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朱子文化土壤 弘扬民族教育精神
——尤溪县中小学教育改革侧记
李密密
迎春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了朱子诞生地尤溪。有了一次近距离感受蕴蕴“文公”气息的尤溪中小学校园风貌的机会。
2013年,尤溪县实验小学“生命研究”课题,被福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启动这个研究课题的动因来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写的《学生生命安全读本》。学校通过小册子教育学生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同时,萌发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深层次的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保护自身生命上升到提高生命质量上来。学校成立了生命教育课题研究组,抓住小学生“养成教育”这条主线,以爱护生命为出发点,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的发展要求,引导同学使自己的“生命”全面充分、富有个性地发展。
吴章文校长对我说:“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在引导学生学习各门类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认识生命成长意义,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实验小学在落实生命教育理念中大胆尝试,采取了一系列阳光教学方式,如把以往的小课间活动,改革为“大课间活动”。活动时间安排为30分钟,项目有做广播操、绕场慢跑等,从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学校还要求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朱熹4岁时其父朱松指天对他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听了大惊,以为儿子长成后必成大器。从朱松父子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即便仅为4岁的儿童,就已经有了探知大自然奥秘的愿望。实验小学为了开阔学生视野,设置了“校外综合实验活动”课程,其目的是把孩子们引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解答“天上有何物”的疑问。
2012年,实验小学被福建省教育厅普教室列为福建省首批省级综合实践基地校。在我采访实验小学之时,同学们刚刚完成上半学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为“大自然——放飞生命的绿洲”。全校2600多名企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学生分组赴社区、厂矿、敬老院、商场等,开展参观访问、调查观察、扶助老人、义务劳动等活动。校外活动结束后,各活动小组要展示活动成果,编写《活动成果手册》。在吴章文校长办公室里,我翻阅了厚厚一大叠各年段各小组编写的《活动成果手册》。该手册制作美轮美奂,内容有:小组活动方案、活动过程记述、彩色照片、日记、感言、小论文等。我觉得,制作小册子的过程,就是一堂很好的动脑动手相结合的实践课。这种通过具体活动,以“体验”为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进而逐渐形成科学生命价值观的教学方式,不由地让人赞叹不已。
尤溪职业中专学校是尤溪“感恩教育”的示范学校。从2003年开始,学校以“成才先成人”的基本育人观为指导,在师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与育人目标中,明确“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的育人思路。也就是一年级抓好“守规范、学专业”的成型教育;二年级抓好“讲诚信、谋职业”的成人教育;三年级抓好“懂感恩、创事业”的成才教育。这条思路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从规范做人开始,直至养成感恩意识与创业精神,然后回报社会。
尤溪职专根据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设立由低到高5个层次的感恩教育内容,分别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国家、热爱大自然。这5个层次的教育内容,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新内涵,从传统的单纯对人的感恩发展到对国家、社会的感恩,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感恩,实现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有专家说,感恩教育有如生命的存在一样,必须具有“阳光,空气,水分”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分别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互依从,缺一不可。
尤溪职专不仅把感恩教育作为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首先要求老师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例如,上、下课主动问候学生,对为老师教学提供服务的学生(如收交作业、擦黑板)表示谢意,已成为老师的行为习惯。在校园里,激励优秀学生、“偏爱”问题学生、解囊帮助特困学生、嘘寒问暖寄宿学生、关心问候生病学生已成为风气。每年的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家长、老师、老人都会收到同学们真诚的祝福以及充满感激的问候。
尤溪一中的校训是:做有责任感的人。
朱子曰:“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性理精义》卷七)。朱熹认为学者首先要立志,树立明确高尚的志向,然后才有可能进步。尤溪一中经过几代教育人的共同努力,将朱子的“志”落实为“做有责任感的人”,并把责任教育做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化教学方式坚持下来。学校的“责任教育”分为6个层次,且层层相扣、缺一不可。它要求老师和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对生存环境负责。同时要求从我做起,从老师做起。“言传身教”在这里有它的特别意义——你必须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才有可能正身育人,才有可能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学生。一中校长吴思廉说:“人们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老师就是要爱别人的孩子,做好这个‘神’。我们办学理念十分明确,那就是:‘育人为本,爱生为魂’。”
当下教育界,提倡教师应具备的四种素养为:师德、师能、师风、师魂。师魂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这个最高境界体现在爱学生之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尤溪一中针对初中学生,在改教方面,探索出了“五学”教学模式。最早提出这个教学模式的是该校数学老师刘秀妹,她曾经参加福建省有关部门组织的《主导自主学习》课改课题组,然后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这一教学模式,先在一中试行,然后逐渐在尤溪县、三明市中小学推广开来。
“五学”模式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易以思”。“和易以思”出自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营造平易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它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尤溪一中在“和易以思”的基础上,提出“和易以学”理念,也就是“五学”模式。五个环节分别为:
目标导学。明确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效率取决你教什么,你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自主探学。鼓励学生“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创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颠覆性的改革。)
合作研学。自主探学之后,把学习当中产生的问题,放到桌面上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精神来释疑解难。
展示赏学。学生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每个同学的思维与学习方式不尽相同,通过展示,激励同学多思考,培养有思维能力的人。
检测评学。学习不能离开考试,考试可以反馈出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还没掌握。老师也可知道,学生学的最好的方面是什么,难点在哪里,还需要老师进一步辅导的是什么,以便做到教与学堂堂清、日日清。
“五学”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大课堂排排坐的格式,学生每6人编成一个小组,好、中、差相穿插,以便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五学”教学模式将最前沿的“先学后教”教学理念,嫁接到了饱含朱子文化元素的闽中之地,这种“接地气”的学习模式,对提高初中生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互适应度得到提高。
“五学”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始终明确教学目标;二要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展示赏学”环节中除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所谓的能力主要就是思维能力,也就是他的“学习力”,未来的成功教育,就是体现在“思维”二字上,老师就是要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教。所以说,“五学”模式对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与挑战,它促使老师去理论学习、实践学习,以适应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需要。
吴思廉校长说:“针对高中学生,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尽可能做到‘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与“无为而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一个体现在师生教学上,一个体现在国家治理上,它们应该是各自范畴里的最高境界。
政府重教、老师乐教、社会尊教是尤溪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是尤溪人民的骄傲,是一张无形的名片。在新形势下,尤溪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把建设教育强县作为实现“大县做成强县”的重中之重。县财政在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和法定经费支出的基础上,增加3个3000万(2013——2015年,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强力支撑,激发了民间助学的热忱。尤溪民间助学风气由来已久,自古以来,各村镇都设有“公田”,其收获是村落、宗族的共同财产,主要用于修桥铺路、兴办义学等方面的开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尤溪洋中籍的一位台胞蔡龙豪老先生回乡谒祖访亲期间,捐资80余万元人民币,以其少年求学时的恩师名义,在祖籍地建了一所小学。蔡老先生在台湾是退休公职人员,他用多年的积蓄和退休金捐助修建学校实属不易,这个消息在尤溪引起轰动,捐资助学之风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尤溪大地上再一次蓬勃兴起。县政府为了鼓励民间人士踊跃捐资兴学,决定每所学校接受民间捐资后,县财政再配套50%的资金,专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尤溪中仙乡商会在助学助教方面成绩斐然,我请县社科联主席郑再梨带我去采访中仙商会。在路上,郑再梨主席一再对我说:“你想要反映尤溪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就一定不能忽视蕴藏在43万尤溪人民群众中的思想文化涵养与尊师重教的民风民俗。”我感觉郑再梨说得有理,从朱子文化、朱子教育理念,一直到当下的素质教育,800多年来,尤溪人民就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教育,才让闽中大地上朴素的民风民俗与优良的道德传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中仙商会成立于2011年11月11日,至2013年底,有会员165名。中仙商人秉承“崇学、勤奋、诚信”之教义;履行“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之古训。他们事业小成之后,就热忱回报社会。名誉会长池英党,捐资120万元在他的母校中仙中学建立了一座图书馆。在图书馆落成典礼上,副会长卢学枝当场捐资20万元建设中仙中学塑胶跑道。2013年3月,商会会长张炜煜捐资80万元,兴建中仙中学校门。短短的3年时间,中仙中学得到家乡人的捐助就达300多万元(含县财政配套资金与社会小额捐助)。
社会热心人士捐资助学助教是一件大好事,只不过这是一种零散的捐助形式,恐怕难以一以贯之,而且还有可能留下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的遗憾。于是,中仙商会秘书长张义心萌发了商会下设“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想法。商会关工委成立后,可以为会员搭建一个献爱心的平台,把动员捐助变为主动捐助。商会关工委可以代管会员的捐助款,捐助款的本金都还记在每个捐助人的帐上,每年适时把捐助款生成出来的利息用来助学助教、奖学奖教。这一设想得到商会领导层和广大会员的认可与支持,2012年11月,中仙商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成立之时,关工委下设的助学助教、奖学奖教基金就达200万元。商会成立关工委并设立助学助教基金的做法为全市首例,得到省、市、县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认可和赞许。
在尤溪采风期间,这里的教育改革与尊师重教的讯息如温煦的春风一阵阵扑面而来。
2014年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引用了朱熹《春日》中的一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如果我们让这句诗回到朱熹诞生地尤溪,形容这里欣欣向荣的教育事业,并以此激发尤溪人民通过“格物致知”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万紫千红之美与道德文章之善交相辉映,在闽中大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我想,朱熹老先生闻此会相当欣慰吧。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尤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