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09: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余斯伟

马祖采风纪实


图二、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行
受到马祖的朋友热烈欢迎。 杨婀娜 摄


2013年5月18日上午9点,福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马祖采风团一行13人在马尾港登上了驶向马祖的快艇。不到一个多钟头,我们已出了闽江口外的川石岛和五虎礁,望见那耸立于南竿岛上的和平女神妈祖娘娘了。此时的大海十分宁静,波光粼粼,白云飘浮,鸥鸟翔空,那青幽幽的马祖海岛更加明晰了。11点20分,快艇靠上了福澳港,马祖艺文协会的文艺家们热情地拥了上来,拉起“欢迎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莅马采风”的横幅。大家握手,用福州话交谈,像是故人重逢、亲密无间。

闽江口外的马祖列岛由南竿、北竿、东引、西引、东莒、西莒、高登、亮岛、大丘、小丘等10个岛屿和数十个岛礁组成,与大陆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当快艇驶近港湾时,映入眼帘的是大幅标语“枕戈待旦”。1949年,国民党部队退守马祖列岛,进入战地政务的“军管时代”,岛上碉堡林立,炮位纵横、营房四布,成为世界上军事坑道最密集的地区。现在,实现“三通”后,昔日的战地风光已成为吸引游客观光的最佳景点。这次我们参观了东引岛的安东坑道,南竿岛的北海坑道、八八坑道以及北竿的午沙“战争和平纪念公园”,看到了璧山下滨海而立的北竿机场。

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南竿的北海坑道。进入山腹后,只见高耸着的岩壁贯穿,一条“井”字形交错的水道阴森森的,水道高18米,宽10米,长640米,涨潮时的水位达8米,退潮时为4米,据说可容纳从海面上驶入坑道的登陆艇120艘。可见工程之浩大艰巨,有鬼斧神工之誉。东引岛上的安东坑道全长300米。我们沿着约30度斜坡的阶梯下行,走了400多级才到达指挥所在地。坑道内有弹药库、官兵寝室、猪舍,也有可供观景的平台。尤其有趣的是每年4月,皆有黑尾鸥、苍燕鸥等保护鸟类,从日本南下,在坑道口及周边岛礁栖息繁殖后代。从观景平台望出,云海蓝天,奇岩怪石,群鸥飞翔。南竿岛上的八八坑道地处牛角山。这条战车坑道全长200米,常年温度保持在18℃左右,益于贮藏老酒。现在被马祖酒厂开发利用为酒库。据说以“八八坑道”命名的马祖陈高白酒扬名海内外。

马祖列岛有256座坑道及掩体。这是南竿岛的“北海坑道”。


 走进马祖,乡音袅袅,亲情绵绵。马祖地区艺文协会理事长曹楷智、台北马祖同乡会副理事长林金炎、台湾大学教授陈高志,马祖南竿仁爱国小校长王建华等先后陪伴着我们参观了莒光、东引、北竿、南竿等四乡五岛。马祖连江县县长杨绥生、县文化局局长曹以雄和岛上地区鼓板协会、云台乐府、青溪艺文协会、芙蓉画会等多个艺文团体代表与艺文界人士在马祖民俗文物馆与我们举行座谈会。《马祖日报》对我们一周的田野采风做了专题报道。我们通过参观访问座谈,采集到许多有关民间信仰、文学艺术、民情风俗和语言资料,摄影记者杨婀娜也拍到许多自然风光和珍贵鸟类,直呼“不虚此行!”

马祖列岛可谓是闽江口外的海上桃花源。数十个岛礁如同散落于东海中的大小珍珠,岛上惊艳人眼的海蚀地貌,如同希腊爱琴海一样浪漫多彩。那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鸥鹭,展现了海岛优良的生态环境。我们在东引岛上见到“天缝聆涛”的奇观。这里的一线天,上接天,下通海,崖壁底部海浪似万马奔腾,回荡于海天之间,震撼着游人的心弦。还有那“燕秀潮音”,崖谷中有大量燕子筑巢,山谷底的滨海风洞,借着谷底裂缝与大海连通,每日潮汐时,涌进谷底的海潮撞击着岩面,所发出的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再有那风虎角东侧的“海现龙阙”,更是在长年累月的巨浪冲击下,形成了一条宽3米的缺缝和一扇海蚀的石门,每当云雾升起,那里就出现了海龙翻腾穿波戏水之奇景。

马祖的海滩也特有魅力,主要有东、西莒岛的福正沙滩和坤丘沙滩,北竿岛的坂里、午沙沙滩和塘后道沙滩,海沙柔洁无瑕铺向大海。我们走在细柔的海沙之上倍感温馨,不时还能拾到花蛤和奇异的贝类,十分有趣。更奇妙的是看到那海上的日出和夕照,令人陶醉、留连。在莒光我们遇见了不少从台湾来的钓鱼游客,他们赞叹马祖四处是天然海钓的绝佳之地,他们钓上的鲈鱼有八九斤之大,还有黄鱼、黑毛鱼……

夜晚的马祖显得十分宁静与神秘,第一夜我们住宿在东莒岛上。东莒岛旧称东犬岛,因岛形颇似卧于海上的狗而得名。晚上八点多钟,天已下起细雨,我们在林金炎先生陪同下来到了海边,码头上的灯被熄灭了,为的是让我们看到近来马祖海滨出现的奇观“蓝眼睛”。原来每年4至5月闽江河水大量流入马祖岛屿,造成涡鞭毛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可能因为浮游生物本身食用了某些荧光元素,所以发出像冷光面版一样的蓝光。”采风团中的赖董芳花了两天创作出福州话歌曲《蓝眼泪》。歌词中有:“蓝眼泪,为了谁?来来回回礁相会,迎着浪,拍着岸,粉身碎骨不后悔!蓝眼泪,我的谁,寻寻觅觅缘难遂,海不枯,人不回,一生一世蓝眼泪。”把男女恋人的痴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南竿岛的“八八坑道”,
因为它的“酒文化”,福州人耳熟能详。


 马祖除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外,还有维护十分良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在马祖,所有的古厝、古建筑都得到有效保护,不能随意拆建。在五个主岛上,修饰一新的大小庙宇多达40多座。在东莒我们参观了距今6000年炽坪陇古遗址。2000年10月,这里出土石器有磨制石锛、砍砸器、利削器、夹细沙红陶、橙黄泥质陶和灰色炊陶等。在南面“埔座”还发现古人避风、水源和储存食物的地方。

马祖众多的岛礁石是岛民生存的佑护和依托,宽阔的洋面是岛民劳作捕鱼的场所。这里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俗都与福州人一模一样。福州人爱吃的闽菜老酒蒸黄鱼、炒鱼面、炸红糟鳗鱼、鮸鱼丸、炒竹蛏、煮淡菜、红糟炒佛手(笔架)、炒花蛤、光饼夹蚵蛋、老酒线面、酒糟肉、鼎边糊……岛上餐餐可见。

马祖岛的民间信仰文化与长乐、连江、罗源基本相同。自古以来,马祖举行神明祭祀大典都邀请长乐、连江等地乡亲来共襄盛举,绕境祈福。一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家家持香迎接相送。

马祖各岛的庙宇多与海洋有关,而且信仰的祖庙多来自大陆,可谓与福建神缘相通。南竿岛上马港村有座闻名海内外的天后宫,宫内主殿正中有座“灵穴”,为妈祖娘娘的“衣冠冢”,据岛民介绍马祖岛名由妈祖娘娘而来。民间传说湄洲湾林默娘舍身跳海寻找父亲而罹难,她的尸体漂流至南竿马巷海边,当地人感念其孝行建庙供奉。据说妈祖常显灵救护遇难渔民和海上遇难船只。所以信众众多,岛上建有四处妈祖庙。

在马祖还有一座被人们用来指引航向的地标建筑,那就是1999年6月动工兴建的妈祖石神像。神像高29.6米,为目前世界最高的妈祖神像,她的身高象征着马祖列岛的总面积29.6平方公顷。神像由365块花岗岩砌成,象征着妈祖娘娘365天都在祈求着马祖全岛人民平安幸福,也象征着“妈祖在马祖”的百姓心愿。

马祖四乡五岛“白马尊王”信众众多,岛上有20多处庙宇的正殿或偏殿奉祀着这位神祗。“白马尊王”为闽越王郢第三太子,叫驺寅。他在福州鳝溪射恶鳝而献身,其事迹传颂闽都已二千多年。在北竿中澳境、白沙境、南竿山垅境、福滨境等处的“白马尊王”庙十分富丽堂皇,气势宏伟。近年福州鳝溪闽剧、十番乐团也曾三次受马祖邀请,分别参加过第十届两马同春闹元宵的马祖岛庆典等活动,还在马祖三岛迎神绕境等民间活动中,表演了“喝彩”、“跳加官”、“十番”、闽剧选段、踩高跷、打钱箭等节目,不仅让马祖乡亲目睹了福州地区的传统文艺,也让榕马之间的“六亲”(地、血、史、香火、物、俗亲)和“十缘”(血、姻、地、学、业、戏、体、俗人、神、物缘)等传统文化得到延续与加强。

东莒的福州新娘刘丽萍用自家栽种的草莓款待家乡宾客。


 马祖地处闽江口外的航行要道上。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迫开放。而马祖列岛为闽海交通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英国人利用其控制清廷海关的特权,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马祖建起了“东涌灯塔”和“东犬灯塔”。“东犬灯塔”又名“东莒灯塔”,这英式白色花岗岩石塔,塔高19.5米,其灯塔光源经过蚌型水晶透镜折射后,光程远达30公里之外,此外还有两尊雾炮,是用来引航的设备。离灯塔不远处白色的英式平房,现被辟为展览馆,馆中陈列有各种灯塔史料和用具。在东引岛上,还有一座相似东犬灯塔的“东涌灯塔”。两座灯塔均为海关总务司工程师英国人赫德所设计建造,两座灯塔现在夜间仍发射着灯光讯号,为船只指引航向。

这次我们采风团曾住在南竿岛上的牛角聚落,那座座形似“印章”般方正的石头屋,散落在牛头山的花岗岩上,有不少成为游客下榻的民宿;那蜿蜒起伏的迷宫般的巷道让人惊讶,那地形陡峭的巷弄弯处的石墙多砌成圆弧形,以便昔日的渔民挑渔货转肩通行之用。陈石副团长下榻后,感触很深,即兴咏颂了七绝《马祖偶感》,记叙了这种独特的聚落景观。诗曰:“鸥影碧空金海滩,今朝坑道飘酒香。牛岚古厝仍犹在,不咏‘豆萁’唱月光。”“豆萁”出自曹植诗《兄弟》煮豆燃豆萁句。“月光”出自福州民谣“月光光”。

在岛上,我们采风团还参加了马祖议会和马祖高级中学,听取了岛上制度文化和教育文化情况的介绍,每到一处,随访的福州喜娘冠军陈氏三姐妹还表演了“喝彩”,得到了县长陈绥生、议长陈贵忠等人的高度赞扬。他们表示要邀请“喜娘冠军”到马祖开班辅导,进一步传承和推广这种福州民间艺术。

在岛上我们竟意外地遇到了十年前嫁到东莒岛的一位福州仓山区首山村的刘利萍姑娘,她见到福州乡亲十分高兴,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她种植的草霉地中摘吃草霉,她说福州嫁到马祖地区的姑娘她知道的就有十多位。目前她还是岛上船票销售员,生活过得十分圆满幸福。晚餐时,她又给我们送来了自己亲手采摘腌制的桃子。陈苏团长风趣地说:“我们在马祖真是见到了福州的‘田螺姑娘’了!”

短暂而紧张的七天采风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马祖人对海岛文化的研究十分精到且有成效,许多成果已转换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我们在县文化局、民俗博物馆等处见到许多研究当地文化的专论,不下数十种。马祖的学校教育水准也很高,许多中、小学教师出版了多本有关当地风情民俗的书籍。他们还十分注重福州话的推广教育,学校设有福州话课,出版有一套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福州话教材。还特别邀请大陆福州话专家到马祖共同编写《月光光》等民谣专集,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在岛上的七天中,我们始终沉浸在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的情谊之中。



2013年5月24日,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完成采风任务将返回福州,向马祖朋友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