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福建光绪壬午乡榜与台湾
汪毅夫
清光绪八年,福建举办壬午科(1882)乡试。是科录取举人91名,其中有台湾举人7名:蔡国琳(台湾即台湾县)、陈大猷(台府即台湾府学)、陈浚芝(新竹)、张宗华(嘉义)、林启东(嘉义)、余绍赓(台北)、王蓝石(台县即台湾县)。 这里涉及台湾举人保障名额的话题。清咸丰年间,台湾进士施琼芳有《台郡增广学额中额志略》。按照他的说法,“台湾建学以来”,福建乡试台湾举人保障名额的递增情形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1名,雍正十三年(1735)增至2名,嘉庆十一年(1806)增至3名,咸丰五年(1855)至咸丰八年(1858)“四年两增,遂臻倍数”(其中,咸丰五年增至4名,咸丰八年增至6名)。实际上,施琼芳漏记了一项:道光八年(1828),闽浙总督孙尔准奏准台湾“另编田字号中额一名”。清代咸丰年间台湾举人保障名额乃从4名增至7名。这个规模大体保持到清光绪年间,福建光绪壬午乡榜的台湾举人也恰成七名之谱。另据清乾隆年间台湾凤山县学教谕朱仕玠的《额定乡试中式》, 台湾举的保障名额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至雍正七年(1729)间曾被撤销,而这31年间福建举办的12科乡试,“台人无一获隽”。于今视之,台湾举人的保障名额刺激了台湾教育水平的提升,随着台湾教育水平的提升,台湾举人的保障名额又当逐步递增、而不是撤销。另外,据实描述其递增的情形是必要的,不能止于“康熙年间设定了台湾举人的保障名额”一语。 福建光绪壬午乡榜里还有林群玉(林琴南)、陈衍(陈石遗)、方家澍(方雨亭)、郭名昌(宾石)、林鹤年等多人同台湾有密切的关联。林琴南于1867—1869、1878.10—1878.12.两度寓台,都三年有余。林琴南诗、文中有数十种涉及台湾。陈石遗于1886.9.—1887.12.到台,在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中“掌记室” 。陈石遗后来还曾修改梁启超台湾诗稿,“中言台湾事有误者为易数处,任公至喜” 。方雨亭中举后曾游于唐景崧幕,是台北牡丹诗社社友。 1892年中进士、点翰林。方雨亭有姐适台中雾峰林家,光绪某年节死,雨亭赴台治丧,居留越旬。郭宾石是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郭柏荫之子,中举后于1886—1895年先后游于刘铭传、唐景崧幕。林鹤年幼年随父寓居淡水,1892年再度到台游于唐景崧幕,在台湾交遊甚广,是台北牡丹诗社社友。
附带言之,福建光绪壬午乡榜里的台湾举人林启东、陈浚芝后来于 1886、1898先后成为进士;蔡国琳中举后曾在台南延平郡王祠内开馆授徒,是后来成为进士的汪春源、许南英的师友。
(作者汪毅夫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