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11:3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彦寿

 

朱熹为何推崇刘彝

方彦寿

朱熹1.jpg

光禄大夫彝公像图

 

刘彝,北宋闽中理学家。《宋史·列传》有其生平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还把他的事迹编入教材。

刘彝(1017—1086年),字执中,福州人,宋庆历(1041—1048年)进士,从学于北宋名儒胡瑷,深受其“明体达用”之学的影响,进而将这一儒家学说,“举而措之天下,润泽其民”的理念用于为官为民实践,政绩显著。史学家陈襄对刘彝的评价:“长于才而笃于义,政与学皆通达”。

刘彝理政与治政的突出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移风易俗,用医术治理巫术。担任赣州知州时,当地民众有病不去看医生,而是请巫师跳大神。为治理这种不良社会风俗,他采取了不少措施,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医易业,习俗遂变。

二、扭转弃婴恶习。知赣州时,遇上饥荒,民不聊生,还出现有人将幼婴丢弃于道旁的现象。刘彝命人在交通要道上张贴告示,呼吁境内民众收养弃婴,并以每天给每位婴儿发放广惠仓米两升的政策,鼓励领养。这一政策深得民众拥护,境内从此再无婴幼儿因丢弃而夭折的现象。

三、善于治水。刘彝是朝廷的都水监丞,尤其善于治理城市的下水道。北宋初年,赣州饱受水患。刘彝出任知州,根据街道的布局和地形,采取分区排水法,并建两个排水干道系统,从高到低自然导流,使城市积水、污水自然地排入江中。这种治水法,人称“福寿沟”排水法。为防江水倒灌入城,刘彝还根据水力学原理,在福寿沟出水口处,“作水窗十二间,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

下水道设施.jpg

下水道设施

刘彝的政绩,北宋时期已得到理学家的肯定。到了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他编辑的《二程遗书》中指出:“胡安定在湖州置‘治道斋’,学者有欲明治道者,讲之于中。如治兵、治民、水利、算数之类。尝言刘彝善治水利,后果为政,皆兴水利有功。”这说明,朱熹对能把正心诚意的心性之学,与治国平天下,以民为本的为政之道结合起来的人才,特别赞赏。所以,将其补入“遗书”。不仅如此,朱熹和吕祖谦还在建阳寒泉精舍编纂《近思录》时,把这段话原封不动地搬进了《近思录》。此书,正是朱熹在各地书院、官学讲学时所使用的自编教材。它是程朱理学的入门书,流传八百多年的经典著作。

在教学实践中,朱熹每每向学生讲到了刘彝:“刘彛治水,所至兴水利。刘有一部诗解,处处作水利说。好笑,熟处难忘。”(《朱子语类》卷第129)意思是,刘彝善于治水,他有一部解说《诗经》的著作,这本书有一个特点,凡是内容有水的地方,就解说得特别详细,让人过目难忘。他希望学生,能以刘彝为榜样,今后从政时,也能体用结合,造福天下苍生。

朱熹不仅对刘彝的人品推崇至极,对他的“明体达用”思想也注意身体力行。当地方官时,很重视水利建设。如,在南康军、浙东提举、漳州知州时,就把兴修水利视为“农事之本,尤当协力兴修”。特别是南康,朱熹修建的水利工程被后人称为“千古紫阳堤”。这个水利工程,和刘彜的赣州“福寿沟”遗迹一样,至今保存完好。

刘彝塑像.jpg

刘彝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