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的毕生追随者
——黄乃裳不平凡的一生
潘 群 庄可庭
黄乃裳
诗巫“新福州”黄乃裳路
黄乃裳,1849 年出生于福建闽清六都湖峰乡,1894年中举,是个文化人。他一生从事过许多社会活动:投身教育,6次办报;参加戊戌变法,8次上书痛陈兴革;参加辛亥革命,策划福州起义,等等。还组织福州籍农工到沙捞越诗巫垦荒,开拓海外“新福州”,为中国华侨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黄乃裳自沙捞越归国途经新加坡时,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孙中山得知黄乃裳回国招募垦民开发南洋,表示支持,临别向黄乃裳赠言:“凡人欲为社会国家谋幸福喜乐者,须自顾自始至终贯彻负悲哀痛苦之责,观得马丁·路得与华氏(华盛顿)诸人,可为榜样。”在孙中山的引导下,黄乃裳认识到“非革命不足以救亡拯毙”,并“坚定中山数言为主义”。此后,黄乃裳成为孙中山民主革命事业的追随者。
光绪三十年(1904年),黄乃裳在新加坡从事《图南日报》编辑工作。为了扩大革命宣传,《图南日报》将邹容的《革命军》改名为《图存篇》,翻印一万册。黄乃裳自告奋勇,于当年10月携带五千册回到中国,在广东潮州,福建漳州、厦门、福州等地散发。同时,他在闽粤两地发展革命志士,策划与组织武装起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黄乃裳在厦门主办《福建日日新闻》。他虽是基督教徒,但对同样信奉基督教的美国人侵犯中国人权的行为,照样抨击。如当时美国曾向中国要求续订歧视华工的禁约,黄乃裳在《福建日日新闻》上指出,美国“用强权、藐公理、污人道、破邦交”,号召我国同胞团结起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该报刊载的《拒美禁华工之以论》,号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爱国报国,批评一些贩卖美国货的商人“顾一己之私利”,是“无血性没脑筋之土苞(粪草)木偶”。同年六月十四日,广东南海人冯夏威为强烈抗议美国政府虐待华工、限制华人入境的政策,在上海美领事馆前自杀。这一事件引起巨大反响,上海、广州等地欣起抵制美货的高潮。《福建日日新闻》积极参与,发表文章,号召人们起来斗争,使厦门成为福建抵制美货最坚决的城市之一。
在反对美国歧视华人政策的斗争中,《福建日日新闻》还翻印从上海寄来的抵制美货的传单,广为散发。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底,厦门周边六府的商人对帝国主义控制的海关提出抗议,《福建日日新闻》刊登揭露海关十大罪状的文章。
《福建日日新闻》反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的立场,引起美国驻厦门领事及一些外国传教士的不满。美领事要求福建总督彭松寿惩办黄乃裳。彭松寿令兴泉永道厦门厅查办,引起闽、粤两省各界的关注。兴化、福州、潮州等地均到厦门探访究竟,各地报纸支持《福建日日新闻》的爱国行动。迫于舆论压力,清政府不敢过分镇压,仅对福建日日新闻社课以1000元罚款。报馆不应一文,于是改判停刊一星期,更名出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福建日日新闻》更名《福建日报》继续出版。革命党人郑权受邀担任编辑。后来,南洋同盟会派林癫到厦门,将《福建日报》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第二年,清政府借口该报揭露水陆提督马金钗贪污,以“公然反对政府官员”为名勒令停刊。不久,黄乃裳离开厦门,前往南洋爪哇等地宣传革命。
赴南洋前后,黄乃裳将国内形势向正在新加坡的孙中山报告。孙中山接到黄乃裳及潮州的许雪秋两处报告后,便积极筹备武装起义事宜。于是,电召黄乃裳、许雪秋赴新加坡入党,并共商大事。黄乃裳于当年6月在新加坡正式加入同盟会,成为南洋华侨中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辛亥革命前著名的1907年潮州黄岗起义,就是这个时候由孙中山和黄乃裳等人在新加坡讨论决定的。黄乃裳因胃病发作,未能奔赴前线,但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这次武装起义的骨干。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黄岗起义失败,黄乃裳回到故乡闽清县。创办教育会,被公推为会长。之后,在福州创设简易师范学校,担任英华、福音、培元三书院教务长,为促进福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实事。他还为家乡兴办实业,比如组织民船公司,从闽江上游运米到福州出售。
1911年3月1日,福州《左海公道报》创刊,黄乃裳应聘任主笔时,他利用该报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加强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形势和政局的报道。
比如第19期(1911年12月20日出版)“清旨”栏,刊载辛亥十月初二至十三日的清旨共26道;“社说”栏,刊登《剪辫说》(樵子稿)、《卫生浅说》、《哀女界》(慧英女士稿)等3篇;“宗教”栏,刊登《最新之哲人论学序》一篇;“译谈”栏,有《西报民国军事》(刘揆一)、《意士战事》等3篇;“政治”栏,有《组织中央政府意见书》(刘揆一)、《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及官制草案》等5篇;“时闻”栏,有新闻报道16篇。另外,还有一些报道,主要是有关辛亥革命和当前政局的消息,如《各省都督一览表》《汉阳五日血战记》《满清亡国之催命符》等。
《左海公道报》还刊登《孙大总统与黄乃裳往来电文》。这是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黄乃裳与孙中山的往来电文。如, 27日黄乃裳致电孙中山:“老友黄乃裳欢迎我君,欢祝我君,并劝勉我君,勉为泰东第一华盛顿。”29日又致电云:“老友黄乃裳顷得宁电,十七省代表全体举君主中华民国,喜报欲狂。叩贺!叩贺!更顾君勉为泰东第一华盛顿,裳无任盼示。”孙中山30日复电:“电来厚誉,公仆任重,文惟有勉从国民服务,以无负老友之望,谨复。孙文。”
《中国基督教上英皇禁烟请愿书》,是黄乃裳于1911年2月,以福州青年会会长名义,联络福建、浙江、江苏三省基督教徒25000多人,签名向英政府递交的书面文字。请愿书中说:“(英国)固知是物杀人甚于枪刀,禁不自吃而输入中华,借以致富,英自为谋,可谓善矣,独未遑为华人之性命财产灵魂种族计,百余年来,贩运不绝,使中国人财产没于是,身家亡。于是,不知其几亿万也。”
《对于巡警道宪询及新福州垦事、因述其颠末》,是黄乃裳针对有人诬他召集农工开辟“新福州”垦坊是“卖猪仔”一事而写的。文中谈了开垦“新福州”的始末,包括他与垦民们“会与共席、睡与共榻、凡平生所未尝之苦楚,无佛尽尝”的情况。
《福建宜急办实业学堂说》,是黄乃裳对福建的农业、工业、商业和闽江上游的土特产作了详细了解之后,提出的振兴福建经济的具体方案。为此,他呼吁开办各种实业学堂,培养实用人才。全文共18节,万余言,在报上连载。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黄乃裳领导的同盟会组织与驻闽新军孙道仁、许崇智等共同策划,于当年11月9日在福州起义,一举推翻清政府在福建的统治。福建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胜利的地区。起义前夕,黄乃裳发动英华、福音、培元三书院学生30多人,组成学生炸弹队,配合起义的武装斗争。福州光复那一天清晨,黄乃裳高举“国旗”进城,并将“国旗”在武备大学堂的旗杆上升起。黄乃裳称,这是“裳生平最得意之事”。
福州光复后,黄乃裳一度出任福建政务院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兼筹饷局总办。当时福建地方财政困难,黄乃裳即以私人名义,通电南洋华侨社会募捐70万元,并再向富商筹款百余万元,这样才解决了军政府的财政困难,渡过了光复初期的难关。
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返回广州途中,顺道访问了福州,黄乃裳和政府要员到码头迎接。孙中山与黄乃裳在福州重逢,一时慰勉有加,感到格外亲切,可见孙中山和黄乃裳的革命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新福州”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