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沧桑 桃李芬芳——记鼓浪屿老园丁林世岩老师
苦难童年 磨砺意志
已是鬓发如霜、慈眉善目的长者——在厦门鼓浪屿教育战线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老园丁林世岩老师,虽然82岁高龄了,那样体魄健壮、步履矫健!他依然勤奋好学、助人为乐、酷爱音乐。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追寻他那难忘的人生之旅。
1928年12月17日,岁末凄清的冷月,斜照在同安刘五店—个村庄。伴随着一声声鸡鸣,林世岩出生在这里一个贫寒的农家。他母亲鸾姑(苏彩鸾)怀他三个月时,父亲飘泊南洋,从此杳无音信。母亲20多岁便守寡,含辛茹苦把他拉扯成人。3岁时,母亲带着他离开刘五店老屋,来到“万国租界”的鼓浪屿,给美国归正教会救世医院院长、外科医生夏礼文当厨师。鸾姑不识字,但刻苦学习“闽南语罗马字”(当年的外籍人士也是先学这种“罗马字”学会闽南话融入当地社会),很快与外国人沟通。夏文礼有个女儿小名埃诺,和4岁的小世岩同龄,他们一起游戏,两小无猜。后来天各一涯,音讯全无。1984年一天,埃诺回到鼓浪屿寻觅童年足迹,问路时邂逅年已花甲的林世岩,两人意外相遇,感慨万千。
1935年,小世岩7岁了,尽管学费昂贵,但鸾姑无论如何也要让世岩上学,她辞去夏礼文医生家月薪百余斤大米的厨师职务,到鼓浪屿“姑娘楼” (在今音乐学校旁),给美国人福懿慕(鼓浪屿毓德女中校长)、麦淑禧 (毓德小学校长)、清洁理(养元小学校长)、明仁懿(护士学校校长)这些终身不嫁、献身教育的“姑娘”当佣人。浆洗、打扫、缝补,再利用工余或晚上兼做裁缝,多攒些钱,好不容易地把小世岩送进私立教会学校——养元小学读书。
1941年秋,福姑娘休假回国,行前,她分别为在她家做饭、洗衣、浇花三位佣人照了“全家福”,本文上头的照片,就是福姑娘所拍。由于鸾姑诚实能干,又有一手好针黹,剪裁也很得体, 深得姑娘们信赖。小世岩乖巧勤快,课余种菜捡柴火,做母亲的帮手。冬天,每当深夜醒来,都看到母亲还在油灯下穿针引线;寒冬腊月,母亲冻红的双手在冰冷的水中浆洗那一大桶一大桶老外换下的被褥、衣服、桌巾,之后还洗刷一大片楼房,他心酸极了,暗暗下了决心“要做好孩子,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母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10月,日寇占领金门,继而对厦门狂轰滥炸,同仇敌忾的歌声响彻鼓岛的上空。此时的鼓浪屿,凭着“万国租界”的特殊地位,还可以升国旗、唱国歌,读古诗、学英语,给小世岩打下良好的品德和文化基础。
1941年12月8日,日寇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就在当天晚上,日寇从厦门进占鼓浪屿,“万国租界”的历史从此画上句号。以往,从“国统区”购粮购物、通邮通汇的渠道也就此断绝!岛上所有外国人被押送到日寇开设的博爱医院,行动失去自由。过境、泊岸的外轮船员等100多个洋人被关押在救世医院;明仁懿等姑娘被软禁在“姑娘楼”,财源断绝,鸾姑看到姑娘们陷入窘境,毅然留下来为姑娘们做饭、种菜、打杂;十来岁的世岩个子小,不会引起日寇注意,他冒险地把救世医院的重要物资一担一担地从姑娘楼后门挑到救世医院华人副院长黄祯德和李来荣教授家里;还帮助把吃的送给被关押在救世医院的洋“俘虏”,使姑娘们非常感动,亲自为世岩教授英语,让世岩学得一口纯正的美音英语。
1942年,岛上的英美洋人被日本鬼子以交换俘虏为条件遣返回国。
厦门、鼓浪屿四面被包围成了孤岛死岛,鸾姑也顿时失去生活来源,但她没有低头,拖着孱弱的身子,挪着一双金莲到数十里外的郊区五通等地去捡高丽菜叶、割草辛酸地度日。
十来岁的世岩小学刚毕业也同时失学了。他卖菜、卖油条、去豆仔尾滩涂捞洗“海瓜子”卖钱,脚下是没膝的烂泥,脊背顶着烤得脱皮的炎阳。
后来世岩靠人帮助先后在鼓浪屿龙头街的瑞记布店、永可成百货公司当童工、做小伙计,待遇是包吃,每月只给点钱理发。旧社会的童工等于卖身,失去人身自由,劈柴、挑水、烧饭、打杂,不停地运转,挨打、遭辱骂,一声都不敢吭。每月只允许一次限时见母亲一面。
1945年,盟国飞机频频轰炸盘踞厦门、鼓浪屿的日寇,孤岛断粮断柴,鸾姑一家三口和许多穷人一起被日寇送到大屿岛,难民们向对岸嵩屿的“国军”高声呼救,企望通过这里进入“国统区”。不料“国军”却对衣着褴褛的难民敲骨吸髓,连随身携带的旧衣服也被搜刮而去。鸾姑一家老幼艰苦的辗转,好不容易才回到荒凉的老家刘五店,干农活度日,又被恶性疟疾折磨得脸黄肌瘦。不久,日寇投降了,福姑娘重返鼓浪屿,鸾姑又投奔她继续打工。本以为这样可以过太平日子,不料蒋介石却挑起内战,物价飞涨,社会混乱,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慈母语重心长地对世岩说:“孩子,我再当牛做马,也要让你去读书,希望有出头的一天!”为了让妈妈少付高额学费,在邻居叶寒玉老师支持下,辍学四年又仅仅小学毕业的林世岩,三级跳似的直接升入英华中学初三年。入学第一年,世岩在全校高初中英语演讲比赛夺得第二名:全市初中作文比赛获第三名。不懂汉语的外籍英语教师让他当英语科辅导员,世岩虽然从来没有摸过的物理、化学、几何、代数,但他日夜苦读,利用英语的特长与同学们互助、交流,啃下这些“硬骨头”。在那物价飞腾的年代,鸾姑一天转轴般的打四份工。世岩课余要扫树叶捡柴火;暑假时,他给洋人整理花园、照顾洋娃娃、挑水卖,挣钱帮补家用。由于深受国民党黑暗统治之害,所以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到夜校教进步歌曲、演进步话剧《梁上君子》;投身反美扶日、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活动,挑着糨糊,从鼓浪屿到厦门市区沿途张贴标语。虽然学校让他免交学费,但是在生活和课业重压下,临毕业那年,他不幸染上当时视为绝症的肺结核,不由得泪水涔涔流下。但是,慈母养育之恩成为他战胜病魔的巨大动力,自己一定不能倒下去,一定要以大孝的正气战胜病魔,报答母恩!
1949年10月,厦门解放了,高中毕业的世岩,在朱鸿谟校长支持下,到母校养元小学代课;1952年学校改为公立,世岩成为正式教师,工资多,还享受公费医疗,治愈了他的病,他发自肺腑地说“感谢共产党救了我一命,救了我全家!”1956年,世岩光荣入了党,并先后担任鼓浪屿区笔山、人民、鹿礁(即养元)、康泰等五所小学的校长,区教育科科长、区委宣传科科长等职务。1971年世岩在笔山小学任校长时,发现一些学生有抽烟、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世岩立即在全校开展德育活动,效果显著,社会反响热烈,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表彰;《福建日报》也发文介绍该校的经验。世岩先后被评为市、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扫盲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
滋兰育桂 桃李芬芳
世岩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一干就是数十年。多年的教育实践,感悟到“德育是灵魂,教师是根本”,一个好教师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学生像大哥哥那样呵护他们,找学生谈话,总是和颜悦色,从不训斥,他常说的一句话“上课时我是你们的老师,下课我们是兄弟”,让学生感到格外温馨。他教过的学生有多少,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最难忘的是先后在养元小学与笔山小学当班主任带过几届毕业班。如今,一届届的同学会,一年一度的聚首,诸多学子从四面八方带着一张张笑脸围拢来老师身旁,欢声笑语话当年,听林老师引吭高歌,还是那么嘹亮动人;听他即兴讲话,还是那样声情并茂!学生不会忘记,他是一个出色的演员, 上个世纪60年代,他是著名话剧《年青一代》主角肖继业的扮演者,好评如潮。同时他爱好诗朗诵爱唱歌,还在市教师离退协举办的文艺会演夺得独唱优秀奖。当然,他也喜爱古典诗词,文天祥的刚正人格、秋水文章是他的最爱。几十年来他践行着苏东坡的名言:“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永葆清廉、勤俭的美德。尽管身为校长,他仍然坚持星期天带着全家人到干休所捡柴火;到海边捞海苔,传承着克勤克俭的优良作风,在师生间传为美谈。他的以身作则,许多学生都深受影响。毕业于笔山小学、蜚声国际乐坛的钢琴巨星许斐星,在给林世岩老師的一封来信中这样写道:“对您的热情诚恳印象很深,您永远是我的好老師,我的恩師,恩師的‘恩’字,您当之无愧!”令人格外感动的是许斐星特别交代女儿许兴艾(也是著名钢琴家)回故乡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时,一定要把门票送到恩师林世岩先生手上;他还把林老师歌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录音带回美国谱成钢琴曲,制成盒带后寄回国,供他在国内同学会上播放。毕业于养元小学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卢绍芳教授坐轮椅从福州到厦门参加同学会,与阔别多年魂萦梦牵的林老师和师姐师兄们畅叙。她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读小学时,是林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逢影院放映优秀故事片时,就让个子高的男生背着她上影院,这事让她刻骨铭心感恩到今天。擅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任医师何其昌50多年如一日,每年正月初一必定搭早班轮渡到林老师府上拜年;集美大学引进的高性能大型计算机专家、原兰州物理学院院长、博导杨孔庆教授几十年来常常亲自登门或电话向林老师问候、拜年;1953年毕业于养元小学、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厦门第一医院著名骨科专家尤元璋经常主动探问、关心林老师的健康;毕业于人民小学、现任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林聪明,带上儿子登门拜访林老师,一颗颗拳拳的赤子心哟!还有许多学生时时感念这位和蔼可亲、严慈相济的师长。他们的赤诚情怀不是这三言两语可以倾尽!几十年凝结的尊师爱生情谊金不换!
退休以后,林老师积极支持厦门特区的经济现代化建设。2010年2月14日,“厦门春节熖火联欢晚会”上,银鹭集团执行总裁陈清渊,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切接见。作为曾经为这位老朋友与合作伙伴尽力的林世岩,为“银鹭”奋翅高飞深情祝福;珍藏着他投身改革开放、老有所为的美好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