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14:2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刘云刚



·“纪念方志敏率红十军入闽90周年”专题·

一部惊天动地的悲壮史诗

——方志敏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刘云刚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历史,首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英雄史。1934年11月初,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闽浙皖赣边,到达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会师,合编为红10军团,仍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领导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8000多人继续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征战皖南,大小战斗10多次,牵制国民党军10多万兵力,从战略上策应主力红军长征。在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攻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于1935年1月下旬在怀玉山地区血战数日,红军指战员大部牺牲,一部突围,最终遭到失败,方志敏等被俘后壮烈牺牲。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述略》等文稿,我们从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他对党无比忠诚,对革命理想无比坚定,对祖国和人民无比热爱,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派无比痛恨的革命精神,以及他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所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今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及纪念方志敏率红10军入闽90周年和他牺牲86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方志敏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坚决响应党的北上抗日伟大号召,坚信革命必定胜利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为挽救民族危亡,高举抗日旗帜,反抗国民党军发动的第五次“围剿”,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决定组建一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四省国民党统治地区,以实际行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4年11月4日,以红7军团改编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闽浙皖赣四省国民党统治地区,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交给的第一阶段任务后,到达赣东北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合编,成立红10军团。11月18日,中央军区电令红10军团,指出:“为了领导红十军团与创造新苏区,决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五同志组成军政委员会,并以方志敏为主席,随十军团行动。”

方志敏听党指挥,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他说:“中央命令我为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的主席,以领导这次行动,我对于这次行动的胜利,是有极坚决的信心的;虽然我的痔疮大发,每天流很多脓血,不但不能走路或骑马,而且不能坐椅子,要坐总是半躺着坐,我还是忍住痔痛出发,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所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

方志敏这段铮铮誓言,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华北,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救亡的历史背景下,他坚决响应党中央提出红军北上抗日的口号,举起红军北上抗日的旗子,进一步揭露蒋介石的卖国、内战政策,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和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二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接近尾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各苏区基本沦陷,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的严重关头,他勇于担当,为党分忧。他十分清楚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皖南,继续执行中央军区大兵团作战的指示,没能立即向游击战转变,前途十分凶险,但他仍然坚信革命必定胜利,坚决执行党的决定。三是在身体患重病的情况下,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哪怕是牺牲也在所不辞,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意志。

方志敏对革命必胜的信念成为共产党人的绝唱。1935年1月,方志敏指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艰难突围,在怀玉山地区与敌人血战。当他率部突出敌人重围的生死关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返回敌人重重包围中寻找未能突围的大部队。他说,“因大队伍尚在后面,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他写道:“虽然七天没有吃饭,饿得两脚走不稳,打跛脚;虽然整天冻得发抖,虽然每晚不得睡眠,人是疲劳到了万分。但我总是咬紧牙关,忍受下去!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愈苦愈要干,愈苦我越快乐。”方志敏被俘后,拒绝投降。面对敌人屠刀的时候,他大义凛然地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他坚定地说:“我们虽死,继续我们斗争的,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呀!你们只能杀死我们几个,决不能消灭中国革命啦!相反的,中国革命工农的铁掌,终有一天会将你们完全打得粉碎!”“我相信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为革命牺性一切。”

方志敏还把国民党监狱作为宣传我党抗日救亡的重要阵地。在狱中,“他以共产党员大无畏精神,严正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卒和民族的败类。他在任何严厉监视与非人道的污辱中,始终站在民族英雄的立场之上,指示与告诉广大的人民,唯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华民族不致灭亡,中国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与出路。他处在极端的困难的囹圄中,对党的事业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始终念念不忘。他在牢狱里不断的指示闽浙赣的党及全体将士和广大的人民应如何坚持斗争,和继续不断的号召与组织全中国不愿意做亡国奴的同胞、军队、党派,以及各阶层先进人士一致的进入抗日民族阵线。”

他在狱中所写的《可爱的中国》等不朽名篇,用诗一般的语言,将国家比喻为母亲,赞美国家和大好河山,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光明前途,未来前景美好,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他既向人民阐明“爱护中国,拯救中国”是一个“紧要的问题”,号召人民觉醒,一致奋起救国,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方志敏在狱中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精神。他在《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中写道:“我们虽囚狱中,但我们的脑中,仍是不断地思念着同志们的奋斗精神,总祈祷着你们的胜利和成功!我直到现在,革命热诚仍和从前一样。”

方志敏这种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崇高的革命气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的革命精神。正是依靠这种革命精神,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才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要向方志敏同志学习,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率部征战闽浙皖赣开展游击战争,保存火种继续战斗

 

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闽浙皖赣边区的过程中,方志敏坚持从实际出发,维护大局,努力纠正“左”倾错误,使正规战向游击战、正规军向游击队的转变,积极支援和配合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为保存革命火种和重新组建、发展新的部队做了最后的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皖南苏区,方志敏决定留下一部份武装,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1934年12月18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皖南苏区中心柯村。这块苏区是闽浙赣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期间,通过农民暴动于本年8月间创建起来的一块小苏区。在柯村,方志敏主持军团领导干部会议,总结谭家桥战斗的教训,研究部队下一步行动计划。同时,还召集皖南苏区党政干部会议,对皖南开展游击战争作了具体安排,并决定留下红10军团的侦察营和地方红军合编为皖南红军独立团,还留下军团教导营在石埭游击区开展武装斗争。加上沿途留下的军团地方工作团干部和少量指战员,以及在柯村一带安置的伤病员,先遣队留在皖南的部队和干部近千人。随后,军政委员会还决定留下聂洪钧为皖南特委书记。这些安排加强了皖南地区党的领导和革命武装力量,为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怀玉山地区,方志敏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他命令参谋长粟裕率领800余人先行突围,保存了这支革命火种,创建发展了闽浙边游击根据地。粟裕回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指出:1935年1月16日,“方志敏同志和我商定,因敌情紧急,部队应立即行动,先头部队先走,同时通知刘畴西同志率领军团主力迅速跟上,在当日夜晚全部通过敌陇首地段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下午六时,我们正要整队出发,刘畴西同志派人来通知,部队虽已到齐,但人员疲劳,当晚不能再走。这时我建议,情况这样紧,决不能迟延了,今天晚上必须一律通过敌封锁线。方志敏同志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他担心刘畴西同志犹豫迟疑,便决定留下来同主力部队一起行动,要我率先头部队立即前进。”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进军虽然失败了,然而由方志敏等同志领导的,广大指战员和烈士们的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已成为红军斗争史中英勇悲壮的一页,将永垂青史!蒋介石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并没有也绝不可能扼杀掉先烈们为之舍身奋斗的革命大业。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保存下来的力量,随即高举革命火把,又继续战斗了。”

粟裕、刘英率领部队突围后,到达赣东北苏区,找到了中共闽浙赣省委。不久,根据中央分局的指示组建红军挺进师,立即进入浙江境内。1935年2月27日,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由赣东北向浙西南进军。部队途经闽北苏区时,原失散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阶段)洪家云率领的一个营(在闽北苏区改编为红3团)重新归队。红军挺进师挺进浙西南后,发动群众,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历经三年的艰苦战斗,建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形成了包括浙南、浙西南、浙东南等广阔区域的闽浙边游击根据地。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阶段)留在闽东苏区的近千名红军指战员(包括五六百名伤病员),加入闽东红军独立师,冯品泰等还担任闽东红军独立师师长等重要职务。他们为闽东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10军团阶段)留在皖南的侦察营和一批康复后的红军指战员编入皖南红军独立团,成为游击区的骨干力量。1936年4月,又改编为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成为皖浙赣边游击根据地的主力部队。还有数百名分散在皖浙赣边境的赣东北、皖赣、浙皖、上浙皖、下浙皖的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指战员,参加当地党组织领导的三年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为新四军。皖浙赣、闽浙边、闽北、闽东等游击根据地内的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指战员编入新四军,继续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奔赴抗日前线,驰骋大江南北。

方志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今天,我们在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一定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三、方志敏是党和人民的伟大榜样,激励我们不懈奋斗

 

党中央对方志敏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方志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国内外得到传播。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公开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首次把为救国而捐躯的方志敏列为民族英雄。1937年1月,党中央机关报《斗争》出刊“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专号”。1964年,毛泽东亲自为方志敏烈士题写了墓碑,他曾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1984年6月,邓小平为江西省委编辑的《方志敏文集》题写了书名。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称赞方志敏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革命情操”。1999年8月,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高度评价了方志敏的历史地位与功绩: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读过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说每次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论述》等不朽著作,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方志敏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奋勇向前。我们要学习方志敏听党指挥、永跟党走的革命精神。他说“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无比忠诚的政治态度和崇高品德。我们要学习方志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信仰。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意志。我们要学习方志敏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浩然正气。他说“爱护中国,拯救中国”,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和高尚情操。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志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当前,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道路上,我们要学习、弘扬方志敏革命精神,永远把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本文选自纪念方志敏率红十军入闽90周年暨重读《可爱的中国》《清贫》论坛文集) 

 

注释:

①⑧⑨粟裕:《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载《名将粟裕》,新华出版社1986年1月版。

《中央军区关于十军团行动任务及军政委员会组成的决定致方曾刘乐寻聂电》,载《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145页。

③④⑤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述略》,载《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180页、第184页、185页。

刘英:《北上抗日与坚持闽浙边三年游击斗争回忆》,载《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227页。

⑦⑩《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2月版,第14页、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