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16: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 凌

 

谦逊严谨 儒者风范

——何少川同志二三事

王 凌

何少川同志率团在武平县采风。.jpeg

率团在武平县采风。

 

何少川同志是我十分钦敬的一位领导,也是一位曾经的同行。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音容笑貌、儒者风范,依然久久萦怀,长留心间。

1980年我刚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时,何少川同志已是福建日报社的一位资深记者。1982年3月,福鼎县制药厂发生大火,厂里的干部、党员、工人和周围群众奋不顾身救灾,不少人受伤或不治身亡。事发突然,灾情严重,各路记者云集福鼎现场采访。如何做到既宣传正能量,又让大家从中吸取教训,记者们心中没底。此时,省委宣传部抽调的老记者黄岑与何少川同志来到现场。他们协调各方,统一思想,组织交流、探究,一篇篇新闻稿件及救灾典型报道相继采写、发表。我记得,《福建日报》于3月29日发表了长篇救灾通讯,用许多生动感人的事例宣传、旌扬集体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月30日,福鼎县举行大会,追悼为灭火救灾献身的同志。各路记者发挥各家媒体的优势,作了不同角度的报道。其时,我和福建日报驻宁德地区记者共同采写、发表了3篇新闻。也正是在这次新闻事件采访中,我认识了何少川同志。他文质彬彬,态度谦虚,作风严谨,年纪不大,却颇有长者风范。后来我得知,那时,他已是福建日报编辑部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1988年6月,宁德地区文联一成立,就开始组织创作、录制、拍摄大型电视音乐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集中许多文艺工作者的才智,历经一年多的连续工作,1990年12月完成后期制作,并在福建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首映式。省市相关领导和记者们审看了长达50分钟的《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何少川同志是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首映式主持人请他讲话。他对这部片子的制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也委婉地提出要求与希望。我记得他是这样说的:“我觉得,这部电视音乐片,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词、曲、演唱、画面都不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应该说,关键是闽东好,是文艺界一次成功的合作和实践。我表示祝贺,感谢文艺工作者、电视制作者所作的努力。闽东要振兴,首先要艺术地宣传闽东,让外界认识闽东、熟悉闽东、了解闽东;其次要振兴闽东人的精神,使他们爱家乡,对生活与建设充满信心。”他认为,用声像艺术形式来反映、宣传闽东效果很好,希望各地能够很好地利用这种方式。

首映式后,福建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先后多次播放这部片子,有的插曲在省内外各地传唱,影响深远。著名作家冰心收看电视片后寄来题词:“颂赞家乡海山的歌声是最壮美的”。可以说,《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的成功创作和播放,是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委和地方党委抓文艺出精品的一件盛事。

闽东虽然是沿海地区,但因“老、少、边、岛、穷”,知名度历来较低。何少川同志关于“闽东要振兴,首先要艺术地宣传闽东,让外界认识闽东”的意见,为闽东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窗,开阔了许多闽东人的视野。1991年,福安市委、市政府举办坦洋工夫茶文化节,邀请日本友人及省内外著名文艺家到会。何少川同志在开幕式上作了情真意切的发言。

我于2004年退休。那年春节,我到何少川同志家里拜年。过年的气氛很浓,但他见到我时话题还是离不开工作。他说:“对于一个文化人来说,只要手中的笔还拿得动,就无所谓退休不退休。你对文化研究有兴趣,退休后为炎黄文化研究会做点事吧!”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为《炎黄纵横》写了些文章。

在多年的新闻工作中,我结识了书画家吴老(原名吴进、吴高清,笔名义乌高清)。他是浙江义乌人,担任过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退休后成为福建画院的专职画师。2004年11月,他组织“福建放怀艺术家一行金华十年采风”活动,把何少川同志也请到了他的家乡。在《放怀八婺行·序》中,何少川写道:“我印象中,由一位老艺术家(即吴老、义乌高清)倡议并组织一些志同道合的书画家、作家,到自己的故乡进行采风活动,而且执着地坚持整整十年之久,在我国可能属首例,难能可贵,令人赞叹!”

2006年10月,吴老筹划在义乌举办“倪仁吉诞辰400周年纪念大会”,要我向何少川同志汇报,并邀请他参加。其时,何少川同志正忙于筹办“闽台文化研讨会”,走不开,但他当即答应,即使去不了,也要写贺词。过几天,我到他家里,拿到了珍贵的题词,他称赞倪仁吉“技艺神妙  绝代才女”。何少川同志还给吴老写了一封信,说明未能参加倪仁吉纪念活动的原因,表达不能应约参加的歉意。

题词与信,充分体现了何少川同志作风之严谨与细腻,字里行间洋溢着友人般的关切之情与关怀精神。

转眼间,何少川同志已逝世经年。睹物生情,他办过的事、出过的书、写过的文章,让人经常地想起他,怀念他。时光流逝,岁月推移,但他的业绩永在、风范长存。

何少川率采风团走进泉州丰泽南威软件集团。.jpeg

率采风团走进泉州丰泽南威软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