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缨缚长龙
杨 瑜
引 子
上街闽江南港那片平坦、富饶的土地,秀山有势,灵水含韵,袅袅的茉莉花香萦绕乡间小路。背靠翠旗,依红偎绿;面朝闽江,春暖花开,就是这里的美感、灵感和幸福感。
侯官村是唐初福州郡治下的侯官县驻地,如今繁华散去,只存留城隍庙、镇国宝塔等古迹。城隍庙是为保一方平安而建,矗立在闽江边的镇国宝塔,是专门为镇水患而建。
相传南朝后梁,闽王王审知入闽后,恩准闽都统使林硕德在“花屿”的屿头山兴建府第,落成后赐匾,名曰“上溪”。后因方言“溪”与“街”谐音,故“上溪”成了“上街”,上街以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上街地灵人杰。闽商先贤张睦寿终上街村;金履丰弃袭归田新洲村;都巡村走出“八闽第一状元”许将;青洲村走出闻名世界的“侯氏制碱法”发明者侯德榜;马排村走出“太极皇后”高佳敏……这里的“大本厝”和“崇品旧居”两处古民居颇有名气。据《侯官志》载,“大本厝”为张睦后代张大本“设馆授业”之所。另据《萧氏族谱》记载,主人萧崇品授“五品军功”衔,是西汉萧何后人。这两处古民居分别建于清乾隆与清道光年间,是上街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两处古民居均用重达10多吨的大石板铺砌天井,如何搬运呢?普遍认为洪荒之力来自溪源之水。
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载:“龙潭山旁有屋数楹,祀张真人,俗称溪源宫。”溪源宫前面的溪由此得名,溪流26千米,流域面积208平方千米。传说潭里有蛟龙出没,兴风作浪,残害苍生。其实就是溪源溪造就了这片平坦广阔的肥土,故曰“福在水,利在水,其祸其弊亦在水”。溪源之水恰似邱阳溪畔萧氏族人的祖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许,冥冥之中的偶合,已泄漏的天机,提醒人们莫轻水患。
2001年,福州大学新区落户上街,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占地18000多亩,拥有9个校区、20万学生的大学城崛起,而潜藏在“龙潭”里的“龙王”也开始蠢蠢欲动,向不设防的上街扑来……
孽龙肆虐,闾里变龙宫
2005年10月2日,一条痛心的电文,惊动了省委,惊动了中央军委,惊动了党中央!
新华社10月2日20时35分电,武警福州指挥学校闽侯上街训练基地突然遭受山洪袭击,部队驻用的两幢民房被冲毁,165名学员被山洪冲走。
闻讯后,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时任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研究配合武警部队全面开展施救的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对灾情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打电话到抗洪第一线询问救灾情况,要求全力搜救失踪人员。中央军委等领导同志对人员搜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灾难降临上街!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蓝光笼罩的上街就像电影里喧染的鬼域。此时,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过程雨量,山洪引发的泥石流犹如猛兽扑向昔日的鱼米之乡,溪源、庄南、榕桥、联心、美岐、青洲、中美、岐安、岐头、蔗洲、马保等11个行政村和9所大学顿时成为水乡泽国,闾里变龙宫,到处险象环生。县、镇防汛指挥部值班电话铃声接连不断: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3名学生被困树上,急待救援!
捷阳高尔夫球场20多名职工被困在钻探机台上,急待救援!
数十村民被困在的几处小山包上,急待救援!
洪水咆哮着吞噬了良田、村庄,围困着来不及撤离的村民和学生……
溪源、庄南、榕桥告急!闽江学院告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告急!
形势越来越严重,防讯抗洪前沿指挥部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地发出一道道指令。要求沿溪的庄南、榕桥、美岐、中美、岐安、岐头、蔗洲等村的抢险队,连夜冒雨沿溪搜寻失踪人员,全力营救亲人子弟兵!全力营救受困群众和学生!
榕桥村超市老板余孟秋正在商场转移商品,突然妻子尖叫起来:“不要再搬了,那边有人喊救命!”他们立即提着应急灯循声找去,发现洪水中有人挣扎求救。于是,他们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先后共救起了4名武警学员,而自己超市的商品却被洪水淹没,损失20多万元。事后,余老板仍然自豪地说:“20多万财产换4条年轻的生命,值!”
一位被水浸泡得奄奄一息的武警学员被救起后,说了句“我腿伤了”便昏了过去。如果没有被及时救起,再挺几秒钟,他可能就坚持不住了。抢险队立即将他送往福空医院抢救。就这样,村民和抢险队共同努力,从洪水中救出10多名武警学员。
时间就是生命!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十几支抢险队奔赴险区险段,从2日晚到3日凌晨,经过36小时的奋力抢险救援,各支抢险队陆续传来好消息:
高尔夫球场20多名被困职工安全转移!
闽江学院被困树上3名学生被舟桥部队的冲锋舟救下!
……
送到各医院的21名武警学员全部安全脱险!
这一夜,抢险队从“龙王”血盆大口中救出受困群众、武警学员、学生近100人。
3日,解放军四总部工作组赶到福州,现场指导搜救和善后工作。经7000多名官兵、公安干警和当地干部群众连续50多个小时的搜救,至5日10时,共救出生还人员79人,找到遇难者遗体62具,尚有24人下落不明。血的教训告诉人们,孽龙一日不缚,水患一日不除,地处暴雨中心的上街就无法安宁!
人们对“龙王”洪灾惊魂甫定,2007年夏,“圣帕”台风又来逞凶。“龙王”曾以每小时175.4毫米的强降雨破闽侯历史记录,被称为“百年不遇”。而台风“圣帕”带来的降雨更加肆虐,闽江学院再度沦为泽国。校内最深水位达2米,道路阻断,路上行船;500多名师生陷入断水断电断粮的困境!
时任省委书记卢展工深夜乘冲锋舟慰问受困学生;紧接着视察水情的市委、市政府领导也乘冲锋舟来到学院。次日,省委有关领导同省教育厅、水利厅、福州市政府、闽侯县政府的领导,也乘着冲锋舟来了。
同学们抗洪救灾的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中央再次惊动!于是,中央下定决心,要彻底根治福州大学新区水患!次日,中央领导关于整治“福州大学新区”水患的批示迅速传到省里,并逐级传达到市、县,治理上街水患的决心就这样下定了!
长缨缚龙,铁下心治水
在两年时间里,中央领导做出两次重要批示,可见中央对上街“福州大学新区”水患问题何等重视。第二道批示传达到治水指挥部,正在施工的同志称这是第二道“圣旨”。他们以此表达对中央决策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个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坚定决心!
从气象部门了解到,上街大学新区地势平坦,三面环江,西面傍山,是我省暴雨中心区,由于防洪排涝设施落后,几乎年年汛期这里都受淹。要彻底解决洪涝灾害的困扰,治水必须从“堵”、“疏”结合转变为“治”、“用”结合。
兴建大学新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列入2006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高校的水安全如此“大动干戈、兴师动众”,在我省尚属首例,在全国也极为罕见。福州大学新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包括“一库一堤、二洞三站、三河四闸”,总投资14.9亿元,为大学新区提供水安全保障。
“一库”就是能拦蓄洪水,库容量2428万立方米的溪源水库;
“一堤”就是长14.476千米的闽江下游南港上街防洪堤,防护闽江洪水;
“二洞”即溪源泄洪洞和大清坑引洪洞,排泄超量的内江洪水;
“三站”即侯官排涝站、厚庭排涝站和葛岐排涝站,尽快排泄积滞的洪水;
“三河”即邱阳河、溪源江和轮船港,疏通汇流排水通道;
“四闸”是侯官水闸、榕桥节制闸、厚庭水闸和葛岐水闸,防止内外江交流。
溪源水库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骨干工程,坝高68.8米,坝顶长237米,主汛期可拦蓄洪水的库容1323万立方米。采用泄洪洞加上坝体溢洪道的组合方式泄洪,防洪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投资1.26亿元。由省水利厅直接负责建设管理。2005年底必须动工,2009年底必须投入运行,这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下的决心,也是党中央下的决心。
当时,已是2005年11月中旬,进入深秋初冬季节,天气渐冷,上街却热火朝天,一波接一波的领导前来调研,一波接一波的工作人员进驻。
“龙王”台风袭来的第二天,县里就取消了国庆长假,根据中央、省市指示的精神,抽调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主办人员组成上街“防洪排涝工程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任指挥部主任。
“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下拨,涉及到征地拆迁任务由福州市、闽侯县负责解决,项目所在场地的上街镇就成为决战的前沿。”时任上街镇镇长张世添说。
“中央财政先是下拨5000万,2007年‘圣帕’超强台风来袭,上街再度受灾,中央财政又下拨3000万,余下的钱由省财政承担。”时任县水利局局长、指挥部副总指挥邹光辉介绍道。
时任福州市市长郑松岩每一周都会抽半天时间,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到上街现场办工,督促工程前期工作。时任福州市副市长、闽侯县委书记杜源生,时任闽侯县县长高明每周都在市长办公会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不定期到现场指挥,研究解决工程征地拆迁的棘手问题,马上就办,当场拍板。
当时,省里给闽侯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在2006年春节前,完成拆迁任务;必须在拆迁期内完成工程项目设计,并进行公开招投标;必须在2006年元旦前开工!
这个“死命令”几乎无法完成,因为启动这么浩大的工程筹备工作至少也要一年半载时间,搁在再有能力的基层领导手上都是难题。有个从事组织工作的老同志说:“难就是考验干部魄力、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
几年后,参加这次征地拆迁工作的人员大都成长为县里的中层领导干部,他们在聊起这个话题时,不无感慨。
有的说:“当时报名参加这个‘敢死队’就是想拼一拼,从人才济济队伍中脱颖而出,对困难根本没有思想准备,现在回想起来确实羞愧,没那阵子历练,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有的说:“阿杜真是‘贼头胆’,难比登天的事都敢接,跟随这样的好领导,我们才会成长。”“阿杜”是闽侯人私下对杜源生的昵称,这里的“贼头胆”不是贬意,而是对有气魄、有胆识领导“最民间”的褒奖,因为他领导确实接地气。
设计中标单位是福建省水利勘探设计院,指挥部要求在一个月半内完成设计、预算、送财政审核,确保两个月内完成工程项目招投标。这对设计单位来讲,任务之重之急也是空前的。据说省水利勘探设计院调动了全院最精干的力量投入设计,工程师们夜以继日,日夜兼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两个月艰巨的任务在人们半信半疑中全部完成,这标志着一切准备就绪,工程开工已上“起跑线”。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决心与智慧,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中挖掘出连自己都未发现的潜能。
于是,中央的决心,省、市的决心和基层的决心,以及建设者们的决心已拧成结实的长缨,缚住孽龙指日可待!
直捣黄龙,跨越式前行
项目建设最难的是征地拆迁。处理不妥往往会引发群体性信访上访。然而,如此浩大的工程,从动迁到开工只有不足两个月时间,摆在指挥部面前的困难可想而知。
“接到任务后,我们马上群策群力想办法。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只有多替群众考虑,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用情工作,锲而不舍,才能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邹光辉说。
任务明确后,指挥部工作队联合征迁涉及村的两委成员进村入户,宣传政策,了解民意,做好征地拆迁的“前哨”工作。
如何赢得老百姓对征地拆迁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首要任务。做思想工作要讲究技巧,懂得把握“有利、有理、有节”原则,这一点很重要。正面宣传是必要的常规动作,主要宣传这个公益项目和开发项目不同。它建成后村民也受益,许多村民对政策是理解的,对赔偿是认同的,只要及时兑现赔偿、补偿费,拆迁就能水到渠成。
第一批签定拆迁合同并领回赔偿、补偿款、拆迁奖的村民,约占征地拆迁户数的六成左右,占征地总面积的八成多,首战告捷!这为县委决策的“边拆迁、边设计、边审批、边施工”超常规、跨越式工作思路打通至关重要的第一关。
遇到正面宣传收效不佳时,指挥部就改变策略,耐心说道理、细心算经济账。
“假如到了洪水泛滥季节,房屋、道路和生活设施三天两头被洪水冲刷、浸泡,房屋基础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环,久而久之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与其年年花钱费工加固、维修、清理水损水毁设施,不如趁早搬迁,彻底改变生产生活环境。”
“现在赶上政府投资防洪排涝工程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自己不掏腰包,政府集中安置,环境都市配置,还能收获一笔可观的拆迁赔偿、补偿、奖励,细心算算账,这一进一出,何乐不为呢?”。
经指挥部工作人员入情入理的一番说服,绝大部分村民动心了,达到“土地未征,思想先通”的目的。从而,为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宏盛酒业是拆迁对象企业,由于企业效益尚可,不少人对拆迁存在抵触情绪,拆迁工作遇到了阻力。对此,指挥部一边耐心疏导,一边向县里汇报。获悉情况后,县委立即派出林建善副县长带领有关科局深入工厂调研,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的诉求,充分考虑企业的合理要求,并提出酒厂征地拆迁的意见,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代表当场表示接受。于是,县政府很快做出会议纪要:一次性补偿企业300万,帮助企业搬到县城边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去。这样,双方皆大欢喜。
到2006年初,为期两个月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结束。同时,设计院方面也传来好消息,工程设计完成,并交付招投标。
2006年元旦,进入“决战”阶段的工地不放假。从溪源水库到葛岐水闸,偌大的工地车水马龙,热火朝天!那恢弘的场面,那磅礴的气势,那直捣黄龙的坚定决心和跨越前行的雄壮步伐,构成了一幅惊天动地、撼人心魄、可歌可泣的壮丽画轴……
2009年,大学新区上游溪源水库投用,对山洪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同年,榕桥节制闸完工,给山洪装上了“阀门”;2010年,邱阳河整治工程完工,开辟了另一泄洪通道;2011年3月,葛岐排涝站外移工程与上街防洪堤提前合龙,并建成投入使用;除了溪源泄洪洞和大清坑引洪洞还在施工外,其他工程都建成投用,大学新区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建成。这个防洪排涝体系能够防御闽江百年一遇的洪水,防御溪源溪50年一遇的山洪。
而今,无论是沿上街防洪大堤徜徉,还是顺溪源溪畔拾级而上;无论是登水闸坝顶畅迎江风,还是在二十四门桥上怀古念旧,无论是夜赏轮船港澄澈的月光,还是小憩邱阳河边垂柳树下……人们都会感受到那山、那水、那风、那村的妩媚、水灵和清新,惹人心醉、令人神往!
降龙伏波,河晏水清
大坝巍然屹立,水库碧波荡漾。站在坝顶,看高峡平湖,青山倒影,远眺防洪排涝体系每个单元的工程壮观景象,目睹短短几年间崛起的现代化水利工程,谁都会被眼前这借力自然而创造的壮丽美景所震撼!
“乱云渡,疾风狂,蛟龙腾,滂沱骤雨倾江,奈何我无恙。”这是诗社一位老人填词中的几句,他说:“自从防洪体系建成,洪水再也奈何不了我们了。”
上街防洪体系只是闽侯县水利建设大戏的一个经典缩影,在不久的将来,闽侯将陆续建一大批水利项目。
现在,纳入闽江下游防洪体系建设的竹岐、南通、青口等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在“万里安全生态体系”建设项目中,青口片区河道改造投入2亿元资金;荆溪片区河道改造投入5000万元;洋里溪改造投入3000万元。此外,投资3000多万元的甘蔗青岐排涝站基本建成。
省重点水利项目“一闸三线,北水南调”闽侯段的工程(包括竹岐取水至永泰莒口水库,莒口水库水供水青口)、福州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等,都相继建成。除了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投资外,县里每年都以巨资投入水库冬春修和除险加固。
今天,闽侯水利建设方兴未艾。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个个水利工程项目的相继竣工,一条条缚住苍龙的长缨也就越绞越紧,闽侯的水患将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从此,河晏水清,美丽如水将成为赞美闽侯的诗句。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侯》,本文稍有删节;图片来源于“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