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18:0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马星辉


·“李纲学术研究”专题·

 

一身进退关社稷

星辉

 


李纲文武双全,英气雄杰;诗词文章,沉雄劲健。南宋之初,他位列百官之首,身负重任,忧国忧民,忠烈耿直,无私无畏。有联赞他曰:“一身进退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李纲誓言:“为官无益于国家,无益于百姓,不如不仕。

宋朝是一个繁华而堕落的朝代,那些醉生梦死的人是高兴快乐的。然而,像李纲、岳飞、宗泽、韩世忠等忧国忧民、有血性的人是痛苦的。李纲谓为南渡第一名臣,他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文化。《宋史·李纲传》评论说:如果宋钦宗不罢李纲,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不至于被金兵俘虏,北宋不会灭亡,宋高宗如果不罢李纲宰相,让他施展政治、军事才干, 宋军毫无疑问能打过黄河,直捣金人老巢黄龙府,收复宋朝的失地。

青灯黄卷,有史可证。李纲一生风雨雷电、可歌可泣。留下了诸如风雨欲来上奏章、深夜刺臂奏血书、冒死闯宫留圣驾、孤身独苦海南岛、东京军民保卫战、功高遭妒贬长沙、精心治理潭州府、洪州府挂印辞官、不辞羸病卧残阳等一系列惊天地、泣鬼神之青史。其中最典型的应是“刺臂奏血书”与“冒死留圣驾”这两件事。其耿耿忠心,日月可昭。

 

一是刺臂奏血书:宋朝与金国联合破辽后,金国转眼毁盟背约,大举南下,进犯中原,京城危在旦夕。在此之前,李纲早已预见金国野心,曾上书《制虏策》指出联金伐辽之举,无异与狼结盟,后患无穷。但宋徽宗觉得联金伐辽是一举两得,一者可改变向太后及朝中大臣们对自己无所作为的看法;二者如果联金伐辽取得成功,自己可完成历代君王想实现而未能完成的大业,流芳后世。于是李纲的《制虏策》自然不合圣意,朝廷免去了李纲督察御史之职,将其贬为国史编修的闲官。

李纲不屈不挠又上书《再论制虏策》,阻止“联金伐辽”这个危险的决 策。纵观历朝历代官场中,不乏庸庸碌碌、见识平平,只知道贪图享受,不为国为民为社稷的官吏。平日里这些人精明能干、口若悬河,俨然是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但每遇到国家危难之时,都怕惹是生非,装聋作哑,不敢担责。联金伐辽之策的风险,其实并非只有李纲一人洞见到,但众人都推托躲避,不敢向皇上吐露真言。唯李纲不惧,只要于国家有益,他宁可独自承责。他明知上谏有险,但敢作敢当,开人不敢开之口,发人不能发之声,强烈反对联金伐辽。

宋徽宗如若能听得进李纲反对“联金伐辽”的声音,那么宋朝的历史定当另写。

宣和七年(1125)秋,金人与宋朝伐辽之后,果然毁盟。20万金兵大举入侵宋朝,其势锐不可当。短短一个多月,金军连夺十余座城池。宋朝兵少将寡,危如累卵,宋徽宗恐慌失措,群臣们束手无策。

万般无奈的宋徽宗回天乏力,只得解下身上的排方玉带,任命太子赵桓为开封牧,自己匆忙逃跑。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宋朝廷与宋徽宗早已失去了军心和民心。太子赵桓算是诸王之中有胆识之人。但仅靠一个开封牧名号,难以召集天下英雄豪杰共同抗击金人,保大宋天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宋徽宗禅让皇位与太子,方能收拾人心、重振国威。但未有一胆识之人敢上奏朝廷,禅让君位,重拾民心。在这国家存亡之际,唯有李纲挻身而出,刺臂血书,劝皇上宋徽宗退位。

然而,但凡上言让皇帝禅位者,其下场轻者人头落地,重者株连九族。 如若宋徽宗不愿退位禅让,无法理解李纲的良苦用心,或蔡京、童贯等趁机兴师问罪,那等待李纲的命运必将是斩首、抄家、诛灭九族。

但为大宋江山虑,为黎民百姓虑,李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所有一切都置之度外。当天深夜,李纲拿起一把雪亮的匕首刺入自己的左臂,鲜血汩汩而出。他沾血挥笔在白绫上写道:“罪臣李纲泣血上奏吾大宋天子陛下:皇太子监国,是礼节之常理,今大敌入境,安危存之于呼吸之间,犹守常礼可乎?

名分不正而无大权,如何号召天下,寄希望于万一   

李纲血书上奏皇帝让位,是迫不得已的事,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若失败,至少以他的热血,或许能让宋徽宗和那些大臣们的头脑清醒一下。    

势所趋,宋徽宗不得不禅让皇位。国势有所扭转。

 

第二件事是闯宫留驾。靖康元年(1126)秋,宋钦宗掌权不到一年,金军三十万大军分两路再次向中原进发,全力攻打宋朝京都。当时汴京城中可用 兵力不过六万。为此大臣们力劝宋钦宗暂避锋芒,尽快离开汴京,待金兵锐气退去,再回京都。

宋钦宗听了大臣们的众口一词,起了与金人谈和之意。只是自己继位时抗金誓词犹如在耳,不好自食其言,失信于天下。宋钦宗正拿不定主意之时,李纲闯殿而来。按照大宋惯例,皇上与执宰 们的会议乃是最高级别的会议,执宰们不退朝,其他官员是不得上殿的。李纲听说执宰们要劝皇上出逃襄樊,便不顾一切闯宫入殿,阻挠宋钦宗出逃。

太宰首辅白时中当即发难,指责李纲非朝中执宰,大胆闯宫犯禁,有违 大宋律法。其他太宰也都纷纷反对李纲:“京城缺马少甲,且西北一带多处坍塌,无险可恃,硬要固守,无异是以卵击石。

李纲与众多的主和派、逃离派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论,他扯住龙袍,跪地泣劝宋钦宗道:“天下城池当推京城最为坚固,所坍塌之处, 臣会同开封府调动民工赶修,如今已修复加固完好。至于兵力方面,前些天已派岳飞前往河北义军马扩处求援,今日有消息回报,岳飞收编义军近十万人,只等朝廷下旨起程勤王。

李纲的拼死之举感动与警醒了宋钦宗,他反复思虑后决定留城,对抗金兵,后来才有了著名的“东京保卫战”。在抗击金国的斗争中,李纲指挥的汴京保卫战,挽狂澜于将倾,大获全胜,战功卓著,功业壮哉。

李纲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百姓利益敢讲真话、敢于担当,其耿耿忠心,后世代代传颂。李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古今为仕者的楷模。

自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从此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由于他的刚正不阿、直言不讳,为朝廷所不喜不容,先后六次被朝廷降职贬斥,从京城贬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海南。直至从百官之首,降到一个县城的小税官。

李纲屡遭朝廷贬谪,但为官之道初心不改,忠诚之心丝毫不减。他不以朝廷用还是不用为取舍,虑的是国家社稷安危。他不为遭贬排斥而生怨,其忠诚义气,凛然不屈。他侍大宋,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磨难,置个人荣辱生死于度外。在大是大非面前,李纲态度鲜明地言道:“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他一次次被逼到命运的绝境处。但面对扑面而来的急风暴雨,他在最低的人生境遇中,活出最高的境界。为此,康熙皇帝赞道:李纲之忠悃 笃挚,诚有大过人者;朱熹盛赞李纲是孤忠伟节的一世伟人;文天祥动情地写下《忠定公赞》,林则徐盛赞李纲: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李纲之所以千百年来被后人所敬仰,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文化,尤其是他的为官之德:忠心耿耿、诚实信直,这也是他一生的精神所在。

李纲提倡的“以宗社为心,以生灵为意。”即如今我们所讲的以国家为中心,心中常记苍生百姓与大众万民。他一生所奉行的宗旨是:服务国家、爱护百姓。这正是我们为仕者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秀品德。

李纲为官最为突出的就是一个“忠”字,但这个忠不是愚忠,他和朝廷不是“猫与鼠”的关系,不是无原则的阿谀奉承,无原则的服从“尽忠”。 他忠于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李纲从小受中华传统文化之教育,饱读四书五经, 以忠、孝、义、廉为做人处世与为官入仕之首要,更受闽北纯朴忠厚乡风之熏陶,厌奸恶诈,恨虚远假;李纲既懂得君臣之分,懂得立朝之位,当爱君如爱父,不敢欺君藐君。然而更懂得爱国如爱家,爱民如爱子,懂得大是大非之时,凡涉到国家安危与百姓利益之时,要“与其进而负于君,不若退而合于道”。他的为官之道, 以不欺君不枉法,不害民为原则。他提倡:“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怒,二者不可偏也。 一于正直而不忠厚,则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于懦。

李纲一针见血地指出:“世上没有好做的官,哪怕是抱关之吏,也须夜行早起,为国为民,方为称职。如若说做官好,便不是做好官的人。”究李纲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朝廷对他用或不用,他始终都把国家利益、百姓利益和民族社稷安危看得高于一切。故而林则徐题写的“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高度概括了李纲在南北宋之间的作用和其事迹对后人的重大影响。

 

李纲的为官之道令人起敬。一个国家或民族一次次历史性的进步,是建立在执政者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性的灾难,也往往归因于不科学和不民主的决策。李纲的为官之道精髓在于他的“安宗社,保生灵”。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百姓利益要敢讲真话、敢讲实话,使当政者能作出利国利民的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时提出:“不做政治麻木、 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习总书记言:“为官有四要, 一是为官之本。为官一场,造福一方,造福于人民;二是为官之理。共产党的‘官’要造福于民,就得讲奉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是为官之德,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四是为官之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习总书记谈到这第四点时特别指出:“这里讲的义,不是指江湖义气,而是指维护公正, 申张道义。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事事老好人主义。老好人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为官之义。没有为官之义,使法度变得模糊不清,纪纲变得松懈无力。没有为官之义的原因在于私蔽心窍。因此,只有为官者‘寸心 不昧’,方能使‘万法皆明’。法度明,纪纲正,大治之势必成。事实证明,哪里的领导秉公办事,不畏权贵,执法严明,那里的正气就上升,事情就好办。

新时代什么样的官才是好官?简单而言就是像李纲这样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官。国家的强盛与繁荣,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好官人;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官;更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官。为官者凡做一事如李纲、凡发一言如李纲,则可无愧于芸芸众生。

 

作者简介:中国作协会员,福建省文艺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南平市作协副主席。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李纲传奇》与长篇传记《李纲传》,并改编为电视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