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4 22:1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在辞典

    民国时期福建乡村建设运动 民国时期福建农村改良的事件。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福建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典型代表有长乐营前模范农村、福州西湖模范自治村、福州科贡乡村建设实验、福建协和大学乡村建设实验等。1928年3月成立长乐营前模范农村,时任福建省政府农工厅厅长黄展云兼任村长,根据《模范农村办理大纲》,实施政治、经济、教育、习俗等方面的改革试验,促进营前农村社会变革。黄展云力图建立自治模式的地方行政制度。同时开展田赋整顿;设立银行,进行财政金融改革;创办学校,重视发展乡村教育;禁烟禁赌、革除差役、整顿警政、编练民团、肃清土劣。同年7月,因福建国民党内派系纷争,黄展云受处分离职,黄良标代理村长。1929年6月,黄良标辞职,省政府民政厅又派黄端代理村长,模范村亦改属民政厅。9月,黄展云重新主持模范村事务,因多方掣肘,于次年春挂冠而去。1933年3月,营前模范农村被撤销,其辖区划归闽侯县管辖,次年划归长乐县管辖。1928年3月,闽侯县长欧阳英在闽侯县西门外西湖(今属福州市鼓楼区)设立“西湖模范自治村”。其内容主要有:调查户口,区分村闾,选举村长及闾长,实施农村教育,整理路政,组织人民自卫团等。1930年6月欧阳英去职,西湖村实验随之结束,成效甚微。福州电气公司在福州科贡乡(今福建农林大学附近)的建设实验活动始于1929年,主要包括推行农村电气化;改良水稻品种和耕作方法等农事;指导适宜副业,改良家庭畜牧业;扶植农村组织;普及教育等。1937年科贡实验陷入困境,不久结束。1934年,福建协和大学成立农村服务委员会,在闽侯县第三区辖区仙峰乡、五里亭及邵武故县乡进行农村改良活动,内容有普及文化教育、指导农民科学生产和组织各种合作社、设立乡村诊所和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移风易俗等。1941年福州第一次沦陷后,仙峰乡和五里亭的实验停顿。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大学迁回福州,故县乡的实验随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