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0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许怀中

郭风先生风范长存


郭风遗像

在新年钟声余音缭绕中,莆田籍享有盛名的散文家、儿童文学家郭风先生悄悄地离开人间,骑鹤西归。郭老虽然逝世,但他的风范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郭风的风范,是由于他的人品和文品铸就的,正如人们所说的:道德文章。他不愧为我省文艺界的楷模,是文学艺术家的领导、老师、朋友。他的文学成就与为人,是有口皆碑的。

郭风的一生,是潜心创作、辛勤笔耕、真诚执著文艺追求的一生,在散文、散文诗、儿童文学等领域创作出一批优秀佳作,可说是著作等身,而且屡得有权威性的文学大奖,曾被文学泰斗冰心老奶奶所欣赏。我曾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天,和省里几位文艺家到抗战福建临时省会永安采风,了解当时永安成为抗战进步文化阵地的情况,得知当时集中了一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留下郭风青年时期活动的足印。1939年黎烈文在永安创办出版社,编辑出版《改进》、《现代文艺》、《现代儿童》杂志,郭沫若、朱自清等名家为之撰稿,郭风也在这刊物上发表作品。他和当时省立师专中文系主任兼《现代文艺》主编章靳以认识,开始发表成名之作,出版第一本儿童诗集《木偶戏》。我怀着崇敬之情,在这块热土上追寻郭风文学创作的起点和足迹。郭风文学创作一发不可收,解放后的散文集《叶笛集》以清新的格调和旋律,吹响当时的文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的创作获得新的成就,奖项更多。

作为一位文学创作成就丰硕、功成名就的老作家郭风,在荣誉和成就面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态度。他不追求权位,淡泊名利,在物欲横流、为虚名虚利趋之若鹜的不良风气中,其高风亮节,更显得难能可贵。

我所认识的郭风,不仅是文学家,而且是文艺界的领导、编辑。我在厦门大学中文系执教时,曾被选为厦门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来福州参加全省文联或作协会议时,总去拜访郭老。有次听他传达中国作协会议精神,我认真记笔记,郭风便在会上表扬,我很感动。在厦大时,郭风在编刊物,常写信约稿,我便收到他用毛笔写的约稿函。那时编辑部经常办班,有次我参加在仓山办的文学班,在和他相处中,更感到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上世纪80年代初叶,有次我到福州参加文艺工作会议,郭老告诉我:听说你要调到省里宣传文化部门工作。我听后感到十分突然,毫无思想准备,如果是别人说的,我是不会相信的,但出自这样一位我极为尊敬长者之口,却不能持怀疑态度。

郭老言中。我到省委宣传部工作后,分管文化文艺教育工作,又后兼了省文联职务,和郭风先生接触更为频繁,可说是走近了郭风。那时我常到黄巷他住的一栋普通的楼房上,又挤又旧,郭风毫无怨言。我深为他生活简朴所感动。榕城的夏天,酷暑难当,他并没有空调,只开了电扇,一边和我谈话,一边挥汗。谈工作、谈创作、谈学术研究,虽然像闲谈,可得益良多。记得我刚到新部门不久,请教他关于文联工作问题,他谈了作协工作的意见。在工作报告中,我吸收了郭老的建议,大家感到我的讲话,谈到点子上了,这都和郭老的帮助分不开。每逢春节将临,时任省委书记的陈光毅到郭风家拜年,要我陪同。谈话中,书记要我们到福州一带了解文物保护情况。春节过后,我和郭风由市文联部门带领,观看了陈文龙尚书庙和一些名人故居,发现尚书庙被市场占据,后来靠郭老的影响和有关部门、人士的共同努力,把集市搬出,并将尚书庙建成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艺界有亲和力、凝聚力,我省文艺界的和谐团结,郭风起了表率作用。郭风先生的创作态度,也为文艺繁荣带头、领军。此外,他扶掖后辈的精神,对培养文艺人才,产生了长久的推助力。他和我们参与莆田“云里风文学评奖”活动,每有新人出现,他总喜形于色。凡莆田市的文学活动,他能走得动时,都亲临指导。他曾为我的散文集《年年今夜》写序,序中表现出他知识的渊博,一开头便写道:“一些美丽的散文,似乎是,往往是出于一些学者名流以及教授之手。这种文学景象又似乎是一种世界性的景象”。接着谈国外的法国蒙田的散文、伏尔泰的散文;英国的约翰逊博士的散文作品,培根的散文等的创作来印证。并从我国的现代散文说明问题,旁征博引,提出学者散文的论题。他对拙作的溢美:“许怀中教授的散文写得无拘无束,写得自然,但在无拘无束和自然中间,有一种严谨。”文末谦逊地写:“盛暑,信笔写来,不当处请读者和怀中同志指教”。这便是“郭风风格”,它使我终生难忘。

在郭风先生追悼会后,我和一起参加追悼会的何少川同志等一批作家到故乡仙游采风,撰写《走进仙游》散文报告文学集。在故乡参观枫亭时,不禁想起刚调来福州不久的一个元宵夜,和郭风一起到枫亭观灯,而今他却已长辞人间,哀痛之情,充满胸臆。愿先生安息罢,你的风范将永留我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