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6 08: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艺群

阳光总在风雨后


                         林忠 摄
 


国人不会忘记,2004年8月29日凌晨,在雅典第28届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的那一场严酷的中俄对决。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严峻形势下,绝地反击,连续夺回两局,在决胜局的激战中,随着老队员张越红腾空跃起的一记重扣,中国女排终于重新夺回了阔别20年的奥运金牌。国人更不会忘记,那位临阵不慌,始终面带微笑的中国女排主教练是八闽子弟陈忠和。

他从小与排球结下不解之缘

漳州侨乡既是花果鱼米之乡,也是遐迩闻名的“排球之乡”。早在清末民国初期,这里就活跃着排球运动。新中国建立以来,闽南这方热土曾培养了不少排球方面的人才。如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男排副队长、二传手和原中国排协教练委员会主任张然,他曾担任过袁伟民、孙晋芳、杨锡兰等国手的主教练,建国初期的国手名将徐莲蒲,身披“中国”战袍十载的林亚鸣,“神手妙传”的原中国男排郑宗源和原中国女排名将王子凌等排坛宿将。

1957年出生在“排球之乡”龙海石码镇的陈忠和,自小就跟着“排球迷”的父亲,不时去公园看排球赛,成了小“排球迷”。他被排坛老前辈的高超技艺所吸引,立志要当一名排球健将。他与大哥和两个姐姐常在家门口练垫球、传球。小学5年级时,猛长到1.6米的陈忠和因田径基础好,运动协调能力强,被学校的排球教练蔡亚忠看上,招到学校新组建的排球队当主攻手。年逾古稀的蔡老师一提起当年的小忠和便满口赞赏:“那时的训练都是利用每天的清晨、下午的放学时间、星期天和寒暑假,忠和每次训练都十分刻苦。有一次队员向我反映,说忠和双腿肿得上厕所都蹲不下去了。但他没叫一声苦,反而进一步加强自身体能训练。忠和富有排球天分,很快掌握动作要领,会用头脑打球。小小年纪就懂得起跳拦网,扣球手腕灵活,后排防守救球、接发球也很好,很快就成为球队的核心人物。” 陈忠和提起他排球生涯初期的那段日子,不禁笑了:“当时特别崇拜教练,往往是父母的话不一定听,但教练说的一定要做。”小学还没毕业,陈忠和就成了校队中的头号“球星”,他所在的球队所向披靡,曾将周边的几个中学队打败呢。陈忠和小学毕业时自然就成了各中学争先“订购”的对象,但他最终选择了龙海二中。陈忠和说,在龙海二中的几年里,他们球队的战绩在漳州也是数一数二的。1976年,他如愿入选了福建青年男排,他所在的福建男排一队,夺得1978年全国男排甲级联赛冠军。从此排球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林忠 摄


为中国女排“五连冠”默默奉献

1979年,22岁的陈忠和从福建男排退了下来,刚刚考上国家一级裁判。袁伟民在漳州新组建中国女排,需要一名陪练。身高1.77米的陈忠和,因技术全面,反应灵活,弹跳好等方面的优越条件被选中了。陈忠和踏进初建于故乡漳州的中国女排训练馆,只见姑娘们为实现“打败日本,冲出亚洲”的目标正在“发狂”地训练。袁伟民安排陈忠和模仿日本女排主攻手横山树理的进攻扣球和防守拦网的动作。善于动脑筋的陈忠和通过查资料,观看横山比赛录像,很快掌握了横山的性格特点和技术特长:强攻奏效,惯用偷袭,又叫又吼。陈忠和在训练场上的一举一动与横山太相似了。几年来,他还模拟了美国“黑珍珠”海曼,古巴“黑橡胶”路易斯、卡波特,日本江上由美等世界女排名将的进攻扣球和防守拦网的动作,为中国女排对付世界女排强手创造了实战条件。陈忠和每年只有12天的假期。长年的紧张训练,经常是累得连衣服都没脱就倒在床上睡着了。碰到队伍出国比赛,有时整栋大楼只有他一人留守。就这样,陈忠和在幕后陪着中国女排步入辉煌的20世纪80年代。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世界三大球比赛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1984年8月,中国女排继1982年世锦赛冠军之后,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经几番苦战,力克众强手,第一次取得奥运冠军,梦圆“三连冠”。接着,又在世界杯、世锦赛上连续蟾宫折桂,用自己的血汗参与铸造了“五连冠”的辉煌。陈忠和在这世界冠军摇篮里默默地奉献自己,默默地磨炼自己。中国女排在“五连冠”之后,曾一度走下坡,但陈忠和初衷不改,依旧默默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989至1993年,陈忠和应中国女排主教练胡进的邀请,任中国女排助理教练。1995年,陈忠和又从福建队的主教练调回中国女排担任教练,协助从美国回来的主教练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获得第七届世界杯女排赛第二名、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亚军、第九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第十三届世锦赛亚军、第十三届亚运会冠军。1999年,陈忠和继续担任中国女排教练,协助主教练胡进带领中国女排获得第十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第八届世界杯女排赛第五名、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第五名。

悉尼奥运会,中国女排败走麦城,陷入了史无前例的低谷。2001年2月3日,44岁的陈忠和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虽然他一时不被外界看好,甚至上任之后,还曾有人要他“下课”。然而,他早已和中国女排融为一体了!

陈忠和名如其人,为人忠厚、随和,善于动脑又奋力拼搏,先后担任了袁伟民、邓若曾、胡进、栗晓峰、郎平等五位主帅的陪练、助理教练、教练。陈忠和在几位主帅的熏陶下,学到了不少执教的本领:袁伟民严格管理,科学训练,果断指挥的大将风度;邓若曾认真扎实,敢抓敢管,雷厉风行的执教之道;胡进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教学风格;郎平兢兢业业,执著追求,勇于创新的训练方法……他们的帅才都深深印在陈忠和的脑海中。


为重夺世界冠军,他敢拼更善拼

2001年2月,陈忠和受命于危难之际,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众所瞩目的中国女排主帅。一上任,他就勉励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姑娘要发扬老女排的拼搏精神,一定要重新夺回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在严格的训练之余,陈忠和还不时地和女排姑娘们哼起了家乡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和《世界第一等》……

为了钟爱的排球事业,为了重圆夺冠的梦想,陈忠和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就把84岁的老母亲继续托付给二姐陈淑丽照顾。母亲病瘫多年,平时一天只能坐床20分钟,但只要有中国女排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她都坚持坐起来看,而且能坚持1个钟头。陈忠和每次打电话回家,母亲总是一再叮嘱:“忠仔,要拿冠军!”陈忠和还把女儿陈珑托付给岳父母,父女之间的感情只能通过电话线维系。陈忠和知道亏欠女儿太多太多,只能尽量在精神和物质上补偿,勉励她好好读书。他为女儿买了电脑、钢琴。2003年5月,中国女排在漳州集训时,陈珑想要一个摄像头装在电脑上。陈忠和买了摄像头,却挤不出时间送回龙海,只好托领队李全强捎去。陈珑为有世界冠军英雄的父亲骄傲,但却又实话实说:“爸爸很少回家,我对父亲都有些陌生了,但我特别理解父亲对排球的执著和追求。”如今,陈珑已是天津大学的“大四”学生。陈忠和的结发妻子因车祸不幸身亡。1997年,曾是某所大学排球队的女生李东红走到陈忠和身旁,用她闽南女孩特有的温存和贤惠叩开了陈忠和紧闭的心扉,使他重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并增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陈翔。他们曾在北京建了个温暖的“小窝”。陈忠和当上主教练后,为了不让陈忠和分心,李东红默默地带着年幼的儿子回到福州工作。

上任伊始,陈忠和就果断对国家女排进行“大换血”,起用冯坤、杨昊、赵蕊蕊、刘亚男等小将。一时引起很大争议。陈忠和后来说,“我当时的考虑是,冯坤的身高是1.83米,比诸韵颖高8厘米,拦网的时候有利多了。冯坤的技术不够,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补。身高不够,你就是练到死也没得补。”新组建了中国女排后,陈忠和带队回“娘家”集训的第一步棋就是发扬女排传统的“草棚精神”。严格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2004年初,陈忠和率队“回娘家”集训,在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国女排针对欧美队员身材高大弹跳高,围绕“制高、制强、制凶”进行苦练。2004年4月16日,中国女排中午12时30分就要离漳了,但上午9时多,10把百来斤的杠铃仍一字排开。杨昊眉头一皱,一发力就把杠铃举过了头顶。她是主攻手,手臂力量非常重要。新队员张萍与教练员商议,教练员随即又搬来更大的钢片换上。哪怕是最后一课,女排姑娘的训练依然是那样的紧张、认真、扎实。

陈忠和说,中国女排进行了全队的整体配合训练,演练多套攻防阵容,尝试了多种进攻组合。除了加强主攻手的“交叉和假交叉跑位”战术训练外,也加强了副攻手的这种战术训练。同时针对欧美强队队员身材高大、弹跳力强,加强了主、副攻的战术配合。在加强前排进攻组合的同时,还把后排进攻有机地组合进战术当中。后排进攻有望成为中国队征战奥运会的“致命武器”。副攻手赵蕊蕊受伤,张萍是赵蕊蕊位置上的第一人选。她1982年出生,身高1.87米。出手快,下手重,扣球疾似闪电,博得“快枪手”美誉,在封闭式训练中,这位替补队员张萍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在主攻位置上,陈忠和也给了老队员张越红不少机会,这使得她在中俄激战中,连连扣球得分,出奇制胜,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最后那一高高的快速重扣给全世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紧锣密鼓备战2008北京奥运

中国女排曾在1984年和2004年夺得奥运会冠军。今年北京奥运会,国人对中国女排期望很高,希望她们能够再次夺冠。作为率领中国女排出征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并获得两次世界冠军的主教练陈忠和压力很大,他告诫队员,北京奥运会至少要打进前三名,夺得一枚奖牌。陈忠和要求队员明确奋斗目标,变压力为动力,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全力备战。

现在这支队伍跟参加雅典奥运会的阵容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在于全队的平均身高为1.87米,其中攻击手的平均身高为1.89米,身高在1.90米以上的队员有6人。相对的是一传、小球串联等细腻技术方面较为薄弱。

当今世界女排队伍中,意大利、巴西、中国、俄罗斯、美国实力比较接近,都有夺冠的可能,就看谁打出特色,打出水平。中国队奥运会夺冠之路,困难与希望并存。

参加集训的14名队员中,二传手有冯坤和魏秋月,接应二传有周苏红和刘亚男,主攻手有杨昊、王一梅、李娟、惠若琪、赵燕妮,副攻手有薛明、马蕴雯、徐云丽、赵蕊蕊,自由人是张娴。在陈忠和的眼里,主攻位置、副攻位置的竞争比较厉害,陈忠和要求王一梅从饮食和体能训练强度等方面配合,以达到减轻体重,提高技术水平的训练效果;赵燕妮和惠若琪是首次参加国家队集训的新人,拥有不错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但是大赛经验不足,技战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薛明的大赛经验仍是不足,技术还要更全面些;赵蕊蕊身体恢复情况良好,2月份,古巴队来访,她上阵参赛,表现相当不错;自由人张娴去年参加不少大赛,进步很大,这次集训,就是想让她能够在技术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现陈忠和正带领这些充满朝气和希望的高妹子练出自己的特点,打出自己的特色,见谁打谁,打谁赢谁。陈忠和说,现在我们强攻势力还不如欧洲选手,只有运用“新、快、变”战术才能遏制对手。陈忠和有意调教王一梅、徐云丽“这两门大炮”的扣球杀伤力和刘亚男、周苏红两把快枪的“神速力”。徐云丽是漳州人,来到自家门口练兵,却忙得没时间回诏安探望父母。

中国女排前进道路上虽然不平坦,但陈忠和依然充满信心。训练讲求科学、实用,战术讲求灵活快速多变,并根据不同队员的特点组成不同的攻防梯队,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针对问题,强化训练。训练中,陈忠和排出了四老带二新、二老带四新等以老带新的训练方法,加强配合,一是让新老队员都能上场训练,二是观察队员的状态情况,以利调整,形成核心力量。训练场上,女排姑娘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大训练强度,不仅白天训练,而且晚上也增加了训练内容。

2004年2月,陈忠和入选“200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在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的颁奖辞中,高度评价了陈忠和:“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17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面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陈忠和在中国女排雅典奥运会夺冠后,出版了20万字的自传体纪实文学专集《笑对人生》,书中首次披露了不少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奇闻轶事,讲述了新老女排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展示了他笑对人生的独到处事理念。

陈忠和热爱故乡,几乎每年都回乡参加海峡两岸花博会。2004年花博会“绿色漳州”东南花都大型明星演唱会上,陈忠和应邀与央视“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合唱了女排姑娘最爱唱的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8年春天,陈忠和在率领中国女排备战北京奥运会中又面带微笑地展望未来。

祝福你,陈中和!

祝福你们,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