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说两岸·
老师看着学生做作业
两
汪毅夫
陈孔立教授(左)与汪毅夫(作者供图)
1994年元月,俞元桂老师在为拙著《台湾社会与文化》撰写的序文里说:“收进本集的文章,相当一部分仍是研究台湾近代文学的,但重点显然向文化方面转移。如他从台湾竹枝词考订其风物,证明台湾与大陆的血缘关系;又从台湾的当代文学考察其中所见的大陆文化的根;更可注意的是他留意当代台湾社会文化的描述。另一部分则是对台湾文化的直接考察,涉及语言、民间文艺、宗教信仰和民族等问题,如俚语、俗谚、傩文化,民间信仰的普化现象,以及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和高山族的研究等等。”当时,我调离母校已经6年有余,却时时觉得老师在看着我,老师说:“看到他的逐步拓展,心中不禁升腾起胜蓝的快慰。”
1997年,孙绍振老师、刘登翰老师分别为拙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撰序,孙老师在序文里指出:“从1990年以来,他平均每年都有一部学术专著出版,其选题基本上集中在闽、台文化方面:《台湾近代文学从稿》《台湾文化概观》《台湾社会与文化》《台湾近代诗人在福建》,以及眼前这本《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刘老师的序文说:“在研究工作中,汪毅夫逐步接近和接受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把研究视野从文学拓展到文化,又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学”。
1999年,我有幸在福建拜会返乡参访的台湾学者李亦园教授。李亦园教授对我也有师恩,他看出我的研究有“从周边看台湾文学”的倾向,特地从台湾带了《从周边看汉人的社会与文化》(王崧兴教授纪念论文集)一书相赠,嘱我阅读时留意王崧兴教授的研究方法。
对我的学术研究有深刻影响的陈孔立教授先后为拙著《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闽台缘与闽南风》《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闽台地方史研究》《闽台地方史论稿》撰序,他多次肯定、指导和鼓励我“不断扩大,不断深入”。
学术研究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工作。我的研究路径、我做的作业乃是以台湾文学研究为圆心画了一道浅浅的弧:从台湾文学研究延伸至于台湾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研究。
回顾来路,心中常存“老师看着学生做作业”的温馨画面,常存报答师恩的寸草之心。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