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7 15:0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毅林

项南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贡献


项南像


1956年,党的“八大”胜利召开,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上号召向科学进军,1959年又在《党的通讯》中作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

当时,项南对科学和农业机械化有很大的兴趣,可惜由于“左”的思想和政策的干扰,使他无以施展抱负。

“文化大革命”中项南遭受迫害,1970年5月恢复工作,历任一机部农机局局长、副部长。

197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华国锋主持,项南参加会议和文件起草工作,因为有经常的工作接触,与华逐步熟悉起来。项南曾对华国锋谈到,他有一个资料,说美国只用百分之五的劳动力,就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华国锋一听,很有兴趣地说,美国的经验,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人去看看。两年之后,国务院果真批准项南率团到美国考察农业机械化。

那是1976年8月,项南率团到美国考察;1978年4月,又率团到欧洲对意大利、法国、英国和丹麦四国考察;1979年6月又率团到亚洲对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考察。项南在美国,感慨地说,美国这个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外人不喜欢它、骂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尽管解放后我国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奋斗,仍然是世界上贫困的国家之一。放眼世界,承认差距,才是现实的态度。

项南回国后,主持起草的《美国农业机械化考察报告》指出:为什么美国只用百分之五的劳动力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一个根本原因是实现农业机械化。项南到欧洲对资本主义国家考察的景象显示,他们并没有一天天烂下去,而是在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项南在英国马克思墓前草地上想得很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列宁也强调,只有把资本主义一切先进的东西学过来,才能建设共产主义。项南意识到,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生产力,必须转变观念和进行体制改革,还必须大胆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因为这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

项南等在基层考察


上世纪七十年代,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很大的活力,发展很快。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中国大陆很多相同或相似,甚至许多华人华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项南感慨这廿年世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很快,使他产生一种切肤之痛,闭关锁国害了中国。他总结对欧、美、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考察,认识到他们的工业是现代化的,农业也是现代化的。欧美国家解决农业问题的主要经验是,把现代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使生产手段现代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生产组织集约化、管理企业化。

1983年9月,邓小平指出,中国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针,项南非常重视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认为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搞现代化,就是要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出国考察,要想办法让外国的厂家把技术和设备带到中国来展览。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和李先念等支持下,国务院于1978年10月,由项南主持举办了“北京外国农机展览会”,参展的有来自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320个厂家。展览会的规模大、影响大、作用大。1980年10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中国政府合作,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工业经验交流和合作会议,把外国的先进技术经验介绍到中国。项南很重视对农业的观念和体制进行改革,他指出,过去我们把农业看作就是种地,种粮食,这种看法太狭窄了。农业应该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和社队企业(即乡镇企业)。这样看问题,农业机械化的面就宽了,活了,门路就多了。当时的中国农机部在项南建议下,成立了中牧业机械公司,10多年后一批牧机工厂建立起来,饲料加工成套设备、机械化养鸡、养猪、养牛都迅速发展起来,成批生产普及全国,市场供应开始充裕,人民生活从中也得到初步改善。

1998年6月,原中国农机部部长杨立功和副部长袁成隆等七位正副部长,共同肯定项南在农机行业奋斗20年的业绩,项南也被中国农牧业干部职工誉为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卓越组织者、倡导者和推动者,原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的历史学者郑仲兵说,项南于1976年、1978年、1979年三次走出国门,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认识上一次比一次深刻。是他最早向华国锋、李先念和其他中央领导提出体制改革的建议,这也促进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经济体制改革的会议。他还较早提出借鉴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来搞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而真正的开放是从农业系统突破的。应该说,在这一点上,项南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