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 16:2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潘潮玄

忆张立二三事


1975年8月,我到北京参加国务院文教组召开的教改座谈会,回来路经福州,住在华侨饭店五楼。当时省委宣传部正在这里召开大学党委书记会议,要我向会议汇报。与会的宣传部领导有:何若人、张格心、黄明,党委书记有:曾鸣(厦大)、皇甫林(福大)、张立(福建医学院)、明祖凡(福建师院)、杨浩林(福建农学院)、韩力民(福建中医学院)。汇报会在一客房里进行。会议开始,何若人对我说:“北京会议你写个书面报告行了,今天就讲讲你在北京听到什么?”我愣了一下,不知从何谈起。他进一步说:“有什么讲什么,就这小范围,没关系。” 我把当时在北京流传很广的如毛主席对“四人帮”的批评、警告不要搞“四人帮”;江青如何阻挠压制电影《海霞》、《创业》放映,迟群未能入阁大闹情绪……等等,说了一番,大家听后,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末了,何若人环顾那间客房后说:“室内有没有窃听器?”张格心说:“若有,我们将被一锅端了。”

到了秋天,造反派追查张立在医大党委扩大会议传播的奇谈怪论,大家立刻紧张起来。曾鸣问我:“咋办?”我说:“张立是我的老首长,他绝不会说源于我,更不会牵连诸多老战友。”果然,任凭造反派穷追猛打,张立始终说是在火车上听的,不知言者来自何方,是何姓名。造反派悻悻然,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我对张立的信赖是有根据的。早在1952年春,全国高校开展“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运动,张立以福建省高教学委会负责人,分管福建师范学院运动。我当时还是未毕业的大学生,担任学校一团总支书记、学生学委会主席。毕业后,我在张立同志领导下工作长达12年。他从北方千里跋涉到福建的经历,以及高大身躯、和蔼亲切态度,赢得了我们年青人的敬重与信赖。“三反”“五反”结合思想改造运动,发动学生贴大字报,火烧老师亲美奴化、封建思想,由于张立掌控有方、火候得宜,老师们虽然烧得有些痛,但过后多数人认为,思想收获很大。

1952年秋,省委决定把福州几所大学合并为福州大学,张立被任命为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政治辅导处主任。此时,我调到福州大学政治辅导处宣教科。紧接运动之后,学习马列主义、自觉改造思想在教师中形成热潮,师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在那段时间里,张立与广大老师接触谈心交友,把心融入于群众之中。地理系文焕然教授是文天祥后代,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家藏珍贵文物甚多。张立有爱好收藏古物的兴趣,与文焕然师结交切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1957年春夏,整风运动开始,在大鸣大放中,由于张立在师院担负领导工作时间最长,对他提的意见也较多,其中也有过火,甚至人身攻击的。反右开始后,张立并没有泄愤报复,他对划定右派的掌控非常严格,宁少勿多。历史系刘惠荪教授是《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之孙,出身世家,见多识广。“三反”“五反”运动中,因为历史问题被送回天津审查。反右后,“左”风升温,但张立同志仍顶住压力,毅然支持刘教授回校重执教鞭,让刘老师的《中国文化史》、《老残游记续集》等著作得以完成。

反右之后,继之大跃进、公社化,“左”风日益猖獗。这段时间里,张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被视为保守右倾而遭冷嘲热讽,但他泰然自若,实事求是,不盲从、不跟风、不计较,分管的工作越来越少,而是用心钻研他平时所喜爱的文史,对现实作更深邃的思索,完成了历史剧《励精图治》。剧中如“兼听则明”等观点,是对庐山会议批彭德怀的反思。今日回顾历史:更加凸显作者是一位超群脱俗、高瞻远瞩的领导干部。1995年4月26日,张立遽然辞世,但至今许多人想起他,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