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7 22: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许寿辉

 


“提篮小卖”话“东西”

 

  许寿辉

 


老树画画曾说:“吃茶读闲书,听雨看花落,念从心头起,风从眼前过”,此话不假,书是青山常乱翻,灯如红豆最相思,雨夜里,案头这本《语文干货铺》,且读且思,心灵仿佛被雨水洗涤,清新而湿润,一阵清风掠过,脑海里浮现的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那句著唱词:“提篮小卖拾煤渣……”,让人难忘,不禁浮想联翩!

书中记载,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未出仕前,家乡武夷山五夫里有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朱熹是以穷理致知、研究学问的人,他听了盛的话,很好奇,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反问朱熹:“你知什么是五行吗?”朱熹答:“我当然知道,不就是金、木、水、火、土吗?”盛说:“不错,你知道了就好办,现在我说给你听听,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属土。我的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只能装木和金,更不会盛土,所以只能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朱熹听后了一声说:“原来是这样!”

理学摇篮的“东西”,又何止于“提篮小卖”一一

相传,1192年9月,能文能武几起几落的辛弃疾,53岁那年重获朝廷信任,任“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主管司法与监察,相当现在集省纪委书记、高院院长、检察长于一身职务)“山中有客帝王师”,上任前,他便跋山涉水,专程来到考亭,向“铁哥们”朱熹问政两人亦师亦友,日本学者村上哲见评价他们是“万人杰”与“百世师”的交情,“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和一个敢作敢为的人的友谊典范”辛弃疾先后三访考亭,这年秋天的老友相会,后来又来了个文武双全的陈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南宋三位最具骨的巨子,相聚阳光明媚的麻阳溪畔,在“半亩方塘”前,谈儒论道,把酒抒怀,常常通霄达旦,如龙潜虎跃的三英图,生动、可爱、隽永……“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史上“朱张会讲”“鹅湖之会”,震古今,而这一次考亭的“三魁之会”,一个理学巨擘,一个词国泰斗,一个浙学领䄂,史书却记载不多,甚是遗憾!然而,通过典籍、文集、人物传记等的探赜索隐,披沙拣金,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圣贤智慧密码的……三人之间的研讨一如《诗经》所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自然少不了如何胜任“刑狱公事”的话题!据考证,讨论,是从孔子《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开始的,“乾鹊鸣鸠共晴昼”,一致认为,为官、为政者 ,当有审慎而精细思维,“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始终保持一颗先天一性的至善之心,尤为断案,“辨之明,则断而不差”(中庸·或问),务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偏不倚,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应有未来,切忌带个人感情色彩,将人一棍子打死……

临别时,在相送的渡口,朱子给了辛弃疾十二个字的赠言:“临民以宽,待仕以礼,驭吏以严……(《朱子语类》卷132《中兴至今日人物》载同时,语重心长告诉辛弃疾说,作为“军转干部”,到地方工作首先是要做到“两个转变”即性格由北方向南方,思维由治军向治民。辛弃疾如获至宝,奉为圭臬,在福建“刑狱公事”知福州任上躬耕践行,稽古爱民,视民如伤,陆续平反了冤错案,整顿了官风不正州学不端,解决了土地仗量、税收与海盗等系列问题,还设立“备安库”,用以济民为福州成“海滨邹鲁”建立了功业!

后来,送别的渡口被当地(建阳考亭破石村)村民命名为“侨心渡”实为“渡心桥”,木字旁改为“人”字,有仁者渡人之意。渡口那棵神奇的“抱佛”千年古樟,据破石村的老人说,也是当年当地民众为纪念朱熹而裁种的,是否与这段故事有关则无从考证,但已不重要了!时光荏苒起波澜,和光同尘今朝细品,这十二大字,遒劲郁勃,拔地参天,仍不失现实的思想张力……或许,这就是朱子心目中胜任“刑狱公事”的考亭秘笈或许,这正是今天我们讲的“法不禁止便自由”,“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这四个现代法治原则的前世今生!

历史,总是伏脉相连,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而今,这些沉寂闽北千年的“东西”,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时代,有如“半亩方塘”之涓涓流水,汇聚成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流向广阔无垠的“太平洋”

惟愿:“东西”走向南北,南北都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