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0 10: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 玲

 

冲上神山的英雄旗手

——解放军某部“尖刀班”班长邵元林


李 玲



邵元林14.jpg

邵元林

邵元林7.jpg

部分奖章

 

“谁第一个把五星红旗插上厦门岛?”前不久,网上有人发帖询问、寻找。其时,笔者随同1962年“战备”期间入伍的上海籍老兵重返福建晋江围头“探亲”,翻阅部队长赠送的军史画册《永不停息的战斗号角》,发现在“挥师福建,血战金门”一节中,对“插旗英雄”邵元林的事迹,有较翔实的记叙。

全国解放前夕,蒋介石退守东南诸岛,与我军对峙,伺机反扑。其嫡系汤恩伯率3万重兵把守厦门岛,吹嘘“守住三五年没问题”。

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遵照中央的战略部署,遣军布阵,对厦门岛形成“月牙形”包围。

1949年夏秋,我军利用夜间,强化射击、游泳、掌舵、涉滩、攀登等渡海作战训练课目。担负北面登陆进攻任务的85师255团指战员,高唱师文工团编写的《夜练船歌》,士气高昂。

10月初,部队举行誓师大会。先锋营7连“尖刀班”班长邵元林代表指战员宣誓:“请党中央、毛主席放心,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

10月15日20点30分,叶飞下达战斗号令,各参战部队向厦门岛发起全面进攻。先锋营打头阵,邵元林率“尖刀班”快速跳上机动船,趁夜色,驾风驭浪,直扑北岸高崎。北岸有一片1米多深淤泥滩涂,纵深达800多米,给登陆带来极大困难。先锋营进入泥滩约200米时被守敌发觉,遭猛烈射击,营长和政治教导员先后牺牲。为避免被动挨打,邵元林指挥“尖刀班”战士搭人梯,爬峭壁,从敌薄弱点登陆。接着,过鹿砦,破铁网,越堑壕,夺碉堡,为后续登陆分队突击、控制滩头阵地扫清障碍。冲锋中,旗手张林国中弹倒下。邵元林紧跟其后,擎起战旗疾跑。他用沙哑的嗓门高声喊道:“解放厦门的时刻到了,同志们冲啊!”他也受了伤,但他不顾伤痛,咬紧牙关,挥动血染的五星红旗,冲向制高点。22时,邵元林第一个把五星红旗插上厦门神山高地。这时,冲锋号角响彻云天,泥滩中的战友如潮水般向神山涌来。

邵元林4.jpg

解放厦门岛 (资料照片)

 

天亮时分,海滩一片殷红。我军乘胜追击,相继占领园山,夺取高崎机场,攻下鼓浪屿,对厦门岛形成合围态势。后又经30多个小时激战,17日11时许,厦门全岛解放,歼敌2.7万余人,其中俘虏2.5万人。

胜利的喜讯回荡海空,也飞速传到北京。为缅怀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牺牲的将士,陈毅元帅为厦门解放纪念碑题词:“先烈雄风永镇海疆”。“插旗英雄”邵元林的功绩被载入战斗史册。1953年,邵元林参加首都“五一”观礼,在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这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的战功是无数战友用鲜血换来的……”他喜极而泣。

我认识这位战斗英雄,是在与金门岛一水之隔的围头前沿阵地。1962年,“战备”很紧张,他是守备88团四营副营长,正在给战士们讲“当兵为了啥?”的战备动员课。个子不高,浓眉大眼,肤色黝黑,一杠四星分外耀眼。我到现场时,他正操着江浙口音开讲:“同志们,我们团前身是红军营。你们来自五湖四海,有‘一大’的上海,南湖的浙江,韶山的湖南,南昌、井冈山的江西,还有我们古田的福建。为了守海疆保江山,你们当兵光荣啊!”听课的是刚扩充来到前沿阵地的兵员,是来自城市的学生兵。课堂在天穹下,他站在一棵被风沙吹打却依然挺立的木麻黄前,用树枝指着挂在树杆上的六十年代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高声问道:“你们谁知道,中国地图形状像什么?”学生兵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像一只大公鸡!”接着,他为新战士讲述“鸡”被“狼”咬的凌辱史,讲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讲“台湾岛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

1928年3月29日,邵元林出生于上海南汇一个贫苦长工家庭,1944年6月参加新四军,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苏皖、浙闽边区游击战中,先后荣立战功19次。新中国成立前夕,他跟随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南下,进军福建,参加解放福州、福清、莆田、泉州、漳州诸战斗。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军功卓著。1951年11月,他出席华东军区首届英雄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特等功臣”“海岛乙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53年5月,参加首都“五一”观礼活动。1975年5月,复员回上海,1995年8月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9年6月19日,病逝于上海,享年81岁。

2019年元旦前夕,笔者由闽赴沪,邀约数位老战友,带上鲜花和伴手礼品,拜访邵元林的夫人、著名越剧艺术家郑采君。90岁高龄的她,虽腿脚不便,仍起身沏茶,并对我们谈起“老邵”的许多往事。她翻阅我们带来的《军史画册》,朗声说,有关老邵战斗故事的书报,她读过不少。老邵有许多军功章、荣誉章,在世时都由他自己收藏保管,不让我和孩子们拿出去张扬。老邵常对儿女说,他只是革命军队中小小的一员。功劳应归功于党,功劳应记在英烈们的军功簿上。后来,他的遗物儿女们保管。她则留存着老照片。说着,她从腰间掏出钥匙,挪步梳妆台前,打开抽屉,从相册中取出一张照片,照片中的邵元林,身着老解放装,胸别“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徽标和多枚军功章,神采奕奕。她用吴语深情地说,这张照片保存了53年,可算是邵元林给的定情物。

邵元林6.jpg

本文作者走访邵元林夫人郑采君。

 

那是1954年春,上海越剧团参加全国慰问团赴福建前沿阵地慰问三军。郑采君在《拾玉镯》中饰丑角刘媒婆。也许是“天作之合”,晚上,邵元林与郑采君同桌就餐。席间,她为他挂慰问章,他回赠她“军功照”。席后,他俩互留了联络方式。

这年秋天,邵元林被保送到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放寒假,他急匆匆前往上海越剧院“探亲”。剧院领导为他俩安排“包厢”,一起观赏由“越剧十姐妹”中的三姐妹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联袂主演的《西厢记》,为这对兵民恋“火上加油”。

有情人终成眷属。经组织批准,1956年建军节,他俩在毛泽东、朱德画像前举行“革命化婚礼”:剧团领导证婚,双方亲人代表出席。席间,有个亲友说邵元林个矮脸黑,又是孤儿,言外之意“不很般配”。郑采君听到后不乐意了。她说:“我就恋他旗举得高,打仗勇敢,忠诚可靠,为人厚道,这些优点比什么都强!”

婚后,他们分居两地,天各一方。郑采君深知军人的职责,从不拖后腿。结婚4年后,他们才要了孩子。给孩子起什么名字?他们商量,如果是儿子,就叫永胜、永平,再有女儿,就叫永红,意为:革命永胜,世界永平,江山永红。果真如愿以偿,老天赐予他俩三个儿女。如今,老大当军医,老二搞艺术,老三从事保险事业,各有所成。

1975年,5月,邵元林“解甲归田”,回到“织女”身边。他虽是“战功卓著”的英雄,但被分配到上海泰康食品厂当工人也毫无怨言。按政策规定,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可享受自选工作的待遇,可他“见红旗就扛,见名利就让”,把食品厂当成“家”,一干就是13年,直到离休。

他是真爱泰康食品厂的。他说,这个工厂是1914年创办的,品牌“万年青”也很好。在工作中,他很注意维护食品安全和品牌声誉。他说:“食品这‘玩艺’,生来很‘骄气’,卫生讲第一、装卸要注意。”搬运、装卸的活他也干,为确保食品“色相”不变,他虽浑身是劲,但仍轻手轻脚,不让有些许损伤与污染。当了三年工人后,邵元林被提为厂保卫科副科长。深感责任重大的他,更不敢有半点懈怠。有一年国庆节,他放弃与朋友的聚会,到10多公里外的仓库带岗,腰别警械,彻夜巡视。果然,他们擒获了一个盗窃团伙,制止了一起重大破坏案件的发生。

在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中奉献青春,建立殊勋;在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工作,无怨无悔。邵元林给后人留下的是英雄风采,是奉献精神。

邵元林11.jpg

雕塑:红旗插上厦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