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23: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支平



  家乡史迹三题

  

陈支平

 

 

    一《泉港海港史迹》

 

我的家乡是现在的泉州市泉港区。泉港区背山面海,北襟三山兴化余绪,南接闽南漳泉之野,东则傲视溟海波涛。塗岭笔架,列冈峦之体势;峰城惠屿,穷岛澨之萦回。地处多个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汇之所,物华天宝、精华集萃。历代生业,亦田亦海,山海兼顾,堪称勤奋热土、廉让之间。洵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重地之一。

泉港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历代先祖们与海洋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泉港元代乡贤卢琦曾在《海赋》中写道:“海之泽,广大无涯,流行不息。盖纳百川而不泄者,海之量;载万斛而不重者,海之力;润下作咸者,海之性;卑以自居者,海之德;舟楫以济不通者,是仁也;潮汐往来旦暮者,是其信。与天地以长存,历万古如一日。此海之所以为大也!”明代诗人乡贤李恺曾咏颂家乡海门的景色与生计:“海上曦车复远征,扶桑子夜见蓬瀛。波涛万顷黄金色,散与江村作小明。”“慈母望儿折柳,老妻抱儿掩扉。二月陇麦初熟,三春海蠘正肥。”大海之宽广、厚德、仁信,让一代又一代的泉港人陶醉般地依偎在大海的怀抱之中。

祖先们的足迹,给我们今天的泉港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在这里,有先祖甘冒风涛走重洋所遗留下来的海商港澳码头;有煮海为盐的盐场晒埕;有海商和华侨回报家乡所建造的宏伟民居和华侨街、华侨桥、南洋楼;有祈求家人出行出洋平安而崇拜的妈祖天妃神及东岳大帝、姑妈诸神;有勇于抗击倭寇等外来入侵者的遗址与碑文;有生产外销商品而遗留下来的瓷器及冶铁旧址;有适应不同地域文化汇聚而来的“北管”“文管”“莆仙戏”“咸水腔芗剧”等;有适应清代以来政府对于海商贸易所设置的闽海关支关驻地,等等。时至今日,泉港人引为自豪的帆船制作技术,特别是先进于西方造船业数百年之久的水密隔舱技术,依然可以驾轻就熟,代有传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深刻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2023年6月2日,他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战略号召。毫无疑问,总结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政协泉港区委员会不失时机地组织人才,对泉港区域内的“海港史迹”开展全面的调查和整理研究,编写成图文并茂的《泉港海港史迹》一书。德莫大焉!

政协泉港委员会的同志希望我为《泉港海港史迹》写一篇序言。我拜读是书,对家乡先祖们的敬畏之心曷胜言表,对撰写《泉港海港史迹》的乡贤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敢借此一私的机会,谨向政协泉港委员会及参与《泉港海港史迹》编写的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也预祝家乡泉港日新月异、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二《泉港金石录》

 

中国人素以史籍古老又弘富而自豪,所谓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六经皆史也。然自近代西风东渐趋盛,不少思绪敏锐的学者,如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等,都指责中国的传统史学,实为历代帝王将相作家谱。有洋人意大利克罗齐者,更是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高论,意为以往的所有历史,都得经各个时代的“当代人”以各自所处的社会文化立场予以解读并传播于世。如此一来,古人留给我们当今的引为自豪的历史典籍,就不能不有些令人生疑了。 

            泉港大圣寺《重修大圣寺》石碑

微信图片_20241116231136.png

梁启超、鲁迅及洋人的说法,虽然不能说全都具有振聋发聩之功,但是却也不无道理。比如中国人所熟知的曹操和诸葛亮二人,就是言人人殊,仁智难于合一。至于历代鼎革更替、成王败寇之论,尤为中国历史学的一种常识,不足为奇。或者可以说,越是接近庙堂豪门的历史,越不可轻信。相比之下,那些接近基层社会、不见经传的民间文字,更有可能是历史事实的真正记述。这也许就是《庄子》所言的“每下愈况”的意思吧?宋人苏洵云:“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原始见终,因小见大,可以无妄也。

见诸民间基层的金石碑铭,自然不是庙堂金石那般“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伟大丰碑,但是因其勒之于石,可以保存较长的年代,因此犹如墨子所说的“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的功效还是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散立于民间基层的碑铭,较少得到良好的保护,受损不等。许多碑铭,或是漶漫不清,文字艰于辨识;或是成为断石残碑,难觅全璧;有的甚至沦为猪栏厕板、污秽不堪。致使这些珍贵的历史记载见证实物正处在不断散失消亡的窘境之中。继绝存亡,端有赖于博物君子而又锲而不舍者也!

近日,家乡的黄建聪、黄惠龙、陈开登三位乡贤,送来他们合作编撰整理的《泉港金石录》一书。我粗粗翻阅之后,深深为他们的艰辛劳动和精心搜集整理家乡珍稀金石文献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泉港金石录》共收录有自宋元以来的碑铭多达百种之数。全书分为《碑记》和《墓志铭》两大部分。绝大部分碑铭,均为地方志及其他文献典籍所未曾收录的,极富地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如其中的《蔡襄诗碑》《皇明邑侯缪公全海功德碑记》《重建圭峰塔记》等,弥足补阙史籍之憾。再如元代良吏及诗人卢琦的墓志铭、明代能吏及诗人李恺的墓志铭和明代廉吏郭良的墓志铭等,倍能增益乡梓之光。呜呼!家乡有此学贤,吾等在外游子与有幸哉,与有荣焉!

黄建聪、黄惠龙、陈开登三位先生征序于我,我岂敢辞哉!拉杂写下以上数言,聊以表达我对乡贤们的敬佩之情。不妥之处,还望学贤方家多多指正见谅为幸! 

                                                   微信图片_20241116231126.jpg

                                                                      重建圭峰塔记石碑                       

         

    三《界山南洋楼》

 

吾乡位于原泉州府的最北边,俗称“惠安头北”,现在的行政区划是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泉港区面临大海,历代生涯,亦田亦海。明清以降,随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与变迁,东南沿海的居民,有逐渐迁移东南亚各地者。吾乡的前辈也不例外,不避波涛远走海外者不乏其人。吾乡前辈虽然身在海外,但是始终未忘故土,竭尽余力,回报乡梓。到了近代及民国时期,西风东渐之势愈加猛烈,当家乡遭遇危难艰苦岁月,侨汇成为维持祖家生计及应急的重要来源之一。而稍有宽裕的海外侨民,则逐渐在家乡建造中西合璧的楼房,一是慰藉思乡的殷殷情怀,二是可为家乡的亲人构筑稍具体面而又足以遮风避雨的华厦,为故土增添壮丽的景色,这就是“南洋楼”。留在我心中的儿时记忆,界山镇一地,大大小小的南洋楼,总该有不下千座之数吧? 

微信图片_20241116231148.png

界三南洋楼

2023年6月2日,我有幸应中共中央宣传部之邀,到北京参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这就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我们从家乡南洋楼的形成历程及其文化蕴涵中,就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科学性和战略指导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造就了我们的祖先前赴后继、不畏艰难地创业拼搏;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促进了前辈们从传统的农业进拓到工商等各个行业并且不断取得成功;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维系着海外侨胞与故土千丝万缕的联系,历久而弥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激发了海外侨胞会通中西文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南洋楼的建造就是这种包容性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更是涌动出无数的海外游子为所在各国各地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奉献,加深了故土之国与所在国的友好联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南洋楼,她身上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与家国情怀,应当是万古长青的!

宗人金山校长,司铎解归,醉心于家乡文化的追寻与弘扬,近年来,更是专注于华侨历史与南洋楼文化的研究工作。他以年逾花甲之身,走街串巷,探访寻觅,把界山镇现存并且品质良好的二百余座南洋楼,一一进行溯源剖析,拍照取图,撰写概要,终于完成了《界山南洋楼》一书。观览是书,家乡前辈们远走异国艰难创业之路明矣;观览是书,海外侨胞满满的家国情怀洋溢于书图矣;观览是书,吾乡优秀传统文化足于启迪后生者多矣!

金山校长征序于余,余先辈也曾远赴海外,敝身份亦应属侨眷,如此份内之事,余又何敢辞?汗颜缀上以上数言,一以思念先辈的不朽业绩,二是感叹金山校长等各位乡贤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伟大战略号召,做出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我相信,《界山南洋楼》一书的印行出版,必将为继承和弘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本文原载于《炎黄纵横》2024年第5期,作者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