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阵地”前的追思
李 玲
本文作者在“钢铁阵地”前留影。
几个月前的一个夏日,我随同上个世纪60年代入伍的上海老兵重返“第二故乡”福建晋江围头“探亲”。踏上当年硝烟弥漫的土地,看到掩体上“钢铁阵地”四个白色大字依然光彩夺目,不禁感慨万千。记得,那是1963年夏天,“八二三”炮战5周年之际,我奉命带着毛刷和一桶白漆,登梯爬上约5米高的海岸炮掩体大书“钢铁阵地”四个字。光阴流逝,但字迹犹存。60年前那场雷霆万钧的炮击金门之战,又浮现在眼前。
万炮惩美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62年入伍时,战备动员的第一课,是曾把红旗插上厦门岛的华东战斗英雄邵元林,他为我们这批城市学生兵绘声绘色地讲述“八二三”炮击金门惩美蒋的战例,鼓舞和激励我们戍守海疆献青春。
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半,晋江围头至厦门何厝百里间海空,云霞燃烧。突然,震耳欲聋的火炮声从大陆一方响起,随着“哗哗哗”的声响,台湾海峡火光冲天,两岸灯光熄灭,漆黑一片。近两个小时的炮击,我军发射炮弹近三万发,打得蒋军喘不过气……
开始,有的民众还以为是夏天打雷,后来才知道,这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部署指挥的一次炮击。“8.23”只是炮击金门的首次行动。炮战前,中央军委命令叶飞拟定作战方案,在福建沿海部署17个炮兵群,约450门火炮,海军、空军进行配合,以掌握台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同时,动员数万民兵和群众支前。从8月23日至10月5日,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驻军及军事设施进行了多次炮击,击毁击伤蒋军飞机37架、舰艇24艘、各种火炮30多门、车辆24辆;摧毁仓库、油库等军事设施327处,通讯设备、雷达等7部(站);蒋军官兵伤亡7000多人,其中3个将领被击毙。我军炮火有力地控制了料罗湾,抑制了美军军舰对蒋军补给船的护卫,使之失去了后援,蒋军士气大挫。
为什么毛主席要亲自指挥这一战?翻阅军史资料方知其中之“奥秘”:一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统一中国”的坚强决心和钢铁意志;二是打击、扼制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三是粉碎美帝分裂中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另外,也为了反制当时苏联要在中国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大国沙文主义。
钢铁铸丰碑
在围头前沿翠柏丛中,矗立着一块由朱德元帅题铭的“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这座丰碑记载着他为国捐躯的不朽功绩。
安业民,1957年3月入伍,在旅顺当一名海军海岸炮兵瞄准手。1958年夏,由于战备需要,他被挑选随海岸炮兵部队来到福建前线。“八二三”炮战打响,安业民所在的海岸炮连以高昂的斗志,与围头参战民兵并肩战斗,按照上级指令,将一发发炮弹射向金门蒋军。蒋军也回以炮弹,一颗炮弹在安业民炮位上空爆炸,弹片击中岸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燃起大火,火炮、炮位左侧的数百发弹头和整个阵地受到威胁。安业民坚守炮位,沉着应对,快速地将炮身向隐蔽壕转移。火舌烧着了他的海军衫,伤及脊背和胳臂,他咬着牙,忍着痛,把炮身安全转移到隐蔽壕,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由于全身烧伤面积达70%,他陷入昏迷。女民兵小洪背起他,将他送到战地卫生所包扎抢救,还在他耳边哼起他平时爱听爱唱的《海岸炮兵之歌》,他渐渐苏醒了。裹着绷带的安业民,又登上炮位,向蒋军阵地发射炮弹。他坚持了约40分钟,再一次被送往战地卫生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这一天是9月9日,安业民时年21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在这场“炮战”中,福建前线军民中还涌现出“一机打三机”的空军英雄杜凤瑞,“英雄三岛”民兵英雄洪顺利、洪秀枞、许丽甘,厦门何厝“英雄小八路”……炮战后,由13名“红领巾”组成的“支前小分队”的事迹被拍成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后来成为中国少先队队歌。
炮火变焰火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八二三”炮击金门之战,是我军作战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们进行革命教育的经典之作。这段史实,凝聚着英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忠诚祖国,不忘使命,砥砺前行。
“八二三”炮战结束后,全国上下掀起向英烈学习的热潮。上海、山西、山东及福建各地纷纷派出慰问团,到福建前线部队慰问参战官兵。慰问信像雪片一样飞来,极大地鼓舞前线官兵戍守海疆的决心。全国各地民众在这一热潮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许多青年,包括大龄青年,纷纷投笔从戎,踊跃参军。
对福建前线参战官兵的慰问与激励,还来自中南海。我记得,1968年仲夏的一天,正是“八二三”炮战10周年,“钢铁阵地”上的陆军某部四连和海军观察哨的官兵,收到了从北京寄来的一包种子,里面有葵花籽、蓖麻籽和辣椒籽。后来大家知道,这是毛主席在中南海住地亲手种植的各种植物的种子。官兵们激动万分,深知这包种子的分量与意义。它饱含伟大领袖对战地官兵的厚爱与希望。官兵们十分珍惜,在战地沙石夹缝中埋土、松土,用石子围起几快小菜地,一开春即播种,浇水,施肥,每天照料呵护。秋天,向日葵、蓖麻和辣椒,都结出了果实。陆军某部四连和海军观察哨官兵们以此为动力开展共建活动,双双被评为“坚守海疆模范先进单位”。老兵退伍后,他们还把种子带回家乡,播撒四方,开花结果。
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88年春节,金门—厦门出现了历史性的一幕:“昔日的炮火,今日变焰火”。正月初一晚上7点35分,昔日的前沿阵地厦门何厝,军民们燃放一簇簇五光十色的礼花,海峡对岸的大金门,也腾起绚丽多彩的焰火。两岸焰火燃放持续了35分钟,居民们隔海观赏,欢度佳节良宵。一位回大陆探亲的台胞激动地说:“看到这焰火的情景,真叫人高兴哦!过去是炮火,今天是焰火,真是变化大啊!”笔者夜不能寐,连夜写了一篇小通讯《炮火变焰火》,发往《解放军报》,报告这一历史性变化。
如今,又一个30年过去了。“八二三”炮击金门之战也过去了一个甲子。这60年间,金门与大陆的联系、来往愈益热络。2018年8月5日,晋江向金门供水,解决了金门百年缺水的大问题,翻开了金门与大陆同胞休戚与共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