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23: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安 葵



怀 怀

 

 

 

 

得知郑怀兴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剧作家,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我与怀兴于1981年相识,至今已有40多年了,但大多是在看戏和开会时相见。怀兴曾邀我到他仙游家里看看,阴错阳差一直没有去成。怀兴到我家大概也只有两三次,但他的诚挚、淳朴也给我老伴(她是医生,不是文艺界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告诉她怀兴去世,她感到很难过和痛惜。忘记从哪一年开始,每年春节前怀兴都给我寄来一盒水仙花。有一年,我的一个五六岁的外孙女到我家来,闻到水仙花的香味,说:“沁人心脾!”我们很惊讶她从哪里学到这个词,并且用得这么确切。后来每当水仙花开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外孙女这句话。今天,我不由得又想到“沁人心脾”的水仙花!并联想到王冕的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微信图片_20250516235438.jpg

2004年郑怀兴与台湾同行交流

怀兴从不张扬,从不到处炫耀自己。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怀兴去世后,我看到很多与他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朋友都表示沉痛的哀悼,足见怀兴的为人和他作品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之深。怀兴曾说:他读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乞丐》时,心灵受到震撼,“担心时间老人会把我所有的作品淘汰掉,那么我将在精神上沦为乞丐,一无所有!”说明他的写作,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而是要有长久的价值。怀兴的作品获得各种奖项是实至名归,我没有听到过怀兴为获奖而花过心思的事。此前已有多位专家和年轻的学者写了多篇研究怀兴剧作的有分量的文章,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学者把怀兴的作品作为研究当代戏剧的重要资源。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剧作家。

我写过多篇论怀兴作品的文章,但深感这些文章没有把怀兴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价值表述出来,可是今天也写不出更多的文字了!只撰写了一副挽联:

以史为鉴与古人心灵呼应点点男儿泪

振兴有我为当代戏曲放歌煌煌国士心

这是我对怀兴的一个总体的认识。

怀念郑怀兴怀兴写的多是历史剧,他说过,写《新亭泪》,与周伯仁同醉同醒,一起歌哭。其实,他写其他历史剧时,也都与剧中的古人心灵呼应。许多正直的耿介的古人,多是悲剧的结局,或者壮志未酬,怀兴为他们洒下同情之泪;有些古人,由于种种原因,违背了初衷,怀兴也为他们流下痛惜之泪。

微信图片_20250516235456.jpg

高甲戏《造桥记》剧照

但怀兴写历史剧并非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紧密联系现实。要为新的时代作出奉献,必须继承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怀兴的创作既是为了发挥历史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了戏曲艺术的振兴。怀兴曾说:“对我来说,此生已安身立命于戏曲,‘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甘为戏曲作吐丝的蚕,燃血的烛!”他曾为改变莆仙戏的处境而大声疾呼,他为莆仙戏和全国许多剧种创作作品,为振兴戏曲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怀兴心怀的是“国之大者”,他具有一颗国士之心!

多年赠我水仙花的人走了!我对老伴说,今年我要自己买几头,让“沁人心脾”的清气常驻心头,并以此表达对怀兴长久的怀念!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