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5 16:3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锦才

印象台湾(续)


台湾风光(最高处为101大楼)



小城斗六

云林县的斗六市,人口约10万,是座不折不扣的小城。虽然只是路过,借宿一夜而已,却引发笔者的浓厚兴趣。

兴趣之一,我不知道为什么取“斗六”这样一个乡土味极浓的名字,只能猜想:或许是因为云林乃台湾最大的农业县,早先斗六又是粮食集散地,买卖双方需要斗量;或许与天象有关,即有颗“胸襟磊落,行侠仗义,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斗六星”;或许与一首看手相的闽南童谣有联系,即所谓“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总之,作为闽南人,无论是听还是说“斗六”,我都有一种亲切感。

兴趣之二,听导游介绍,斗六是著名歌星邓丽君的家乡,这让我想起她所唱的歌《小城故事》:“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这首流传两岸的歌是不是为斗六而作?我不清楚。但听说,邓丽君还有一首歌《小村之恋》:“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冈,依偎着小山村”,唱的就是她的家乡田洋村。

晚饭之后,与同伴一起逛街。比起刚刚到过的台北与新竹,作为云林县所在地的斗六,给人的印象有点“土”,但充满小镇风情:房子较低,街道较窄,两旁的店铺多有骑楼,路人通话基本上是闽南语。

走进一条旧街巷,房子老迈,却颇具特色;来往行人不多,但都很悠闲。街道的拐弯处有座庙宇,香客进进出出。一看,上书“福德宫”三个字。同伴问我,这里供奉的到底是哪路神仙?我说,估计是土地公,即福德正神,因此还应该有副对联:“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为了看个究竟,我独自走进庙里探视,殿前的对联果然是我所说的那一副。看来,台湾的土地公庙,并不仅限于乡下的田边地角,城里也有。此次一路走来,就看到不少,可以说是一大特色。难怪这些年来厦门仙岳土地公庙举办福德文化节,台湾去了许多信众,有时甚至超过千人。

夜里,因为旅馆的房间临街,比较吵,尤其是不时传来的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让人难以入眠。第二天起来,拉开窗帘,发现不远处是个火车小站,一列普通而旧式的火车正缓缓地驶过。

清晨,走进斗六的一条街,看见有卖蔬菜、鸡鸭、鱼虾、牛羊肉的,里面既有固定摊点,也有路边临时摆放,很像大陆的“农贸市场”。笔者于是又来了兴趣,走近前用闽南话与摊主、“农妇”攀谈,了解行情,并得到对方的回答。例如:条肉每市斤120元,萝卜两根50元,熟食“鸡卷”一条40元,活虾一市斤120元,等等。说的都是台币的价格,似乎并不太贵。

走出市场,在返回旅馆的途中,看见一个中年和尚,身披黄色袈裟,手捧一个圆钵,静静地站在街边化缘。再走不远路,有个残疾人,正在行乞。这是入台后第一次所见,并不奇怪,斗六毕竟是座小城。但有点遗憾———这里是邓丽君的故乡,却没能看到她留下的印记。

台南访古

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等历史名城比较,台南的“辈分”无疑要低很多,即使是在一水之隔的福州或泉州面前,也显得“嫩”了些。然而台南却毫无争议地坐上台湾古城的头把交椅,它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密切关系更是别的城市难以企及。

游台南,不能不去“明延平郡王祠”。那里是纪念郑成功的地方。早在这位民族英雄病逝不久,台湾人民就建庙祀之,称“开山王庙”。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船政大臣沈葆桢奉旨到台湾督办海防事务,建议将祭祀郑成功的规格立为国家祭典。朝廷准奏,指出“该藩仗节守义,忠烈昭然”,追谥为延平郡王,并拨款重建祠庙。身为福州人的沈葆桢让有关部门从家乡聘请能工巧匠,并运去材料。因此,延平郡王祠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福州特色。

郑成功是明末抗清的代表人物,沈葆桢之所以要建议清廷以国家的规格祭祀,是因为他要让台湾军民“知忠义之大可为”,而这样做对巩固政权是有利的。其实,康熙皇帝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在郑成功遗体运回南安故里下葬时,就曾写下对联予以表彰:“四镇多离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延平郡王祠的山门,悬挂匾额“前无古人”,乃卢绍昌所题,此公的落款是“武平知县补同知”。笔者起初感到纳闷,为什么台南的郡王祠匾额会是武平知县所送?后来想到,送匾的那年,即清光绪元年(1875年),台湾属于福建。武平与台湾同为一省,卢绍昌敬献匾额也就顺理成章了。

延平郡王祠的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郑成功塑像,他头戴王冠,身着明代服装,器宇轩昂。据说1950年,刚从大陆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曾去延平郡王祠参观,有部属依据民间“王不见王”的说法,事前将郑成功的塑像迁出。这一迁,长达半个多世纪,直到2008年,重塑的金身才又回到郡王祠。

后殿中间安放的是郑成功生母田川氏的塑像。这位日本女子嫁给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后来随丈夫回到了中国,不料却死于清军攻打安平之役。这件事极大地刺痛了郑成功,使他更坚定抗清的决心。郡王祠除了主祀郑成功,还配享一些郑成功的部属,如海澄人甘辉,被誉为“五虎将”之一,他的神龛就在门厅的一侧。

郡王祠的右侧上方,有个纪念郑成功的展馆,陈列着他的画像、书法以及收复台湾的有关文物,最让我感到兴趣的是郑成功行辕场面的复原雕塑,它的依据是《梅氏日记———荷兰土地测量师看郑成功》。日记写于1662年5月4日。内中写道:“(国姓爷)年约四十岁,皮肤略白,面貌端正,眼睛又黑又大,那对眼睛很少有静止的时候,不断到处闪视”,“(国姓爷)胡子不多,但长及胸部。说话的声音很严肃,咆哮又激昂”。这位荷兰土地测量师曾目睹郑成功大军经过鹿耳门登陆台湾。5月4日这天,他带着荷兰长官求和的信面见郑成功,两天后荷兰人投降,他成为俘虏,但郑成功将其留在身边担任翻译。他的记载为我们留下郑成功的真实形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游台南,第二站是安平古堡,最初为荷兰人所建,称“热兰遮城”,乃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的政治中心。当地人叫“红毛城”或“番仔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以故乡之名改称安平城。日本占据时毁去原有的建筑,盖起了红砖平台与海关宿舍。抗战胜利后,重新被命名为安平古堡。如今这里有郑成功铜像、古炮与古堡纪念碑,还有1975年才建的瞭望塔。

站在瞭望塔上眺望,是蔚蓝色的台湾海峡。遥想当年,从厦门出发的郑成功部队战船,应是何等的浩浩荡荡,威武雄壮!

古堡的纪念馆陈列着许多文物,值得一看的是郑成功与荷军总督揆一当年签署的协议书,它包括荷兰文本与中译文本。纪念馆的南面有一堵残墙。墙上老榕攀爬,红砖斑驳,还有一个小门,据说是郑成功下令开的。面对残墙,令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

台南还另有一座古堡,最初也是荷兰人建的,称“普罗民遮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为“赤嵌楼”,并以此作为全岛最高行政机构。清同治元年(1862年),因大地震被毁,后来陆续恢复。城堡下,有九座并列的龟载石碑,乃乾隆皇帝所赐。楼前的中心广场,有座群雕,反映的是当年郑成功接受荷兰人投降的情景。据台湾导游阿翔介绍,原来荷兰军的统帅揆一是跪着向郑成功献投降书的,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向荷兰购买武器(舰艇),应对方的要求,揆一的下跪改为站立。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如果属实,是中国人的宽宏大度,还是因某种压力而为之?很值得玩味。

作为古城,台南还有全台首学孔庙,更有众多的庙宇。那天吃过晚饭,我独自逛街,在下榻酒店前的成功路段,接连看到了大观音寺、兴齐宫与兴尊宫。兴齐宫敬奉的是大道公,姓吴名,北宋时代人,生前悬壶济世,救人无数,称吴真人,死后被尊为神,历代皇帝对他不断加封,直至“保生大帝”。台湾的大道公庙都是从福建的龙海(或厦门)的慈济宫分灵的。我发现宫里挂着陈水扁送的匾额,上面是“厚生泽民”四个字。台南乃陈水扁的老家,他给宫里送匾额并不奇怪,但对照其为官贪婪的表现,这块匾额无疑成了一个讽刺。

第二天清晨,散步至台南公园,返回时,发现一座寺院,即西华堂。其建筑不像台湾多数宫庙那样金碧辉煌,而是朴素无华的三合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寺内墙边有块“垣墙碑记”,上面刻着“昭和十五年”字样,“昭和”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年号。掐指算来,那块石碑是1940年立的,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

游古城台南,我还看到庙宇与坟墓紧相连的场面。那是在安平古堡之下,天后宫的前面,隔着马路,有一大片坟墓,密密匝匝,看不到边。就在坟墓的团团包围下,一座冠以“万应祠”的宫庙却安然地建在那里,许多老人在庙前打牌。只见他们一个个悠然自在,很投入,也很放松,似乎并不把身边的“另一个世界”放在心上。

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我说不清楚,但留下的印象却很深,直到从宝岛回来多时的今天,还是禁不住要把它写下来。

难忘垦丁

那天去垦丁,我们从高雄乘车出发,途中大约用了近两个小时。

垦丁的本义是“开垦的壮丁”,清光绪年间,因许多客籍粤人到此垦荒而得名。它位于屏东县恒春镇南部。1875年,钦差大臣沈葆桢曾到此巡视,发现这里地势雄伟,攻守皆宜,气候凉爽,四季如春,遂上奏朝廷,设县筑城,取名恒春。我们途经时,看见城外有座雕塑,造型是把三弦,不知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恒春半岛有两个著名的岬角———鹅銮鼻与猫鼻头。据导游介绍,途中看到的那块礁石,形似船帆,与鹅銮鼻的得名有直接关系。原来,当地排湾族所说的“帆”,与闽南话的“鹅銮”相似,而“鼻”则是指突出部。鹅銮鼻东临太平洋,西近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鹅銮鼻有个公园,建在临海的一处山坡,园内青草萋萋,树木茂密,还有座“福德宫”(即土地庙)坐镇其间。下车后,我们缓步走向山坡上的开阔处。那里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刻着“鹅銮鼻”三个大字,背面的碑文相当模糊,估计是介绍性内容。然而不知为什么碑文的落款处被抹去六个字,时间也被涂掉,难道有什么历史背景吗?

石碑的对面高处,是鹅銮鼻灯塔,它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年后,因为甲午海战失败,台湾割让给日本,清军从鹅銮鼻撤退时,恒春知县下令将灯塔炸掉。1898年,占领台湾的日本人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空袭鹅銮鼻,灯塔再次被毁。1962年,台湾有关部门予以重建。

现在的鹅銮鼻灯塔,通高24.1米,全身呈乳白色,屹立于海岸之上。据说是“远东最大灯塔”,夜里每隔10秒,会自动闪亮一次,光线可达20海里处,其壮观场面可想而知。

离开鹅銮鼻,前往猫鼻头。这里是恒春半岛的东南岬,它的一边是巴士海峡,另一边是台湾海峡,与鹅銮鼻构成了台湾的两个最南端。

走进公园,迎面飘来悠扬的歌声,是一男一女、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人在服务处演唱。他们是谁?会不会就是排湾族?我没有问,而是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岸边。站在那里环顾四周,蓝天、白云、绿树、碧海,尽在视野之内,令人心旷神怡。

猫鼻头的得名,也与石头有关。那是一块珊瑚礁石,就在我们所处位置的下面不远处,据说是从上面滚落下海的。人们觉得它像一只猫,又位于岬角的突出部,便称它为猫鼻头。我俯视那块被海水不断拍打的珊瑚礁石,怎么看也不像猫,于是提出质疑。有位同伴笑着说,那只是一种称呼,人家说像什么就是什么,你又何必那样较真呢?

的确,旅游不是考察,更非做学问,图的是一种轻松与快乐。我终于走出钻“牛角尖”的误区,愉快地结束垦丁之游。

高雄一瞥

这次到台湾,虽然多次进出高雄,并住了一夜,但所看的景点太少,印象不深,只能说是匆匆“一瞥”。

高雄有个景点,叫“打狗英国领事馆”。起初觉得很怪,怎么起个这样没文化的名字?读了介绍才知道,“打狗”是原住民平铺族对领事馆所在地一带的称呼,意思是竹林,它的发音与汉语的“打狗”差不多,英国领事馆建在那里,当地人便称之为“打狗英国领事馆”。听说高雄港最早也叫“打狗港”。日本人占领台湾后,觉得“打狗”的名字不雅,改称高雄,因为日文的“高雄”与“打狗”的发音相近。

“打狗英国领事馆”地处高雄港北岸,背靠鼓山,三面临海。

导游告诫说,领事馆旁边有座庙,乃祭奠亡灵之地,不要进去,以免带来晦气。路过此庙时,我侧过身看,只见上书“十八王公庙”。心想,旧时我们乡下,几乎村村都有王公庙,老百姓把“王公”视为保护人畜平安的“境主”,并不可怕。继而想,“十八王公”会不会是为抗击外敌入侵而牺牲的人呢?老家惠安涂寨镇有座寨主宫,供奉的神明,就是抗击倭寇的戚家军将士。

过了十八王公庙,就是打狗英国领事馆。历史告诉我们,1858年天津条约与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被迫开放台湾的通商口岸,其中就有打狗港,英国人最先在这里建领事馆。现在人们看到的这个旧馆,为红砖木构回廊建筑,始建于1879年,号称台湾第一座西式建筑,日本占领台湾时,从英国人手里拿到此馆,并改作它用。

如今,旧领事馆里陈列着各种图表和介绍,内中有台湾的近代史,打狗(高雄)地区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个领事馆建造的始末,真正有价值的文物并不多。说实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看重的并不是这个旧领事馆本身,而是它所见证的那一段台湾被侵略、被统治的历史不能忘却。

站在打狗英国领事馆的山头上,眺望西子湾,蓝天碧海,辽阔深邃,非常美丽,无愧乎人们称之为台湾八景之一。同样站在这个山头上转过角度俯视,高雄的港口与市区则历历在目。

虽然高雄没有类似“101大楼”那样的标志性建筑,但整个城市看起来比台北的“新鲜度”似乎要强些。环境质量也不错,尤其是那条穿过市区的“爱河”,早年曾因工业污染与生活废水排放不当,恶臭难闻,后来经过改造,面貌发生很大改变。走过这条河,听导游介绍,不禁想起福州近年来的内河整治,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次来到台湾,发现各地的民间信仰很盛行。那天,我们路过高雄的旧南门,就遇到一支迎神的队伍,有的扛着旗幡,有的抬着神轿,有的吹吹打打,浩浩荡荡,招摇过市。这让我记起小时候在老家看到观音菩萨去“南海”进香或王公“乞雨”归来受到迎接的情景,“眼熟”得很。

离开高雄前夕,晚饭后逛六合夜市。当我们走近路口时,发现有个告示,内容是,为了确保夜市正常进行,每天从下午五点半到第二天凌晨两点,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可见六合夜市,白天是通衢大道,晚上才成为步行街,这与台湾别的夜市有所不同。

进入夜市,长达一百多米的宽广大街,摆满各种摊点,多的是小吃,也有服饰以及各种纪念品。街上人潮涌动,熙来攘往。比起台北的士林夜市,这里的规模要大些。尤其是小吃,花色品种更丰富,如蚝子煎,面线糊,鲁肉饭,“棺材板”(一种类似面包夹馅的美味),要不是刚吃过饭,肯定会买它几份,坐到摊位的椅子上品尝起来。

逛街后回到饭店,照例打开电视。几天来,五光十色的台湾荧屏,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娱乐节目多,谈话类节目长。这天晚上我看的是有关2012年台湾地区选举的分析,四五个人坐在一起,聊了近三个小时。听他们神侃,虽然有趣,但水分多,某些噱头也有点过,最后只能一笑了之。

从高雄返回厦门,班机的起飞时间是上午9点。凌晨4点50分,我们就被喊醒。当大家带着行李以及新增的装满各种台湾美食的包装箱,离开酒店,乘车前往机场时,前后六天,有点来去匆匆的感觉;而对于初次到宝岛的我,则有种了却心愿的慰藉。

别了,高雄!别了,台湾!



台南景点安平古堡


台湾最南端景区鹅銮鼻


高雄莲池潭景区纪念关公的春秋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