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10: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莆田卷)112.“一带一路”与湄洲湾的开发

 


莆田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比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代,莆田就是闽中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并形成了港口群,其中湄洲湾畔黄螺港、小屿港、青螺港成为这一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湄洲湾畔又形成了贤良港、吉了港、小屿港、太平港港口,与白湖港、迎仙港、宁海港一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耀眼的明珠。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港口群虽有兴衰变化,但历久不断。20世纪80年代起,湄洲湾港开发又被列入国家建设规划,迈出大规模开发的步伐,并出现以秀屿和肖厝为重点的南北两岸共同开发的热潮。因此,值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之时,将湄洲湾港开发融入“一带一路”福建核心区建设中进行大规模开发,应是题中之意。

 

    一、湄洲湾港开发现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福建,也可以说是湄洲湾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当前,湄洲湾港已经在我国东南沿海异军突起。2015年,莆田市港口吞吐量已突破3000万吨,预计到2021年港口吞吐量可达6400万吨。之后,通过能力将破1亿吨大关。湄洲湾港已经跻身我国大型现代化港口行列,并正在走向新的辉煌。

当前,世界正进入大港口、“大船时代”,而湄洲湾港能否开发成现代化的新的港口群,建设成大港口、大通道,向大产业、大物流方向发展,即建设成中国或世界大港即东方大港呢?能否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之一呢?先看看湄洲湾港开发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沉睡了多年的湄洲湾港开始重新开发,并迅速进入史无前例的大踏步开发建设时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地观察湄洲湾港开发现状。

一是从基础和规模看,湄洲湾港所属秀屿港区、东吴港区、肖厝港区、斗尾港区4个港区,港口基础初具规模。

其中码头泊位,湄洲湾已开发万吨至30万吨级码头泊位,并已形成配套。

秀屿港区,位于湄洲湾北岸,规划分为秀屿、莆头、石门澳3个作业区和枫亭港澳点。现已经新建了各类码头泊位2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个。石门澳作业也正在开发,拟建5000吨级、2万吨级、10万吨级、15万吨级码头泊位,年吞吐量约1500万吨。还兴建了港区后方配套仓库及仓储物流设施。

当代秀屿港罗屿30万吨级码头东吴港区,位于湄洲湾北岸,规划分为东吴作业区、盘屿作业区、罗屿作业区及文甲—湄洲岛港点。已建通用码头泊位12个,其中生产性泊位7个,万吨以上深水泊位4个,海上过驳10万吨级浮筒1个。已建成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东吴支线,直通东吴作业区东一号码头和东二号码头,并正在修建东吴铁路支线至湄洲湾港东吴煤炭码头和罗屿作业区码头。

罗屿作业区,罗屿至塔林段,拟建5万~25万吨级泊位15个,还将建30万吨和40万吨级泊位。码头陆域面积467平方千米。现已经建成2个30万吨级泊位,并投入运营。预计综合通过能力1亿吨以上。已修建莆田火车站至罗屿码头泊位铁路支线。罗屿港区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铁矿石港口。

斗尾港区,位于泉港区,规划以东周半岛为主,面积173平方千米。岸线长76千米,深水岸线长77千米,可建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其中外走马埭作业区已建码头泊位9个,青兰山30万吨级石油码头也在建设中。

肖厝港区,位于泉港区肖厝段,陆域面积31平方千米。现划分肖厝作业区和鲤鱼尾作业区。肖厝作业区建成1万~5万吨级泊位4个,可停靠7万吨、10万吨级船舶。港区年吞吐量3050万吨。鲤鱼尾作业区也已建成1万~10万吨级泊位4个。

湄洲湾港码头泊位、航道等基础设施及其规模,在海峡两岸是数一数二的,可以通航40万吨级船舶。湄洲湾港30万吨级航道也已疏浚投入使用。湾内现已疏浚开通5万吨级、10万吨级、30万吨级航道及一批支航道,已开辟出10万吨级、25万吨级、30万吨级锚地,并设置如灯浮标、过驳浮筒、灯塔、灯桩灯塔、导标、灯浮标浮筒等导航设施。

二是已发挥大型中转港作用。湄洲湾港腹地既在大陆内地省份,如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又与国内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地区各港口和国外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地区和国家的港口相联系,转运货物。经过近30年努力,湄洲湾秀屿港区除了装卸液化气、集装箱、木材外,还已创下散粮日卸量23700多吨的能力,并有较强的过驳能力。东吴港区也已经具备较高的接卸装运能力,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2300多万吨,年通过旅客200万人次。罗屿港区30万吨级码头泊位已投入运营,矿石、煤炭通过能力已超过千万吨。在陆地上,已成为福建三明、南平、龙岩等地和江西省、湖南省等地煤炭、矿产等货物中转港。在海上,已成国内一些港口与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港口的中转港。

三是陆上交通设施初步完备,湄洲湾港初步形成水陆交通枢纽。经过近30年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湄洲湾港三大港区已形成公路网络,公路、高速公路通向三明、重庆等地,可以说已经连接四面八方。铁路方面,已经有了福厦铁路,还修通了向莆快捷铁路干线,设计年货运量2000万吨,直达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内陆省份。还修好了通向罗屿、东吴等码头的铁路支线。每年可供三明钢铁、新余钢铁、南昌特钢、方大萍钢等厂铁矿石3000万吨。

四是港口设施和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已经较为齐全,形成一体化。特别是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成立后,莆田市秀屿、东吴、罗屿和泉州市肖厝等港口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备、严格,并且能够较好地协调各种运营工作,还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目前,罗屿等港区矿产资源—航运—码头仓储—加工—贸易—分拨物流供应链已经形成。

五是开辟国内外新航线。湄洲湾港至今已与国内各港口和世界几十个国家、地区港口通航。如国内已与丹东港、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厦门港、黄埔港、台中港、基隆港等港口通航。在国外,已与亚洲的朝鲜南埔港,韩国釜山港、群山港,日本大阪港、石垣岛港、堺港、佐世保港、福山港、苫小牧港、鹿岛港、新澙港、宇野港、绿岛港、门司港、千叶港,菲律宾马尼拉港、宿务港,印度尼西亚巨港,泰国曼谷港,马来西亚、越南等的港口,印度加尔各答港,孟加拉国的港口,土耳其埃雷利港,伊朗港口,阿联酋迪拜港,沙特吉达港等港口通航。在欧洲,已与罗马尼亚、希腊、乌克兰、丹麦、俄罗斯等国家港口通航。在美洲,已与加拿大温哥华港、美国新奥尔良港、巴西苏德斯特港和马德里亚角港、古巴哈瓦那港、阿根廷坎伯纳港等港口通航。在大洋洲,已与澳大利亚悉尼港、沃克兰港、阿德莱德港、丹皮尔港、黑德兰港,以及新西兰的港口通航。在非洲,已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港口通航。

湄洲湾港口已与27个国家50多个港口通航,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往来。一支新的莆商(海商)队伍涌现出来,人数达150多万,足迹遍及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和地区。

六是临港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在湄洲湾北岸秀屿和东吴陆域已兴建了一批临海工业项目,其中大型项目有佳通轮胎厂、湄洲湾火电厂、液化气站、中央粮食直属储备库、华港制油公司仓储设施、中闽物流公司槽运基地以及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等。在南岸,则有中国石油化工园区,其中原福建炼油厂已演变成合资企业,现称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为大型炼油化工厂。泉港区现已成我国新的石油化工基地。

七是组织领导。湄洲湾港已实现一元化领导,统一管理港口开发和运营。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存在“一湾两制”的尴尬局面。2018年,省政府决定成立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统一管理秀屿港区、东吴港区、肖厝港区、斗尾港区4个港区港务。这无疑将加快湄洲湾港的开发。

 

    二、湄洲湾港大规模开发的主要条件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施行,为湄洲湾大规模开发并融入重要枢纽之一提供了巨大的契机。

湄洲湾港开发成“东方大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客观和主观条件完全具备。

(一)湄洲湾港实施大规模开发的客观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

港阔水深。湾内水域面积516平方千米,纳潮量达24亿多立方米,水深10米以上水域面积超过170多平方千米,并且退潮速度大于涨潮速度,自净化能力强。

不淤不冻。整个港湾没有大河注入,水体含沙量低,不淤且水清。同时,气候适宜,终年不冻。

天然避风避浪。湾内三面为山丘、台地环抱。湾口至湾内有三道天然屏障,湄洲岛横亘湾口,为第一道屏障。盘屿、大竹屿、小竹屿、小霜屿构成第二道屏障。罗屿、横屿、洋屿构成第三道屏障。在三道屏障掩护下,湾内可以说是风平浪静,防护条件极好。

2.港口资源丰富

湾口朝东南入台湾海峡。湄洲湾南北长33千米,东西宽30千米,天然深水岸线21.4千米,一些岸段稍加整治,又可以增加10多千米。可建深水码头泊位150多个,也可建10万~30万吨级码头。港湾周围可供开发的陆域面积较多,有100多平方千米,而且地质条件好。

3.港口区位优势突出

湄洲湾内外海域和港口区位极为重要,如有“黄金水道”之誉的天然水道——南日水道就位于莆田海域,此外还有湄洲湾天然航道。湄洲湾港也在台湾海峡西岸港口群中间,位置居中,面对台湾岛,往来极为便捷。如果与中国大港宁波港、上海港、黄埔港和湛江港往来,湄洲湾港也是处于中间位置。往外国,如果与东北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来往,湄洲湾港优势也是极佳。自古以来,此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站点和南来北往船舶必经之路。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湄洲湾港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濒临台湾海峡,是大陆离台湾直线距离最近的港口,具有拓展两翼、对接东岸的独特区位优势,又是服务我国中西部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通道。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二)湄洲湾港大规模开发的主观条件

当前,湄洲湾港大规模开发不但有着优越的客观条件,而且具备良好的主观条件。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莆田、仙游两县因为开发湄洲湾而成立了莆田市。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湄洲湾,振兴莆田市”的战略性口号,并形成了“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要开放,先建港”的共识。之后,又提出“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加快新兴港口城市建设”“经济翻番,港城崛起”“跨越发展,宜居港城”“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建设‘人兴业茂、清风明月’宜居港城”“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宜居港城”战略构想,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推动以港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建设。

从基础和规模看,湄洲湾港兴建了一批1万~10万吨级的码头泊位及配套设施,清理了航道,至罗屿30万吨级航道已投入使用,建立了航道设施,如航标、锚地等,形成了大型的港口群,为建成东方大港打下了良好基础。陆上交通设施初步完备,形成港区、市内外公路网,兴建了福莆厦铁路和向莆铁路以及铁路支线。已发挥大型大宗货物中转港的作用,如石油、矿石、煤炭、木材等,成为福建诸港口中联系腹地的枢纽。空港建设迈开了步伐,机场正在兴建中。临港工业发展很快,湄洲湾火电厂、佳通轮胎厂早已建成投产。渔业经济发展迅速。以妈祖文化旅游为龙头的港口旅游经济突飞猛进。

人文交流合作渐入佳境。海丝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世界影响,交流频繁,规模大、声势大、影响大。姓氏文化交流突出,寻根谒祖活动频繁。

 

    三、湄洲湾港大规模开发展望

 

中国是港口大国,港口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据2018年统计,全国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444个,货物吞吐量达到143亿多吨,集装箱吞吐量2.5亿标准箱。湄洲湾港莆田市部分(北岸),2018年货物吞吐量约4000万吨;湄洲湾港泉州市部分(南岸),2018年货物吞吐量近6000万吨。作为“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港口建设已具规模,国内外辐射范围已相当大,交通条件也已较大完善,陆域条件良好,前景极好。大规模开发湄洲湾港大有可为。

湄洲湾港开发应是向着大型中转港、临港工业、著名的旅游港、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以及发达的海洋经济方向不断前进,进一步走向辉煌。

发挥湄洲湾大港口优势,建设形成大中转格局水转水、水转陆,双向港口物流。应继续努力,把湄洲湾建设成为东方大型港口,并把罗屿港区建设成中国和世界的铁矿、煤炭中转港,把秀屿港区建设成液化气中转港,把肖厝鲤鱼尾港区建设成石化中转港。同时,发展临港工业以及以湄洲岛、贤良港、莆田市区和泉州市区为主的旅游港。以港兴市,建成以莆田市区为中心,包括环湄洲湾城市群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一)注重并不断调整布局,点面协同,突出重点

首先,正在兴建一批大型的多用途的码头泊位。应充分利用深水岸线,以建设大型码头泊位为先,然后再建中小型码头泊位。努力将湄洲湾港建设成为宁波至黄埔港之间新的大型港口,并且向建设中国和国际的大型中转港方向迈进,力争吞吐量尽快达到2亿吨以上。

其次,正在进一步发展临港工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湄洲湾南北两岸陆域条件良好,适合兴建大型工业企业。但对具有污染性的企业应严格控制。同时,在湄洲湾区域,再也不能继续围海造陆,以防湾区淤塞。

最后,湄洲湾南北两岸莆田市和泉州市,钟灵毓秀,自然景观优美,地灵人杰,人文景观丰厚,都是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因此,两岸正在大力发挥文化优势,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努力把两地建设成旅游港口城市。

(二)莆田城市功能提升迅速,组建一支远洋和近海船队基础扎实

发展大型远洋船队是湄洲湾港建成中国和国际大型中转港必备的条件,湄洲湾港有了大型港口码头这一基础条件,还要组建大型的各种型号远洋和近海的船队,才能形成配套。目前,这应该是湄洲湾港口的薄弱环节。为使湄洲湾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有作为,湄洲湾港两岸统一管理起来后,组建自己的大型远洋船队,逐步建设一支适应经济和文化形势发展需要的近海和远洋大型运输船队(包括大型油轮和煤轮)势在必行。

(三)港口、产业、城市正在协调发展

目前,经过30多年努力,湄洲湾已建成1万吨、3万吨、5万吨、10万吨、30万吨级码头泊位及其航道,而且湄洲湾港临港工业也有重大发展,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中海油、振龙石化、东港石化等大中型油气和化工品企业建成并投入生产。当前,怎么使港口、产业、城市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在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科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影响了港、产、城三者良好合作与共同繁荣。为此,建议设置忠门区、秀屿区、枫亭区、泉港区行政区,以莆田市区为中心,管辖4个区,统一领导湄洲湾港口开发建设。

(四)湄洲湾港口“卫星港”作用重大

目前,就莆田市来说,在福厦铁路、向莆铁路、沈海高速公路,还有至重庆高速公路修通后,过去梦想的湄洲湾港内陆腹地已经实现。当前,湄洲湾港口腹地不仅有我国内陆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广大地区,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国国内沿岸的各个港口地区。因此,要不失时机地继续调动湄洲湾港口腹地积极性,加以充分利用,共同发展,加快莆田融入“海丝”进程。

莆田市集中力量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湄洲湾港的同时,也加快卫星港建设步伐,特别是三江口港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港城建设,壮大经济力量。

(五)华侨华人已经成为湄洲湾港开发的一支重要依托力量

就莆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而言,华侨华人曾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既是开拓者,又是建设者。莆田市是著名的侨乡,宋元以来,湄洲湾沿岸地区人们曾漂洋过海,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国家和地区参与开发和建设,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之后,他们又积极投入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湄洲湾沿岸莆田市和泉州市建设,努力贡献力量。近20多年来,湄洲湾一些港口码头泊位,就是他们投资修建的。北岸的湄洲湾火电厂和佳通轮胎厂和南岸的福建炼油厂也是他们投资发展起来的。从前一段开发过程看,其贡献不可小觑。

(六)妈祖文化资源丰厚,妈祖文化核心区正在形成

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影响。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目前,世界各地已兴建约5000座妈祖庙,信众超过2亿人。莆田市已成为世界妈祖信众朝拜的圣地以及世界妈祖文化研究的中心。妈祖文化也成为东西方交往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莆田市和泉州市,应形成以湄洲妈祖祖庙(羽化地)为龙头,包括贤良港天后祖祠(诞生地)、莆田市区文峰天后宫(首封“夫人”“妃”宫庙)、平海天后宫(晋封“天后”宫庙)、泉州天后宫(褒封“天妃”宫庙)的妈祖文化核心区。

与此同时,还应该以妈祖文化为龙头,推动莆田和泉州地区地域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

湄洲妈祖祖庙当前,以湄洲湾港为核心的新的港口群已形成,实现了大宗货物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粮食中转目标。临港工业方面,大型火电厂、炼油厂,以及其他工厂拔地而起并投入生产、运营。港口城市极具规模并已成著名的旅游港,发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