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戎马倥偬 一生乡梓情深
——记中共福建省委老书记叶飞
林爱枝
老归侨 老党员
叶飞的父辈与沿海的许许多多百姓一样,因为贫穷、生活所迫,而漂洋过海去谋生,最后他父亲叶孙卫定居在菲律宾奎松省,成为旅外华侨。叶飞就诞生在这个侨居国。从小受其父亲不忘家乡、不忘祖国的思想教育,5岁时,与他哥哥叶启存一起被送回家乡――福建省南安县陶金乡占石村。
那是一个群山环抱、满目青翠的小山村。环视四周,村里盖了许多新房,红、白墙面与青山绿树相拥,无尽的沁心悦性。如今,有两座雄浑的建筑站立村中,是“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腹背都有高山雄峙护卫。该馆分两个陈列园,一是华侨将军叶飞专题陈列园,一是泉籍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园。叶飞专题陈列园叙述了叶飞辉煌响亮的一生;华侨专题陈列园展示了泉籍旅外华侨时时关心祖国命运的感人精神。自辛亥革命始,在孙中山的号令下,许多爱国志士投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斗争中去;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华侨积极投身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在抗日战争中更是不惜一切,极尽报国。这里要特别为“南侨机工”说几句。陈嘉庚一声召唤,一支3000多人的南侨机工队伍回到祖国,在中缅唯一进出口航线上,冒着枪林弹雨,为抗战前线运输所需物品,牺牲了许多人。
泉籍华侨革命历史专题陈列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他们的事迹,是一处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可惜此地太偏僻,来者不多。
叶飞在家乡读高小时就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这是该校教员叶骥才给予的。
之后,叶飞考取了厦门中山中学,开始接触进步读物,如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响导》等。在那里,他遇到了我党早期党员、大田县建党创始人叶炎煌。经叶炎煌介绍,1928年叶飞就加入了共青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共青团里他担任过团省委委员、宣传部长、代理书记。期间,他被捕坐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磨练。他回忆说:“长了不少社会知识,等于上了一次社会大学。”
1932年,刚满18岁,叶飞经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蔡协民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他是终身革命者。从归侨到将军。
他从闽东走来……
1932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叶飞到闽东地区巡视工作,从此便留在闽东开展创建革命根据地等各项革命斗争达5年之久。
闽东地处海隅,文化落后,消息闭塞,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此影响不大。群众没有很好地发动,只有少数在外求学的学生加入了党组织回到本地,发动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建党活动。
初到闽东,叶飞就得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已叛变投敌,他当即通知了连江中心县委,并召开联席会议,把连江中心县委和福安中心县委统一起来,成立了中共闽东临时特委,使党的事业避免了一次大破坏,为加强闽东地区革命斗争做出了贡献。
之后,闽东群众,在各地党组织领导下,陆续开展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福州中心市委巡视员邓子恢同志主持在福安召开了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发动农民抗麦债斗争和反鸦片捐斗争,并取得初步胜利,提高了党的威望。福安、连江群众相继开展“平谷”“减租”斗争,给闽东各县造成很大影响,促进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他们先在连江建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随后又建立了中共连江县委。接着,福安中心县委成立,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周边县乡的工作。
“霍童暴动”,是闽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那是1933年端午节,叶飞与区委书记颜阿兰率领文湖半岭村的工农自卫队50多人,从小石半岭出发,一路前进,迅速拿下了霍童民团驻地宏街宫,缴获了26条枪,这就是载入历史的“霍童暴动”。接着,乘胜前进,接连收缴了坑仔里、赤浮地区的地方民团共80多条枪,组建起了闽东工农游击队第3支队。
自1932年至1934年8月,闽东党先后创建了5支重要的革命武装,这就为闽东全域性暴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保卫了群众的平安生活。
到了1933年12月,福安中心县委决定在鹳里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时机,发动全区性武装暴动,又决定在赛岐打响第一枪。因为赛岐是交通要道、经济中心,影响会更大。会议如期召开,这次会议成立了闽东革命委员会,接着召开了闽东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至此,闽东创建了有100多万人口的根据地,下辖福安、寿宁、福鼎、宁德、霞浦、连江、罗源等7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政府,800多个乡政府,红色区域的范围达到500余平方里,被称为“五百里政权”,成为闽东苏区的“黄金时代”。
1934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到敌人的破坏,闽东党组织从此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叶飞他们艰苦地、独立地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期间,叶飞在福安、周宁交界地方的畲族居住地竹洲山一带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建立后方医院、交通站、修枪厂等,团结广大畲族群众,同敌人作殊死斗争,为闽东重新点燃革命烈火、推进闽东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后来叶飞回忆说:“在闽东3年游击战争最艰苦年代,畲族人民作用很大,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诚。第二,最团结。”
从闽东革命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可以看到叶飞的坚定信念,勤勉工作,勇于克服困难,只为了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闽东的革命事业几乎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党在当时开展的各项工作,方方面面,都红红火火地展示出来,卓有成效,新辟了大大的革命根据地。
特别是从1934年至1937年的长达4年之久,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外界的信息时明时暗,正误掺杂,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势下,叶飞及其领导的部队,正是坚守自己的信仰,遵从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努力工作,使事业发达起来,使自己走出困境。
在整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都有他和他所率部队的参战。驰骋大江南北、转战华东各地,许多重要战役都有他和他的部队参与。如在发展苏北、创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时,打了三次大战役:半塔集保卫战、郭村保卫战和黄桥决战。当时陈毅说:“半塔集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是苏北胜利的先声;郭村也采取积极防御,此战胜利使我军有了对苏北进攻的出发地,奠定了站稳苏北脚跟的开始;黄桥大胜韩军主力,与八路军会师,苏北形势就分明了。”而这三大战役中,叶飞和他率领的部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又如莱芜战役,他和他所部是立了头功的。在这一战斗中,叶飞表现出来的是勇挑重担,胸怀全局的精神。他一方面向野战军司令部报告情况,一方面部署部队,做好独立应战的准备,他心中明白,这是生死一搏的恶战。最后,自然是胜利告终。还如建立阳澄湖根据地、火烧虹桥机场,车桥鏖战,粉碎盐城大扫荡,芦家滩歼援敌,等等。还有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睢杞战役、解放上海之战,厦门战役、东山奏凯等战役,说他身经百战还不够,说他身经千战都恰当。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是国人皆知的大胜仗。当他接到陈毅的电话:“叶飞啊,无论如何要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消灭整七十四师,我们就全盘皆活了!”他听了司令员迟缓但坚定的话语,明白自己又将遭遇一场恶战……
总攻开始了,野战军首长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来一次电话,询问战况。
前线各路大军密集,强大炮火惊天动地,孟良崮如火山爆发一般,火光冲天!
孟良崮拿下了,狂妄自大的张灵甫毙命于此役。七十四师被全歼后,进犯鲁中的敌人全线溃退,吓得40多天不敢出战。
毛主席的器重
叶飞自1934年担任了红军闽东独立师政委以后,就开始了长期的戎马生涯。特别是在闽东的3年游击战争中,不但作战屡胜,还在作战中不断创建、扩大根据地,使部队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其中有4块比较大的根据地地盘,他们既把这些地盘作为战场,又作为根据地,运用灵活的战术,充分发挥根据地的作用。如每次部队要到白区开展战斗,就先派人了解敌情,然后部队急行军插入白区,先发动群众,再开展战斗,他们称“群众工作在前、部队在后”。急速完成任务之后,又一夜急行军,退到另一个根据地,进行休整。这种“来不知行踪,去不知所往”的战法,使敌人发懵,不知所措。当时敌报纸曾这样报道:“闽东匪情狡猾,匪踪飘忽”。
他们灵活机智的战术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势下是管用的,是符合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是能够战胜敌人的。
在那些千辛万苦的岁月里,叶飞不仅把自己千琢万磨成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还总结出了许多可用可推广的技术战术,还带动了一支英雄的部队,在此后漫长的战争岁月里发挥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从1934年至1953年的近20年时间里,叶飞并没见过毛主席,可在长期的战争岁月里,有不少大战役、重要战役,毛主席曾数次指点叶飞所在部队或叶飞率部参战。这在我军似乎甚为罕见,如何讲解?恐怕只能一言以蔽之:“心有灵犀”!
从叶飞的作为来看,不论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3年游击战争时期,还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抑或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他始终把毛泽东作为心中的旗帜。按照党中央、毛主席的号令南征北战,冲锋陷阵。毛主席虽未见过这位名将,但对他的能征善战都了然于胸。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叶飞是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主要领导,毛泽东经常关注叶飞的行踪和作战能力,每每在关键时刻委以重任。
1940年,国民党对日消极抵抗,使我军的敌后抗战经常陷入困难境地。面对经常的摩擦、袭扰,党中央提出了发展华中、开辟苏北、建立华中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基于这一思想,毛泽东和王稼祥在给代表中央南下的刘少奇电报中明确提出:“望令叶飞部开返苏北,在苏北地区放手发展,在今年内至少扩大至2万人枪。严令叶飞订出分期实现计划,立即动手在高邮、泰县、泰兴、靖江等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党的组织。”
叶飞当即行动,所向披靡,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解放战争初期,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军的进攻,毛泽东考虑组织相当兵力,打到敌人后方去。据此,从1946年夏到1947年,毛主席对叶飞所率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的行动作了多次明确电示。如:1947年5月4日,毛主席致电陈毅、粟裕“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因此请考虑一(叶飞部)、六两纵是否暂缓南下为宜……”同年7月,毛泽东在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和华东局的电报中提出“……叶(飞)陶(勇)两纵队出闽浙赣,创立闽浙赣根据地。……广东纵队受叶陶指挥,随同南下”。7月29日,毛泽东再次电示:“两个月内山东全军仍在内线作战,两个月后准备叶飞纵队再加他部,取道皖西或苏中,相机出闽浙赣。”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这是解放战争向纵深发展的一仗,叶飞率部正在淮阳以北休整。他收到了毛泽东签发的中央军委电报:“叶飞所指挥的3个纵队,应于本月下旬结束整训,北移嘉祥、巨野地区。”10天后,毛泽东又电示“叶飞所率一、六、八纵应于攻城前若干天出动北移,不过早也不过迟。”此后还多次电示,直至济南解放。
……
在东山岛战斗中,毛主席把电话直接打到叶飞的指挥所,询问有关情况,询问有什么困难……结果解放东山岛打了大胜仗,歼敌3000多,击沉登陆艇3艘,击落敌机2架……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签发了嘉奖令。
1953年,叶飞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这一统帅与部将打了20年交道,才第一次相聚。
1958年炮击金门时,毛主席把指挥任务交给了叶飞。
三年困难时期,他们倾心交谈了多次,谈了什么?只听说谈了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谈了要自力更生;谈了学习外国有用的经验,但不能照搬照套,学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谈了要根据实际走自己的路;谈了要说实话,要肯动脑筋;谈了要建设自己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
文化大革命期间,叶飞也难逃厄运,为了自己的爱将,毛主席做了两次批示。当毛主席接到叶飞的信时,当即批示给当时负责组织工作的纪登奎和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纪、汪酌处,此人似可解放,分配工作。”于是,四届人大组阁时,叶飞是钦定的交通部长;之后他再披戎装,出任海军司令,直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在全国人大期间应该特别提及的是他亲自调研,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对侨的工作,从政策到法律的转变,保护华侨的权益提升法律高度,以法律保护归侨,凝聚侨心,激发、保护爱国热情。
解甲履政
全国解放以后,叶飞在福建工作十六七年,主政十一二年。当时,福建仍是“前线”,中央要求抓好一切与“前线有关的工作”。而解放战争余下的任务无疑要继续完成,“百废待兴”,一个省的全面建设、发展也是不能耽搁的。
福建是海疆边陲,又是山区,各方面落后是可想而知的。
工业,原先仅有一些手工业。为了填补福建“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纯碱)的生产空白,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发展化工工业做为支农重点,放在首先,在福州、厦门、三明都建起了若干个厂企,分配给他们指标任务。后来化工工业成为福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三明,在此基础上做为福建的工业城市加强建设,不断扩大,安置了诸多工业门类。特别是三明钢铁厂的建成,南平造纸厂的建成以及随之而来的三线建设,使闽西、闽北的若干个小县崛起,成为福建的工业县群。
还从上海搬迁来若干个成建制的企业,如三明纺织厂、三明糖果厂等,使三明工业布局比较合理。
农业,制定了《福建农业发展十年规划草案》,强调发挥福建的山海优势,全力抓好农业的增产,同时全面规划,发展农、林、牧、副、渔,把多种经营也发展起来。还特别推崇科学种田,叶飞指导农业部门一方面从外省引进良种,一方面推广本省新品种,还把龙海县黎明大队、福清县音西大队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取得高产的经验树为榜样,向全省推广,号召学习。
福建的甘蔗、柑桔、龙眼、香蕉、茶叶、烤烟、橡胶等经济作物得到全面发展。为解决经济作物与粮食争地的问题,叶飞大张旗鼓地推广诏安县走马塘果树上山的经验,有效地促进了荒山绿化,还促进了生态的保护。
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的人民公仆。他坚持科学治沙,在长达141公里的海岸线上种植木麻黄等抗沙树木,形成绿色长城,解决了沿海风沙灾害问题。叶飞当时就发出学习“谷文昌革命精神”的号召,并推广造林经验,形成了全省沿海连绵的防护林带。
教育事业。叶飞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夫人、省教育厅长王于畊全力以赴,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全省县一中都安排有带头学科、领军教师。经上下共同艰苦努力,上世纪六十年代,福建多年荣获全国高考红旗。至1965年,福建入园幼儿、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中学在校生,每万人口中初高中在校生拥有量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在校生1.5万多人,是1949年的4倍多。当时,教育成绩在全国是显眼的、骄人的。
“要把福州大学办成南方的清华!”叶飞的这个决心令人振聋发聩!在基础那么差的年代,又在基础那么浅的福建,不仅鼓舞人心、促人奋进,还使人忧虑、怀疑。他还表决心:“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福大办起、办好!”没有回头的余地,惟有勇往直前了。并点将梁灵光、林修德两位省委书记处的候补书记负责筹建。
“有志者事竟成!”他们采取“先有和尚后有庙”的做法,边建校边招生,把已招的学生一部分寄读在厦门大学,一部分留在校内参加基建。经历过这个阶段的老校友后来回忆起来,无不自豪地说:那时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未完工的学生宿舍楼和一批竹棚。师生食堂就是那未完工的竹棚,如遇雨天,大家都要穿着蓑衣吃饭。
随着叶飞命运的起伏,福州大学也免不了浮沉。叶飞复出后,曾三进福州大学,看看他极为爱惜的孩子!
经过风雨洗礼,世事锤炼,在它40周年校庆时,福大人回顾了自己的来时路:福大从创校初的4个系、600多名学生,发展到拥有6个学院、21个系、2个博士点、8个联合培养博士专业、30个硕士点、8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8个本专科专业和8个专科专业、3000余名教职工、13000多人的各类在校生的大校规模,足以令人点赞!
40年间,福大已为国家培养了70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千万名本专科学生,拥有了设在全国高校的1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的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如今,又过去20年了,要再讲福大的成绩,又能罗列一大堆文字。
叶飞决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福大人,在“要把福州大学办成南方的清华”的路上不停步地追赶!
夸赞我们的省委老书记!
叶飞塑像
(本文选自于《走进南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