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统一后台湾的首任文职官
汪毅夫
本文拟简要谈论清代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首任文职官及其相关话题。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设“福建分巡台湾厦门兵备道”,这是当时台湾位阶最高、权力最重的文职官:正四品,兼有“兵备”的职能、拥有“备弁兵丁、战船”。首任周昌是辽阳人,由汀漳道调补,康熙二十五年(1686)到任。
台湾初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凤山、诸罗)。
台湾知府也是正四品文职官(乾隆十八年改定为从四品),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是辽阳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台湾知府下设海防总埔同知,正五品文职官,首任梁尔寿是陕西镇安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到任;经历司经历,正六品文职官,首任林起元是江南上元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台湾府学教授为正七品文职官,首任林谦光是福建长乐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到任。
清蒋毓英撰《台湾府志》
台湾知县是正七品文职官,首任沈朝聘是辽东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任。台湾知县下设台湾县丞,正八品文职官,首任赵行可是陕西木昌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台湾县典史,虽然是无品级的不入流官,却也是朝廷任命的“朝廷命官”,首任张元初是河北涿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台湾县学教谕,正八品文职官,首任傅廷璋是福建南安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任;新港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文职官,首任纪文达是陕西泾阳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澎湖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文职官,首任姚法唐是河南祥符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
凤山知县为正七品文职官,首任杨芳声是直隶万全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凤山知县下设凤山县典史,不入流官,首任王辂,直隶北山卫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下淡水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文职官,首任谢宁,浙江会稽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凤山县学教谕,正八品文职官,首任黄赐英,福建晋江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任。
诸罗知县,正七品文职官,首任季麒光,江南无锡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诸罗知县下设诸罗典史,不入流文职官,首任杨辅业,陕西富平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佳里与巡检司巡检,从九品文职官,首任孙寅,山东禹城县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任;诸罗县学教谕,正八品文职官,首任陈志友,福建长乐县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任。上记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首任文职官凡19员。
应该划重点的问题来了。
首先,这19名官员里沒有台湾人。这是“台独”分子经常炒作的话题。历史真相是:清代职官制度有迴避规定本省人不在本省为官,即使非本省500里内也不得为官。教职和武职不在此限。台湾隶属福建省,称福建台湾府。台湾人不在福建台湾府、也不在福建省其他地方为官。当然,福建其他地方之人也不在台湾为官,却有福建其他地方之人如林谦光、傅廷璋、黄赐英、陈志友担任台湾教职。
其二,统一后台湾的首任武职官会比文职官少吗?首任台湾总兵杨文魁是正二品武职官。总兵之下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分别是从二品 、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正五品、正六品、正七品武职官。根据高拱乾《台湾府志》之《武备志》的统计,清代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各地、各级首任武职官(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凡46员。
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10年1月版)记:“明以公侯伯都督挂印,充各处总兵官,国初仍明之旧而损益之。挂印总兵官凡九缺,宣化、大同、延绥、陕安、凉州、宁夏、西宁、肃州、台湾、皖南凡十镇。然有挂印之名,无将军之号也”(汪按,九缺十镇即9个编制实际安排了10员挂印总兵)。台湾总兵属于挂印总兵,得参与地方事务。于今视之,清代康熙统一台湾后大有在台湾实行军事管制之势。须知,明郑是在澎湖之役战败后被迫降清的。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