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坂村的“连黄姻亲”佳话
福州仓山区城门镇连坂自然村历史上曾是连氏聚居地,但如今这个大村落,村民多姓黄,没有一户姓连。2011年12月27日,村中的黄氏宗祠却聚集了数百名连氏族亲,与黄氏族人一道,张灯结彩,点烛焚香,举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题写的“连黄姻亲”牌匾揭匾仪式。
人们或许要问,连坂村没有连氏,“连黄姻亲”从何说起?
连坂,入闽连氏最早聚居地
连姓属多源之姓,其起源说法不一,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以祖上的名字为姓。据《左传·庄公八年》记载:春秋时齐襄公派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戍守葵丘(今山东淄博),约定于瓜熟时节上任,第二年瓜熟时再派人接替。由于齐襄公违背了诺言,连称和管至父帮助齐襄公的堂兄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后来公孙无知与连称又被大夫雍杀死。连称的子孙为避免株连逃往上党(今山西长治),并以连为姓。故连姓有“葵丘为姓,上党开宗”的说法。
连姓入闽始祖也有多说,择其要者是:唐代中期(约650-750年),连谋由浙江婺州(今金华)入闽,初居三山连江(今福州仓山区城门一带),后裔衍为多支,尊连谋为入闽始祖。
又据《闽台百家姓·连姓》载:经考证,闽县开化里(今福州仓山区城门镇)为福建连姓最早聚居地,此地由于连姓族人的繁衍与生息,其山川也以“连”或以连的谐音“濂”字命名,如连坂村、连浦村、福连村、濂江村,流经村内的小河名为濂江,宋代书院名为濂江书院等等。足见入闽连坂在此肇基后,人口大增,人文繁庶。
连坂连氏的变迁
连坂村现存一座建造于唐时期的古石桥———连坂桥,桥上镌刻“当境连满与妻林十六娘为所生父母造桥一所,愿家国平安,同沾利禄,上元辛丑岁八月三日造”,还竖刻“……舍钱柒贯足”等字样。
据考证,唐上元辛丑(761年),连满能捐钱柒贯,当属富足人家。当时生产力低下,一般人家入不敷出,能够食有余,且有能力做慈善,当历经二三代人的努力。可见连满造桥时,连氏已在连坂定居最少五六十年了。也可佐证连氏在连坂开基不迟于公元700年。
连坂还有一条状如蜈蚣的石板路,俗称“蜈蚣路”。相传连坂连氏有族人连履孙中举出仕,官至应天府(今南京)太守,南宋咸淳年间,元兵南下,攻破应天府,连太守被俘,元兵劝其降服,连履孙严辞拒绝,被害。蜈蚣路本是连氏族人为迎接连太守荣归故里所建,不想迎来的却是噩耗。
元兵继续南下,宋端宗一路南逃至闽县连氏聚居地,并于连浦村建行宫。
元兵追至闽县,连氏族人料想连浦为宋行宫所在,且族亲连履孙因抗元被杀,连坂一带必是元兵重诛之地,于是四散逃命。连坂一带从此无连氏人家,空余地名。
有一支连氏,西往南下,经尤溪、大田、德化,后定居龙海。这支连氏后来渡海入台,衍为连战一支。
“连黄姻亲”匾额的由来
连坂连氏鼎盛时,有虎丘黄氏的一个宗支,从永泰迁至连板,与连氏族人和睦相处,互为通婚。《连坂黄氏族谱》载:“十五世武公,字道达,行五十九,官职帐管行省左丞,娶连坂连太守女……”这段文字成了连坂“连黄姻亲”的历史记载。
元兵杀至,因有姻亲关系,连坂黄氏也逃到福州鼓岭深坑里避祸。风声过后,连坂黄氏又陆续回到连坂重建家园,衍为望族。
数百年来,连坂黄氏一直珍惜与连氏的姻亲关系,守护着连氏的田产,保护着连氏留下的文物,殷望重续前缘。近几年来,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连氏委员会帮助下,连氏族人频来连坂拜访,瞻仰先祖遗芳。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闻知连坂村为连氏最早入闽聚居地及连黄姻亲的往事时,遂派秘书前来连坂考察,查对史料,确认无误后,遂应连坂黄氏宗祠要求,题写“连黄姻亲”匾额,以感念黄氏宗亲大义,并表示有机会一定造访连坂,看看先祖生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