内的事实是铁板钉钉,无可争辩的。

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内外交困的清政府,根本无暇顾及琉球之事。虽然在列强干预下日本被迫从琉球撤兵,琉球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但日本人吞并琉球之心不死。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并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借机完成了对琉球群岛的占领,改琉球为冲绳,将琉球纳入日本版图,琉球国至此永久地消失了。

三山时代的琉球国.jpg

三山时代的琉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