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将军两件事
戴良支
叶飞与乡亲们
胸部的那颗子弹永远伴随他
1933年5月28日,受中共福州市委指派,19岁的叶飞前往闽东巡视,并参加福安中心县委领导工作。他和颜阿兰策划并成功组织了“霍童暴动”。6月底,“闽东北工农游击队第三支队”在宁德半岭正式成立。8月份,他和马立峰、詹如柏、曾志、任铁锋等领导,发动了全区性的工农武装暴动,创建闽东革命新苏区。
这年冬天,书生打扮的叶飞从驻地出发,只身来到闽东狮子头客栈,与上级派来的同志接头。当他上楼坐定时,突然,三个手执短枪的特务向他袭来。他连忙从腰间掏枪。一个特务上前将他扭住,另一特务朝他脑袋开枪。随着枪响,叶飞倒在血泊中。特务立即从他腰间抽走一把美式曲九手枪。搜身时,一个特务见血泊中的叶飞睁开了眼睛,便惊恐万状地叫嚷起来:“没死!这个共党分子还没有死!”另一个特务马上又朝着叶飞开了二枪,其中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另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臂部。此时,叶飞身体痉挛几下,再也不能动弹了。特务认为叶飞定死无疑,便下楼逃走了。
没料到,短暂的昏迷之后,叶飞又醒了过来。狮子头客栈的老板、伙计,还有商人、客人,看到枪战都吓得跑光了。叶飞紧咬牙关,忍着巨痛,向楼梯口爬去。身后,留下一条殷红、稠黏的血迹。没挪几步,他又失去了知觉。当他再度苏醒时,感觉身下尽是芦苇,睁开眼见到一盏马灯微弱的灯光下,是一位俊秀的中年妇女。这位中年妇女激动地对身旁的同志喊道:“叶特派员醒了,叶特派员醒了!”当地党组织派医生从他的头部和手臂上取出了两颗子弹,叶飞脱险了。可是还有一颗子弹无法取出,长留在他的胸部。直到1999年4月18日12时叶飞在北京逝世,整整伴随他66个春秋。
《军港之夜》可以大胆唱
1980年6月,时任海军司令、年已66岁的叶飞,因心肌梗塞而住进北京301医院。
一天,一位秘书来告诉他:最近,海政歌舞团的年轻女歌唱演员苏小明,因唱一首叫《军港之夜》的歌曲,引起社会和军政界的极大争议。
一些领导和相关媒体认为,改革开放不是什么歌曲都能“放”的,《军港之夜》带有极“右”倾向。有的说,苏小明的歌曲“咿咿呀呀”的,没有革命气势,纯属“靡靡之音”。新华社记者写的内参也说:“苏小明不可多唱,要适可而止。”《人民音乐》还发表文章,指出:军队的歌曲在内容方面,是要革命的、健康向上的。苏小明的歌曲,显然是软弱无力的。
秘书还向叶飞汇报:海军某基地俱乐部一名战士,因在有线广播中播放了苏小明的《军港之夜》而受到处分,关了禁闭。
叶飞同志听了汇报之后,没有简单地处理此事,而是先征集有关专家的意见,之后,叫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夫人王于耕(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同志,让她出面邀请军内和地方上部分“懂行”的老同志,一起观看苏小明的演唱录像,再倾听大家的看法。从广泛收集到的意见看,苏小明的《军港之夜》,唱出了战士的心声,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此时,叶飞同志心中有了主张。他在病房里接见了海政歌舞团的领导和苏小明。对苏小明的演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他说:“《军港之夜》的带子我听过了,反映了部队的生活,有海味、有兵味,不错!革命歌曲不一定非得都是进行曲,都是硬邦邦口号,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一种风格,一个模式,文艺舞台怎么繁荣?”很快,海军部队传达了叶飞同志的指示。不久,叶飞同志还对部队的文化工作谈了意见:“现在是改革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文化工作也不例外。由于长期受‘左’的影响,大家对事情的看法不一致,有点议论,这也很正常的。部队文工团为部队服务,为战士服务,只要战士喜欢、部队喜欢、广大群众喜欢,就可以大胆地演,大胆地唱!”
叶飞同志当年对《军港之夜》的肯定,不但平息了海军内部一场争论,而且也为流行歌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叶飞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