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文廷式与台湾
汪毅夫
话说清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殿试后,照例是传胪仪式:皇帝唱名(宣读新科进士得名),侍卫传呼,一声高过一声,庄严得很。在现场参加“直播”的台湾进士许南英听得仔细,也记得分明:一甲第1名(状元)是吴鲁,一甲第2名(榜眼)是文廷式,自己名列三甲第120名,紧随身后的三甲第121名是俞明震,等等。当天,许南英填了一阕《传胪日戏赠同年吴肃堂殿撰•十拍子》,曰:“红杏枝头春闹,景阳楼上钟撞。晓日天门排玉筍,赞引词臣上玉堂。传胪姓字香。昨日敝裘行路,今朝衣锦还乡。閭面状头差一着,还是才人惜豫章。八闽天破荒。”这里,“还是才人惜豫章”一句应该划上重点:文廷式是江西萍乡人,萍乡旧属豫章郡,故“豫章”指文廷式;一甲第2名文廷式和一甲第1名吴鲁,如榜之双眼,自是才智相当,而文廷式名次稍逊一着,台湾进士许南英为“状头”吴鲁赞叹、也为“才人”文廷式“惜”叹也。
几年后,1895年割台祸起,许南英在台湾参与编练和率领义军,参加备战和实战,扺制日军占据台湾。许南英坚持抗战直到台湾全岛沦陷,为避日人缉捕始离台内渡。俞明震时在署理台湾巡抚唐景崧幕中,曾参与策划拖延“台湾交割”时间的活动(拖延也是一种抵制),却随即与唐景崧一样“仓黄内渡”。文廷式作为在朝廷任职的廷臣,曾同在台湾的唐景崧“往返电商”,亦心急如焚,为台湾虑、为台湾计也。文廷式《闻尘偶记》所记当年史实,及其对唐景崧、刘永福等“致命之士”的批评,切实而中肯。其中“刘永福既逃之后,有土人简大度(狮)者尚与倭人数战,其事未详,俟他日访诸台人,当为补录,以继刘献廷之记郑氏也” 一语很可注意。用今天的话说,文廷式有仿效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记录有关郑氏的口碑,“访诸台人”做口述历史,以记录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计划。以一代才人,成此计划,其文献价值当不可估量也。不知其是否成书、书流于何处?
近读毛静《近代江西藏书三十家》(北京,学苑出版社2017年8月版),知文廷式作为“近代江西藏书三十家”之一,其知过轩所藏书、稿,大部分归于易培基外甥李玄伯(宗侗)所有,“1949年李玄伯渡海到台湾,藏书也同时运抵。1974年李氏去世,藏书再次出售,其中善本和明刊本归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大部分古籍则归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其中就有文廷式《知过轩谭屑》和《知过轩日录》,至今庋藏宝岛”。文廷式生前藏书,大部分曾“运抵”台湾、部分尚“庋藏”台湾,这也是文廷式同台湾的一种缘份。
(作者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