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1 11: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温均华

 

爱国航业家卢作孚


温均华



卢作孚像.jpg

卢作孚

民生公司成立.jpg

民生公司成立

 

卢作孚(1893—1952年),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航业家。他创办的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公司),是解放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也是旧中国较为成功的大型民族资本企业之一。他的一生,为维护川江航权和发展我国江海航运事业、抵制帝国主义列强掠夺我国内河航运权作出了贡献。

立志改革

卢作孚,出生在四川省合川县(今重庆市管辖)一个卖麻布的小商贩家庭,小学毕业后即告失学。他坚持勤奋自学,同时自修数学、英语。1914年,21岁的他便编成《数学难题解》一书,由重庆铅印局出版。此后,他在家乡担任中学教师,走上“教育救国”之路。1924年,他在成都任民众通俗教育馆馆长,试图进行改革,但遭失败。之后,他自筹资金创办经济事业,走“实业救国”之路。

当时四川交通极为不便,川江(长江上游及其支流的总称)为对外的交通孔道,早被多家外国资本家和军阀绅商开办的轮船公司所霸占。卢作孚的家乡合川是嘉陵江边一个中等城市,距重庆五十二里,与重庆的水上交通仅靠木船往来,不能满足当地民众需要。1926年,卢作孚决定在这条航线上创业,集资开办合川至重庆的航运业务。公司名称确定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亲自担任总经理。公司在重庆、合川设立了办事处。当年7月23日,第一艘客轮“民生”号悬挂彩旗驶抵合川时,两岸观众人山人海。卢作孚遵照民生公司“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宗旨,公司营业十分兴旺,信誉大增。接着,他增资造新船,相继开辟了渝涪、渝宜、渝叙等航线,民生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艰苦创业

卢作孚以极强的创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无论白天黑夜,节日假日都不休息,甚至嫌理发梳头浪费时间,剃去长发留个光头。为节省生活开支,他长年穿一套“三峡布”(即芝麻色布)中山装,人们以为他是一个和尚。

那时,航行在长江上游的有商轮、军轮(军阀经营的轮船)和外轮三种。外轮以强大实力,纷纷将内轮打垮。卢作孚和他的公司则不向外商低头。经过一两年苦心经营,他先后将刘湘、潘文华的永丰轮,范绍增的富顺轮,李家钰的川东轮、川南轮,杨森的永年轮,刘文辉的蜀通、南通、昭通等轮,收入民生公司。到了1931年,民生公司的轮船增至19艘,共7000吨位,职工千余人,成为新崛起的一支强有力的航运力量。

维护航权

重庆开埠通航后,英国的太古、怡和,日本的日清,英国的捷江等轮船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横行于川江之上。卢作孚对此异常愤慨,决心动员官府与民众的力量,与之抗争,扭转这种屈辱局面。

1929年,军阀刘湘打败了杨森后,为加强川江航运的管理,设立了川江航务管理处,任命卢作孚为处长。卢作孚毅然采取措施,限制外轮在川江航运。同时,向码头工人与士兵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提高他们维权意识。在此基础上,他向外轮宣布:“凡外轮进口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即申报),接受我国士兵上船检查,并要承担兵差费用。”一向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的洋商,我行我素,仍把外轮开到朝天门嘉陵码头。这时他们发现没有一只驳船前来接货,码头工人也不予理睬。几天过去了,无奈之下,只好“屈尊就教”。于是,中国士兵第一次以威严的检查者的身份登上了外国轮船,外商低头接受检查。维护川江航权,就此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接着,卢作孚组织“重庆抗日救援分会”,联合各民众团体召开“收回内河航权大会”,发出“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中国船不装外国货”的号召。在民生公司船上首先取消“甲级船员只能由外国人担任”的陈规,实行“甲级船员不任用外国人,均由中国人担任”的新规定,并任命周海清为船长,开中国人在甲级船上担任船长的先例。并将提货单,船上员工职称一律改用中文。各界人士对民生公司的这些爱国行动,热情支持,纷纷自觉地不坐外国船,不将货物交外轮载运。由于广大民众与民生公司紧密配合,一致对外,外轮的种种竞争均告失败。

题词.jpg

题词

1934年意商光耀公司将它的“光华”轮卖与民生公司。1935年美商捷江公司倒闭,它的五艘船也被民生公司收买。1935年,川江上航行的中外轮船共80多艘,民生公司已收购38艘,几近半数,占了半壁江山。

有功抗战

1937年扰日战争爆发,卢作孚积极为抗战出力。那时,川江是抗战大后方的重要交通孔道,输送抗日战士出川和抢运大批器材、难民入川,是民生公司的两项重大任务。沿江一带军工和民用器材堆积如山,数万难民涌塞街头,卢作孚不避艰险,亲到现场坐镇指挥,将20万川中健儿送上抗日前线,把数十万吨军工器材和迁川工厂设备,运入后方。据有关资料统计,抗战期间民生公司船只最多时达116艘,运送抗战物资3600多吨。

卢作孚纪念馆.jpg

卢作孚纪念馆

由于有功抗战,卢作孚获得国民党政府一等一级奖章。

发展海运

1945年抗战接近胜利,卢作孚意识到民族航运事业必将更大发展,特别是海运。于是,“未雨绸缪”,他说:“我们首先开办南洋航线,造较大的船行驶香港、吕宋及南洋群岛各埠。” 为实现这一宏伟理想,卢作孚决定借用外资造船。1946年他与加拿大达成借款协议,用贷款1270万加元,订造了虎门、玉门、雁门、荆门、夔门等“门”字号新型轮船9艘。这样,民生公司轮船最多时曾达140多艘,共5100多吨位。卢作孚开始向海洋航运迈进,航线伸展到海防、曼谷、雅加达、仰光、新加坡、加尔各答和日本,菲律宾的一些港口,成为远东航业界一支崭露头角的新军。

率船归来

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后,民生公司陷入困境。长江航运的大批船只,被国民党政府拉去“打兵差”,客货运几陷停顿。到了1948年,民生公司债台高筑,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43年,卢作孚辞去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次长等职。1948年夏秋间,卢作孚抵达香港,通过民主人士与中共党员许涤新、张傀生同志会晤,商定了迎接解放事宜。

1950年春,卢作孚将滞留香港的船只20余艘,分别撤回上海和广州。是年6月10日,卢作孚在党的缜密安排下秘密离港返回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会上,卢作孚补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还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并继续担任民生公司总经理。 1952年,卢作孚逝世于重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等谈到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骞。”

民生船队.jpg

民生公司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