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4 16:3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郑剑文

台南谒延平郡王祠



台南延平郡


2010年5月,我背着族谱跨过了台湾海峡,续就了一段疏远了几个世纪的情缘。

我这次去台湾,是参加福建省首次组团赴台进行文化经贸交流活动,活动中一项内容是在台南举办海峡两岸族谱文化交流展览。因家中珍藏着一本清光绪年间的族谱,里面记载着明清两代南安石井郑成功家族多次迁台的史实,故有幸恭逢盛会。

  在台湾岛的那些日子,我的心情如那晴热的艳阳持续高温。从金门岛到赤嵌城、从安平古堡到延平郡王祠,接待方的盛情款待让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沿途的所见所闻也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作为郑氏后人,有关郑成功的传奇故事更是让我引以为傲。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台湾岛,但所到之处似乎并不感到陌生,这或许是因我常神游这个地方的缘故吧。

  说起来机缘巧合,我父亲生前曾在故乡石井延平郡王祠做事,负责台湾郑氏宗亲回乡谒祖的接洽与书信往来,与台南延平郡王祠常有联系,那本发黄的族谱便是两岸郑氏亲缘关系的见证之一。那时两岸关系时紧时松,与台湾郑氏宗亲的联系也时断时续,父亲一寻找到有关族亲的线索便欣喜不已。台湾郑氏宗亲曾邀请父亲往台寻亲,然而那时通往台湾的路真的比蜀道还难上几倍。或许过于劳累,一天清晨父亲在整理族谱资料中突发中风,倒在了延平郡王祠里,许多记忆因此被清空。父亲卧病在床的那几年,常念叨病好了要带族谱到台南延平郡王祠去拜拜国姓爷,去会会失散的宗亲,这个愿望成为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憾。这次,我带着那本凝聚着家族几代人心愿的族谱走进台南延平郡王祠,我的心情有几分惶恐,几分沉重,我不知道是否能够圆父亲生前那个夙愿。

  到了台南延平郡王祠已是午后。位于台南市开山路的延平郡王祠又称成功庙,这是台湾第一座官方所建的祭祀郑成功的专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民众追念他开台治台功绩,自发建庙祀之,最早称为“开山王庙”。

  1874年,日本就有觊觎台湾之意,清廷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督办海防事务,为让军民“知忠义之大可为”,沈葆桢奏请朝廷准建郑成功祠,让民间公开奉祀,以藉扬忠烈。翌年,清廷准奏:“前明故藩朱成功仗节守义,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祷辄应,尤属有功台郡。著照所请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并予追谥‘忠节’”。清廷如此开明实属难能可贵,对郑成功如此褒扬更是出乎所料,专祠称“明延平郡王祠”,那是在原开山王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从此祭祀郑成功活动从民间转向官方,每年的春秋两季官方皆在此定期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台南延平郡王祠既是官方祭祀郑成功的场所,也是台湾郑氏族人维系族谊的地方。此处古木参天、青瓦朱墙,那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宫殿式古建筑蔚为大观。我在参观的人流中穿梭着,我的思绪也在岁月的烟云中穿越着。王祠规模之大,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有些纳闷,郑成功是南安石井人,而故乡的延平郡王祠相比之下却显得寒碜多了。

  我在台南延平郡王祠的回廊里默然穿行着,山门上镌刻着“忠肝义胆”四个字分外醒目。在这里我始终感到有一股荡气回肠的忠义之气。后殿为太妃庙,祀郑成功生母田川氏。走廊两侧祭祀着在历次海战中阵亡的忠烈之士,我携带的那本族谱就有多位先人在澎湖沉海而卒的记载,只是因何而殁不详,族谱是清末重修的,关于那段记忆应该不敢详录,我想那时郑氏族人或许还没走出清王朝的阴影。我虔诚地鞠了一躬,我不知道我的先祖是否也在此列阵亡忠烈灵位之中。

  王祠的天庭中有几行苍劲的翠柏静默着,就如守护着一段尘封的历史。正殿里悬挂了许多今古名人对联,从清朝的沈葆桢、刘铭传、唐景崧、梁启超,到近代的张学良、白祟禧、蒋介石等都撰联赞颂郑成功的非凡功绩。而蒋介石所题的匾额:“振兴中华”,其中就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郑成功作为开台圣王,凡新到台湾履任的政要依例是必须前往拜谒的。1950年,也就是蒋介石逃到台湾的第二年,蒋介石来到了台南延平郡王祠的山门外,此行他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他突然感到他与郑成功的际遇有几分相似。就在他嘘叹迟疑之间,下属揣摩到他的顾忌,就悄然地把郑成功的神像转移到别处,因为民间早就有“王不见王”的说法。从此郑成功的神像就在台湾民间流落半个多世纪,直到2008年二月神像才重新安座在台南延平郡王祠的正殿上。

     在台南延平郡王祠管理处,我拿出族谱与工作人员言明来意,希望能找到有关在台湾的郑氏族亲的线索,这也是我此次台湾之旅的最大心愿。 听父亲说,清初的那次大迁移先祖也是背着族谱过海峡的,只是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已事是人非了,岁月是否也淘掉了那本血浓于水的郑氏族谱?族谱交流,本该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在两岸族谱交流展览现场,我守着那本凝聚着家族几代人渊源关系的族谱前,心里充满着期待。然而,在络绎不绝的人海中,有些人在族谱前驻足不前,一番嘘叹后离去;有的人捧着自家的族谱上前仔细查对,却难与我带的那本族谱对上号。我试着与工作人员沟通,希望能找到曾与我父亲有书信往来的宗亲,但工作人员也歉意地摇头。我是背着族谱过海峡的,看来也只能背着一份遗憾过海峡了。于是,在郑成功神像前,我虔诚地点燃了三炷香,为了我的先祖,为了一个英雄,也为了一个未酬心愿。  



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相聚延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