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10: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潘朝玄

 

跟随项南走过的日子

潘朝玄

项南.jpg

项南

项南与作者交谈.jpg

项南与作者交谈

 

2016年,凤凰卫视播出《我们一起走过——项南传》纪录片,看后感触良深,不禁想起跟随项南同志走过的那些往事。

 

叩开全国高校改革大门

认识项南,应当先从厦大筹备60周年校庆说起。那时,我充当校庆筹备组和制订厦大十年规划组负责人。1981年1月25日,项南来到厦门大学,认真听取汇报,赞赏厦大率先从文理综合型恢复发展为多学科研究型大学,规模冲破当时全国高校不超过五千人的局限,从三千多人发展到万人大学。同时提出,由福建省与厦门大学“共建”政法与艺术两学院。会后,还帮助厦大从军队收回“文革”期间被占用的大片校园。项南首倡省、校“共建”,叩开全国高校改革的大门。当他了解到校庆主轴是陈嘉庚还是鲁迅而存在不同意见时,明确表态:陈嘉庚不止是爱国主义者,是共产党的诤友,在英、荷殖民主义、日本军阀和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面前都昂首挺胸,决不低头,他写的《重庆与延安》《所闻与所见》就是最好的见证,何况厦大是他创办的。他的讲话很快统一了大家的看法。矗立在厦大群贤楼前陈嘉庚雕像,就是项南倡议并由他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请来时宜付教授及其师弟徐錫磷、李维杞赶工完成的。庆祝大会那天,项南发表讲话,他说:“陈嘉庚先生是厦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厦大的一面旗帜,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项南在厦门.jpg

项南在厦门

在项南支持下,厦大的十年规划从此顺利展开。

 

“以智取胜”

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工业基础薄弱,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在全国之后。项南认为:福建要在这样起点上走到全国“四化”前头,不能采取慢步式,也不能采取腾飞式;唯有采取跨越式,即尽可能利用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来促进我省现代化建设,跳过别人已经走过的某个阶段,以更高起点开始,争取时间,缩短差距。也就是“以智取胜”。根据项南提议,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首个厅级的福建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省人事局合署办公。我从厦门大学被抽调任“中心”副主任、人事局副局长。“中心”的任务是引进省外国外人才,搞活人才交流,开展人才学研究。依托“中心”成立了人才研究所,筹建人才研究会。我们建议由项南担任人才研究会会长,他爽快答应。1984年福建省人才研究会成立暨首次学术研讨会召开,项南带领省领导一班人莅会,并作了“人才问题是头等重要问题”的报告。

我到省履职第一天,恰逢项南接见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陈鼓应,1935年生于福建长汀,主张中国统一,只因挑战蒋经国竞选“总统”而身陷囹圄,出狱后首返福建。项南会见他并鼓励他到厦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后来,他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顾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jpg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为了诚招天下英才,在项南主持省委工作期间,福建省出台了《关于省外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有关待遇暂行规定》,引进人才不受人事编制限制,人才本身及其隨迁家属不受户口指标限制,还给予安排住房,搬迁费可以报销,工资可以浮动等优惠。正是受这个政策的吸引,国内生产黑白胶卷大厂——河北保定感光厂五位科技人员不顾厂方阻挠,主动投奔与美国柯达公司合资生产彩色胶卷的厦门感光公司。接着,国内出现了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才流动新局面。从1983-1987年间,福建省引进省外人才6350人,其中不少人成为各级各类机构的科技骨干或领导,他们为福建经济起飞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大人才库。应项南邀请,中科院院长卢嘉錫于1984年率领25位院、所专业骨干来到福建,对厦门感光厂新引进“柯达”彩色胶卷很感兴趣,但感光厂不能与中科院签约。我将这情况书面报告项南,项南亲批同意签约,并通知厦门感光厂负责人张景愚立即赶到福州与中科院签约。卢院长高兴地说:这是中科院和省、市签订的第一个合作协议。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很快派出80余名技术人员到厦门感光厂,从剖析原材料,掌握技术全流程,直至产品国产化上做出重大贡献。一花引来万花开。紧随其后,大连物化所、计算机所和化学所派出技术人员,支援湄洲湾炼油厂。

抢占人才制高点。福建捷足先登,这是项南“以智取胜”的一大战果。接着,他又将目光关注到引进国外人才。继尔,从引进人才发展到引进智力,屡有创见与创举。

 

开放国门

从国门紧闭到开放国门,这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建设厦门自由港,搞经济特区。这是项南心中改革开放的蓝图。他念念不忘厦门自由港的建设进展。上世纪90年代初,我赴京造访时,他从书橱拿出当年省委呈报中央争取将厦门列为自由港的报告,详细介绍当时中央领导谈话过程,中央其他领导人和有关部门批示的意见,其中只因“货币自由兑换”这一条受当时条件限制,而改为“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项南希望厦门市用好这个政策,能够把特区办得更特更快更好。

厦门市委领导在听取并接受项南意见后,经我通过同窗挚友厦大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陈安推荐,海内外数位有关自由港问题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厦门市委召开的“进一步推进厦门实施自由港政策咨询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隨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分工深化,自由港已成为世界上普遍采取的战略抉择,并分别介绍了几个自由港成功建设的经验。至于厦门应如何推进自由港进展,建议应尽快争取地方立法权,同时扩大腹地,以避免厦门地域太小的局限。

在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后,厦门市委开始行动。1992年,福建省委在厦门集美召开扩大会议上,作出支持厦门自由港建设决议;1994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决议,授予厦门特区立法权。从此厦门因中央赋予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成为当时自由度最大的一个经济特区。

 

项南是脱贫致富的推手

项南虽然离开福建,但他离而不休,创建起第一个全国性的民间扶贫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基金会筹得数亿资金,其中包括一批外汇;还组织沿海省市与西部相对贫困地区实行干部对口交流。这些实实在在的举徣,掀开了中国扶贫工作历史新页。

扶贫事业正在推进时,1997年11月10日,已是79岁高龄并巳卸下扶贫会长职务的项南,上午应约到医院检查,下午五点在北京王府井饭店会见华侨金融家吴培基,八点又赶到中国大饭店会见闽籍印尼侨领李川羽,都是为扶贫基金会筹措基金。可是,在与李川羽会谈中,项南心脏病突然发作,骤然与世长辞!

我是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接到从省委办公厅转来汪志馨大姐电话,才获悉项南逝世噩耗的,悲恸难抑,坐在病床上匆匆写下“悼项南”一文。项南是在扶贫路上瘁然病逝,他是福建、也是全国扶贫致富的推手!习近平同志在悼念项南时,认为“项南是一位具有长者风范与个人魅力的领导人”。

项南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科学社会主义奋斗终生,值得永远怀念。

 

厦大校园内嘉庚塑像.jpg

厦大校园内嘉庚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