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15: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秦友莲


参知政事 一路同行

——民革福建省委参政议政二三事

秦友莲

2018年11月,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右三)一行在福建调研期间前往泉州“优秀民革党员”蔡立忠家中看望并慰问。.jpg

2018年11月,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右三)

一行在福建调研期间前往泉州“优秀民革党员”

蔡立忠家中看望并慰问。

1948年4月30日,一个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和签署的伟大口号——“五一口号”在中国大地响起,从此,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刚刚成立4个月的民革中央,由李济深主席为代表,率先在拥护“五一口号”,通电全国的宣言上签字。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始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

1949年9月21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郭沫若、李济深等44人联名提出了人民政协的第一件提案——《请以大会名义急电联合国否认国民党反动政府代表案》。人民政协从一开始就用提案的形式展现出其独有的智慧和制度上的优越性,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同时也在我国的外交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54年11月18日,在民革中央的关心和指导下,民革福建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福建省第一届委员会。1955年1月14日,福建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民革福建省委主委刘通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从此,在省政协的大家庭中,福建民革成为多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下,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省政协与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与帮助下,民革成立了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积极联系社会上与之有联系的原国民党中上层人士,对他们进行团结、教育、改造,引导他们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已经耄耋之年的刘通主委随政协考察团到三门峡考察后,参照黄河治理的做法,提出“根治九龙江等主要河流的建议”。在国家遭遇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左倾思潮严重的时候,民革党员柯凌汉在省政协会上提出,“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可以长期存在……资本主义里面的一些制度能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不妨加以利用”,表现出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诤友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省政协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的建议,采取“神仙会”的方式,根据“三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不”(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方针,以和风细雨的方式组织学习,让党外人士了解国内外形势和中共的方针、政策,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学员们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和风细雨的学习方式使大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增进了团结。时隔50年之后,民革老党员、省政协委员陈庭煊在回忆“神仙会”的学习方式和政协委员生活时说,这是一段“留在心中的真诚与信任”,“起到了团结教育的作用”。

1977年省政协恢复组织活动后,对这种学习形式进行延续和改进,“神仙会”发展成暑期读书会。1983年,根据省民建、工商联主委刘永业的建议,将学习地址定在鼓岭,修建固定的省政协暑期学习基地,这就有了后来的柳杉别墅。民革福建省委亦采用省政协的读书班形式,将每年的省直支部暑期读书班安排在柳杉别墅。

“文革”期间,政协的工作遭受重大挫折,拨乱反正后,恢复组织活动不久,省政协就开始为民主党派人士落实政策,还为去世的民主党派人士刘通、练惕生、秦望山、陈宏泰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会后派专车护送他们的骨灰到闽侯林祥谦革命烈士陵园安放。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修建完成后,这四位民主人士的骨灰被移送文林山。

1983年起,全国范围开展的落实党外人士政策大检查是政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对拨乱反正、调动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产生深远影响。省政协与省委统战部一起筛选了党外人士反映强烈的案例进行汇报,通过中央检查组的过问,推动民主人士产权、名誉、子女就业,民主党派政治生活待遇等问题的解决与落实。当时,极“左”思潮尚未肃清,这项工作遇到了很多阻力,有人甚至将它说成是“反攻倒算”。但是,在党中央政策的正确指引下,省政协和省委统战部顶住压力,积极帮助民主党派解决了各种困难,恢复组织活动,建立健全机构,促进了大团结、大联合良好局面的形成。

2017年春节前夕,民革福建省委专职副主委董良瀚一行前往霞浦县崇儒乡长坑村看望驻村干部时慰问困难群众。.jpg

2017年春节前夕,民革福建省委专职副主委董良瀚

一行前往霞浦县崇儒乡长坑村看望

驻村干部时慰问困难群众。

1985年六届全国政协召开第一次提案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三不限制”的原则,即时间不限、内容不限、人数不限,其核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服务。“三不限制”对提案工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提案数明显增加。

1988年1月,由第一提案人、福建省黄埔同学会原会长杨立,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民革福建省委原主委林梦飞等提出《关于请求修复大湖抗日将士墓的建议》的提案。他们在文中写道:“大湖战役是胜利的……这场战役是国民党中下级官兵在其他守军不战而退情况下主动请缨杀敌的,尤其可贵。”“这一战役的参加者,相当一部分官兵是陈嘉庚、秦望山等侨领在南洋动员回国参战的热血青年,(大湖战役)是我省华侨有特殊光荣的爱国主义行动。”经过10年努力,这座建于1943年,毁于“文革”期间的历史遗迹,于1999年修复,2001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1994年,民革中央联络部和民革福建省委联合开展为期约半个月的闽台经贸调研。在这基础上,1995年3月,民革福建省委向省政协七届三次大会提交的《关于在晋江围头设立台商贸易区的建议》,获评省政协优秀提案。接着,省政协组织召开提案实施座谈会,促进该项提案的落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围头成为对台小额贸易试点镇,成为最早实现闽台民间往来的港口。如今,围头港区拥有1万吨级泊位及3000吨级工作船泊位各1个,可以停靠15000吨级船舶进行作业。

进入2000年之后,提案工作有了快速发展,成为政协委员和政协参加单位为社会献计出力,坚持和完善基本政治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2001—2002年,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套班子牵头组织开展四项专题调研。省政协负责的专题是《关于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民革福建省委在专题中担任子课题《关于行政官员职业道德建设调研》。次年,民革福建省委又在继续深化四个专题调研中担任子课题《关于社区公民道德建设调研》,分别在福州、泉州、厦门、南平各选一个社区进行。调研的形式有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采访,发出600份问卷调查,收回560份,收回率为93.3%。

2003年7月22日,省政协提案委、经科委和民革福建省委的同志顶着盛夏高温到福州连江可门实地考察。一个星期后,民革福建省委就将提案送到省政协提案办,由省政协提案办提交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半个月后得到答复:“已与省计委业务处联系争取列入省电源点建设规划。”一年后,省政协与民革联合调研组的同志再次来到可门港经济开发区,看到这里已“五通一平”,省政协与民革福建省委的联合调研,促进了福州可门港火电站建设的提前落地。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登临岚岛时指出,“旅游是平潭最大资源,一定要好好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岛”,一句话给平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打造、如何聚焦、如何旅游……一系列的发问在福建民革中波澜叠起,最后汇聚成一个思路——《打好区位政策牌 加快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2015年度民革福建省委重点调研课题。省政协非常重视这一提案,副主席杨根生带领提案委员会负责同志、部分省政协委员、相关提案单位及承办单位负责同志,前往平潭召开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并了解提案办理的进展情况。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旅游局多次来电沟通协商提案办理工作,针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充分举例,有针对性地答复办理情况。

实地督办提案不仅进一步推动提案办理协商工作,而且为民主党派知情参政、有效履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中共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民革福建省委进一步拓宽思路,更加注重双向发力,用好议政形式。近几年,民革福建省委在关注生态保护问题、“三农”问题,以及有关海峡两岸共同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重大课题上都作了许多深入的调研。由此提出的不少意见与建议,多次得到省领导的批示。有的提案被列为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由省领导督办。

民革福建省委和省扶贫两会联合到屏南县开展送医送药和专家义诊活动。图为启动仪式。.jpg

民革福建省委和省扶贫两会联合到屏南县开展

送医送药和专家义诊活动。图为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