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文化的阐发与弘扬
——习近平福建工作期间的体悟及实践
王日根
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海洋文化建设,对发展海洋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积极推动福建海洋文化建设。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海洋文化的重要论述,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海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底色
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海洋特质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1]海洋文化特质与其他特质并非相互割裂、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有机共生、同构融合的关系。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先民们食海而渔、傍海而居、赁海而市、喜海而歌、敬海而祭、识海而述,不仅得鱼盐之利、享舟楫之便,也逐渐生发出与海相关的思想、观念、行为、习俗,以及由此所呈现出来的视野、胸襟、气魄等,涵育出囊括海纳百川、尚新图变、四海一家、人海共生等内容的海洋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文化体现了“天下一体”“协和万邦”“四海一家”“人海和谐”的文化理念与传统价值,体现了开放包容、开拓进取等拼搏精神,深深扎根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福建是中国历史上从海上实现对外开放与交流的主要区域,也是中国海洋文明最有代表性的地区,福建海洋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与地域特征。一是开放包容特征。随着移民南迁而进入福建的中原文化在八闽大地生根、开花,使福建文化形成多元互补的开放局面,推动了中原文化与福建海洋文化相融合又主动向海洋拓展。二是爱国爱乡特征。从明朝延续至今, 抗倭英雄用生命谱写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近代仁人志士饱含励志进取、开放革新的精神,特别是海外华人华侨一向有着捐赠报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轰轰烈烈的民族革命运动相承接又充满恋祖爱乡的赤子情怀。三是敢拼会赢特征。福建海洋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极具区域特色和时代气息。闽商以开放冒险、敢拼会赢、合群团结而著称,形成有别于晋商、徽商、浙商、粤商等其他商帮文化的独具特色的闽商文化。如今,在遍布全球的海外华侨华人中,闽籍人士达1580多万,分布在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第一大商帮”。“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成为闽商文化独有的特色。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既是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能够深入、持续发展,则得益于海洋文化的支撑。自唐宋以来,福建海洋经济风生水起,沿海诸港口如福州、泉州、漳州,陆续成为海外交通和海洋商贸重要港口。这恰是福建海洋文化形塑的重要见证。而近代西方自福建窥探中国,中国从福建认识海外并链接海外世界,亦缘于福建海洋文化的驱动力。至改革开放,长期浸润海洋文化的福建人,藉由改革开放的机遇,先行先试,南下北上,国内国外奔波,开创了生机勃勃的外向型经济,凸显了海洋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进一步展开了福建经济史的历史长卷。
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千百年来福建人傍海而居、向海而兴、拓海而荣,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中华海洋文化,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二、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海洋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海洋情怀,他曾指出:“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在福建工作期间,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始终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开创了许多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弘扬海洋文化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在厦门,习近平同志牵头研究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开展中国特色自由港发展之路的最初探索,直到今天对厦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亲自推动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7年7月“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为此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厦门长期以来在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上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成效,要求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2],并对进一步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世纪80年代初期,厦门市开始对深入到厦门市内的海水湖筼筜湖实施了局部治理,但由于经济、技术、观念等各方面原因,成效不大。1988年3月30日,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集中体现了陆海统筹、“一湾一策”、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系统治理观,既切中厦门市客观实际,又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针对性[3],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实践证明其已成为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在宁德,习近平同志要求“耕海牧渔”,念好“山海经”,提出要打造海洋经济“半壁江山”。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提出了“靠海吃海念海经”[4]的理念,认为沿海地区要想富,要先建港,要求“把三都澳规划好、开发好”。同时,习近平同志大力倡导发展大黄鱼产业,把大黄鱼育苗繁殖纳入“星火计划”项目,专门组织对海洋产业领域比较熟悉的专家研究解决大黄鱼人工养殖问题。几十年来,宁德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念好“山海经”的发展思路,深耕闽东海洋牧场,海洋渔业迅猛发展,拥有大黄鱼、海参、鲍鱼、海带、紫菜等多个区域特色优势养殖品种,不断丰盈我国蓝色粮仓。
在福州,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并指出要“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海洋开发是当今世界的热门产业之一。市里正在考虑把建设‘海上福州’作为实现3820工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同时强调,“海上福州”的总体布局是以海岛建设为依托,以海岸带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综合利用为突破口,使岛、岸、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全面提高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到省里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出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加大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的力度,同时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九五”期间(1996—2000年),福建海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18%,比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多5个百分点;2000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居全国第三位,“海上福建”风起帆张。[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2013年7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举行集体学习。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凸显了海洋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7],将海洋强国建设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的明确战略部署。
多年来,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海发展的嘱托,坚持向海图强不放松,海洋文化建设持续加强。厦门国际海洋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已成为展现我国特色文化和海洋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海洋文化申遗取得历史性突破,举办首届开海文化季,推动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海洋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不断深化发展。
三、新时期加强福建海洋文化建设的若干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面对新时代海洋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福建具有突出的先行优势。我们应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持续铺陈海洋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福建海洋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推动福建海洋文化创新与繁荣。
一是坚定海洋文化自信自强。海洋文化建设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海洋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交流互鉴,发展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中华文明特点的海洋文化,不断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加强海洋文物保护与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从传承文化根脉、弘扬民族之魂的高度出发,反复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8],“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9],“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10]。支持海洋考古、水下考古及涉海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支持海洋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实现海洋文化遗产活化全民参与。
三是推动海洋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举办海洋文旅活动,吸引游览流量,盘活海洋文化空间;鼓励沿海特色海洋村落开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开拓思路,广集资金,建成有利于海洋文化遗产旅游的开阔格局。扶持与海洋遗产文化相关的大型商演、剧目创作,推动与非遗、戏曲资源演艺商业互动交流。
四是推动海洋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海洋文化遗产文创设计,培育大型文旅集团和企业,增强海洋文化遗产社会面的普及教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充海洋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和专业保护人员队伍,推动跨区域、跨国家海洋文化遗产研究和人才、技术交流;积极开展国际海洋文化交流互鉴,讲好我省海洋文明故事,促进跨区域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高我省海洋文化国际影响力。
福建的优势在海、潜力在海。蔚蓝的海洋孕育着无限希望。建设海洋强省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11]行动部署,大力推动海洋文化建设,持续赋能福建高质量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原载于《炎黄纵横》杂志2024年5期;作者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
[1]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讲话。
[2][5][6]《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下)》,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76页、第342页、第349页。
[3]余兴光《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的实践及其启示》,《光明日报》2024年2月27日第6版。
[4]《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7]2022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8]2022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2022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0]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
[11]2023年2月3日福建省委周祖翼书记提出的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