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09:1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汪毅夫



·汪毅夫说两岸·

中国海疆与倡设“中国海疆博物馆”议

 

汪毅夫

 


在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文献里 ,琉球(流求、瑠求、流虬、流仇)是台湾的常用名。元人汪大渊在其《岛夷志略》之《琉球》的结语里说:“海外诸国盖由此始”。这里有关于中国海疆的明晰而正确的认知:琉球(台湾)是中国的海疆疆域,中国海疆的疆界以外则“海外诸国”也。

 微信图片_20231110090215.jpg

                                                                           《岛夷志略》

在闽、台两地,中国海疆历来格外受到置重。例如,在职官制度设计上有专门的“海疆缺”(海疆编制),清代福建沿海闽县、侯官、福清、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龙溪、漳浦等县定为“海疆缺”,台湾各县俱属“海疆缺”;又如,清代台湾多次增设郡县、增加官缺(职官编制)以加强海疆建设,民国初年则先后在福建四大海岛海坛、厦门、金门、铜山建县,分別称平潭县、思明县、金门县、东山县。又如,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闽海巡记》(1915)记:(福建霞浦)“长腰岛亦一孤岛,民国初年梁某以五千元,私售于日本人。予扺闽后设法赎回”,中国海疆诸岛,寸土不可失也。又如,台湾光复前,福建闽侯某家的一份家族文件(1925)说:“自台湾割让,闽人尤有切肤之痛”;台湾义勇队总队长李友邦则将“复疆”(即收复中国海疆疆域台湾)刻在厦门的崖石上。又如,“开罗会议时,决定战后台湾归还中国。教育部为未雨绸缪计,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派员筹设国立海疆学校,培养台澎干部”。校址初设福建仙遊,其后迁址南安九都,继“迁建永久校址于晋江”。又如,1945年,私立海疆资料馆创办于福建泉州,该馆收罗宏富,以“海疆资料”为馆藏特色,创办人陈盛明是泉州著名文人和报人;1947年,《海疆学报》创办于福建晋江。又如,1949年以后,“海疆人民”“海疆卫士”等语常见于福建报章、标语和文艺作品。此外 ,还有涉及中国海疆的著述。其中林树梅《〈闽海握要图〉说》和许世英《闽海巡记》,其研究方法近于现代的“田野调查”之法,其书则近于“海上田野报告”,因而尤可注意。清代学者林树梅是福建金门人。其生父、养父均是福建水师军官,他因而有随船出洋,出没海上的经历。林树梅在闽、台海上,凡"港汉夷险,沙汕萦纤,辄手自记",遂成《闽海握要图》并附《〈闽海握要图〉说》,分《海道说》《巡哨说》《占测说》《战舰说》和《捕盗说》。许世英于民国初年任福建巡按使(原称民政长,后改称省长)。1915年,许世英"遵大总统命令巡视沿海各县,阅日四十二。足迹所至,凡山川险要,人情风俗悉备记之,约数万言。不敢谓利病成书,上拟顾氏(汪按,指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然躬自亲历,当亦异于影响之谈。关心民痪者,或有取于斯"。许氏《闽海巡记》乃是中国海疆研究的经典著作。

微信图片_20231110090238.png

许世英及其所著《闽海巡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题里提出探索新路的要求,《意见》里又有“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之语。我想,闽、台合作创建中国海疆博物馆,应该可以是“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的项目之一、“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之一。

(作者系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