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5 08:5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 凌

瓷雕专家苏学金和许友义


苏学金作品麻姑鹿


1915年(民国4年),德化瓷都出现了一件大事,小县城的瓷雕师傅苏学金,首创的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当时的德化县长吴承铣还赠送匾额:“极深研究”。

苏学金,名光铨,号蕴玉、博及渔人,德化城关人。他生于清同治已巳年(公元1869年)的11月16日巳时,逝于民国已未年(公元1919年)正月12日申时。据“龙井苏氏族谱”记载,其先祖苏奕“知河南光州刺史”; 苏奕子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定居同安县西北葫芦山下,这就是后来出过北宋大科学家苏颂的“芦山堂”苏氏。“芦山堂”苏氏一支“迁永春,移德化,于益均里石城(今三班)建基立业。”到明洪武年间,石城苏氏一支 “分居到灵化里安头村龙井”(今龙浔宝美),成为“龙井苏氏”的开山始祖,到苏学金的父亲苏德明已是第十七代。

“龙井苏氏族谱”还记载,“德明,邑武生,善雕塑,系民间泥塑木雕佛像巧匠,间亦从事瓷雕制作。金幼从父学,长得家传技艺,尤嗜瓷雕,对前代各瓷雕艺术风格与工艺技术广采博取,潜心钻研,深得何朝宗等大师之艺术技巧与优秀传统精华,故瓷雕技术全面,技艺精湛,所作仿明仿何作品,惟妙惟肖,真伪难分。”

苏学金博采众长,注重创新。我看过他的“渔翁”、“麻姑鹿”、“达摩悟道”等作品,富有生活情趣,极具特色。如“渔翁”,慈眉朗目,一捋长须,一双赤足,背上挂着斗笠,衣服脱开两肩,是劳动归来的样子;斜挎着鱼篓,鱼篓中的鱼尾巴朝上摇摆,似乎在抚摸他的左手,右手则高举向前,似乎向欢迎他归来的家人亲切招呼,艰苦中透露出劳动、收获的快活。对此,人们不禁想到其字号“博及渔人”,这“渔翁”不就是苏学金的自我写照吗?苏学金“生产方法采用黏土模印制,成型后捏塑雕刻”。其中,尤以首创捏塑整株瓷梅花最具特色:虬根交盘,老干横枝,新枝挺秀,繁花满树。有8吋、16吋两种规格,盘根无盆及长方形花盆两种造型。

许裕源款坐莲观音


苏学金亲自参加营销,于程田寺格小街建立店房作坊,以“蕴玉”为号。产品除了在本号零售外,大部分接受国内外古玩商户订货,生意兴隆,产品供不应求。他的品牌意识和著作权意识尤为强烈。得意作品背部盖有“蕴玉”、“苏蕴玉”、“博及渔人”等印章,少数在底座或背部有“苏学金手制”、“蕴玉学金自造”等手写款。

这时,一个重大的机遇出现了。1915年举办巴拿马世博会,这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届世博会。此时正值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政府派出代表团前往参展。中国展品分别陈列在8个专业馆和中国馆中。研究者称:“中国参展品中有一对德化瓷器人物造型甚为精致,背后加盖苏学金(号蕴玉)瓷印章,查阅资料得知,当时苏学金大师确实制作过系列作品参展而获奖”。系列作品之一,就是瓷梅花:盆长方形,外塑浮雕仿古花卉勾草图案,造型古朴,稳重大方;盆中塑一整株梅树,剪裁工巧,疏密有致,瓣薄如纸,形态逼真,瓷质雪白,釉色明润。在巴拿马世博会上荣获金奖。

苏学金第二代传人、养子苏勤明,10岁时遵养父临终之托,前往许友义处学艺,重振瓷业。许友义(1887—1940年),讳进勇,号云麟,是德化城关湖前人。祖父许良玉,雕塑技术精湛,能在一个核桃大小的瓷体上精镂细刻出观音大士、十八罗汉、善财龙女等人物。父辈亦瓷雕高手。许友义自幼随父学艺,尽得家传奥秘;后又拜雕塑名家苏学金为师,经潜心钻研,集泥塑、木雕、瓷雕技法于一身,创造出活动瓷链、捏塑珠串等新技法。民国期间于程田寺格建立店铺,商号“裕源”。得意之作常见的有葫芦形“德化”与方形“许云麟制”,或花瓶形“许云麟”及方形“许裕源制”篆文印记。

许友义的风格独特的观音、达摩、花木兰等塑像,先后在美国、日本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并获“特等雕塑师”称号。他的作品《木兰从军》,以小瓷环逐环连接,制成链条,作为马缰绳,设计精巧,制作精细,在参加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时获金奖。许友义创作的瓷雕龙舟,以龙为舟身,浮游于浪花飞溅的急流上;舟上设廓楼,桅上飘旗子,楼内人物临窗远望;舟身上的龙鳞,桅上的链条,廓楼的门窗,均能在移动中活动。其子许世华,民国19年(1930年)随父为仙游县龙纪寺塑造500尊神态各异的罗汉瓷雕,至今大部保存完好,世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