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7 06:4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海丝文化与福建”百题·

莆田卷)101.宋代兴化港口群形成及其发展


 

宋代,莆田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更加密切。兴化军莆田县、仙游县、兴化县三县人口增加,特别是莆田县,经济发达,教育文化繁荣,对外联系更加紧密,并形成了更大的港口群,如白湖港、宁海港、水南港、涵头港、江口港、贤良港、吉了港、小屿港、太平港、平海港等,与国内各港口,还有海外国家和地区商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政治交往更加频繁。

宋代,宋、辽、西夏以及取代辽的金等政权并立,纷争不断,频频发生战争。终宋一代,陆上丝绸之路中断,朝廷急需一条对外往来的新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应时发展。

《宋会要辑稿·职官》介绍:北宋有“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政策,南宋也鼓励“商贾懋迁,以助国用”。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因此,宋朝廷特别重视海外贸易,先后与东起朝鲜、日本,南达东南亚,西至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海上商业贸易成为其重要的经济命脉,外贸收入成为朝廷收入中重要一项。南宋时外贸高达二百万缗。同时,民间从事海上商业贸易赢利也很高。

宋代时已开通从东海、南海至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政治往来通道,海上船只往来频繁。兴化军,位于东海至南海之间,台湾海峡西岸,处于海上丝绸之路要冲地带。当时,海上航行几乎都是沿着海岸线而行进,因此兴化军形成了南日水道等海上通道。这一重要水道就在兴化军莆田县埭头半岛石城与南日岛之间海域。

宋时,兴化军已被大规模开发,其开发路径是从山区和沿海丘陵地带开始的。之后,开发东、西乡平原和兴化平原。到了宋代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随着木兰陂构筑成功,兴化平原最终形成,并从西向东延伸,至兴化湾畔。兴化平原经济面貌大为改观,黄石、白湖、涵头、江口成为大市镇与商品交易中心。随着经济发展,除军学、县学之外,还在黄石创办了“红泉书院”,在白湖创办了“仰止堂”,在涵头创办了“涵江书院”,在太平镇创办了“会元书院”,等等。

从此,兴化军经济、教育、文化进入大发展时期。其间,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发展,对外贸易也盛况空前,航运事业也进入鼎盛时期,以白湖港为首港的港口群形成。兴化军造船业也非常发达,是福建四大造船中心之一。此外,兴化的航海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开辟了新航线,航程更远,大量游商海贾从兴化各港口扬帆出港,远赴海外贸易。

宋代,兴化军各港口,特别是白湖港、太平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地区重要节点与商品重要集散地。船只由兴化军港口出发,经北航线直至江浙、淮东、山东各港口,还远航朝鲜、日本。经南航线直至两广,远航东南亚各国和阿拉伯国家。泉州纲首朱纺“舟往三佛齐,往返曾不期年,获利百倍。前后之贾于外番者,未尝有是”。

宋代还产生了全国性的航海保护神妈祖。

宋时,兴化军在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岸线等处兴建了一批港口。其中,兴化湾内“别有支海三四,一自下黄竿而入,过三江口,西行历宁海、清浦、章头渔港、白湖,至杭头而止,长可四十里,广可五十丈,此水善为曲折,旧号羊肠,南北两洋以此为界。所谓莆水也”。继迎仙港、涵头港后,兴化湾畔又开发出宁海港、水南港、江口港等。

湄洲湾内,“又南一支,最大而长,绕壶公山之后。初由吉了而入,经罗屿、小屿、太湖、东、东沙,西至仙游境,分而为二,一入枫亭,曰太平港;一入双溪,曰双溪港”(明)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1页。在湄洲湾畔,进一步开发了贤良港、吉了港、太平港等。

在平海湾也开辟了平海港等港口。

白湖港,宋代兴化军最重要的对外通商港口、“水市”,为闽中货物集散地,“南北商舟会焉”。它位于兴化军城东五里、兴化平原腹地、木兰溪畔白湖渡。船舶由此出发向东出兴化湾,进入南日水道。宋乾道《莆阳图经》记载:“白湖东引沧江,介延寿、木兰二水之间,南北商舟会焉。”清乾隆《湄洲志》也载:“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秋,莆田东五里许有水市,诸舶所聚,曰白湖。”民国时张琴《莆田县志》也记载:“宋时白湖初筑浮桥,海舟可直达木兰陂下,故以上杭为上杭头,以熙宁桥为下杭头。‘杭’为‘航’之讹。”

北宋时,白湖港就已取代莆口港,相当繁华。

熙宁(1068—1077)年间,莆田诗人陈叔侨《熙宁桥》诗描写了当时白湖港的繁华景况:

千寻水面跨长桥,隐隐晴虹卧海潮。

结驷直通黄石市,连艘横断白湖腰。

熙宁桥与白湖港遗址到了南宋,白湖一跃成为莆田县重要的市镇,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物资集散,交流频仍。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白湖港畔还兴建了“白湖顺济庙”,供奉海神妈祖。状元黄公度《题顺济庙》诗: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

宁海港,位于兴化湾畔、木兰溪下游北岸、白湖港之东(今涵江区镇前村),即白湖港下游的古宁海渡,是宋代兴化军重要港口之一。

宋《元丰九域志》“莆田县”条记载:“莆田六乡,宁海、安德二镇一盐仓,有壶山、大海。”可见,宋代时宁海镇已是一处大集镇,兼且处于木兰溪下游,江宽水缓,是建港的理想场所。因此宁海港得到开发,相当兴旺、繁荣,几可与白湖港比肩。据载,每天进出宁海港口的船只近百艘,兴化商品汇集宁海港。

涵江港,又称端明港、涵头港,位于今涵江区新桥头至海岑前一带。涵江港由海岑前港和新开河港组成,海运畅通,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涵头镇的迅速崛起。方志介绍,涵江市“市濒海港,鱼盐之所聚,商贾之所集,亦莆名区”(明)黄仲昭:《八闽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江口港,位于兴化湾畔、萩芦溪出海口右岸、今涵江区江口镇,福(州)、兴(化)、泉(州)驿道——福建沿海主干道经过江口。宋代设置迎仙驿,水陆交通方便。明兴化府志介绍:南宋初,江口既是兴化军莆田县一个市镇,又是一处港口。江口港,逢时而崛起,成为白湖港的辅助港口。

太平港,由霞桥港、沧溪港、徒门港组成,位于湄洲湾畔、仙游县螺江(俗称枫亭溪)出海口(即今仙游县与城厢区、惠安县三县区枫慈溪、沧溪出海口)。福、兴、泉驿道经过此地,水陆交通便捷。

宋代的太平镇,经济繁荣,科举兴盛,蔡氏一个家族便产生了33位进士。《螺江风物志》描写宋代太平镇之繁华:“一哄之市,百货骈集;五达之逵,四方会通。千门楼阁而鳞迭,万室罗绮而尘红。”“列肆喧雷,长桥跨虹。”“阅千家之亭台,则奇花斗艳,异卉争芳。盖不特桃红而李白,橙黄而橘绿;夏之石榴、茉莉,秋之木樨、芙蓉。”市镇发展又推动了港口进一步开发。宋黄岩孙《仙溪志》记载:“枫亭市,在连江里。人家并海。土产砂糖。商舟愽贩者率于是解缆焉。”又记载:“货殖之利则捣蔗为糖……布帛之幅,则治麻与蕉……凝土而燔之窑,则埏填之器通于三邑;煮铁而出之模,则鼎釜之利及于旁郡。”“砂糖,捣蔗为之。太平港借此取易。”《螺江风物志》说:宋代,枫亭盛产荔枝、蔗糖、食盐、水族,促使渔船、商船云集于此。招来“遐珍远货,不可殚名者,辐辏于南北之贾客”。相当繁忙。

宋代太平港,“海潮至此,首受枫亭溪、沙溪之水,并入于海。而吉了、小屿、莆禧、平海商贩船只,皆集于此”(明)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页“舳舻衔尾,风涛驾空”,一派繁荣。商船“顺风扬帆,不数日而达于江浙淮湖都会之冲”。

贤良港,由黄螺港易名而成。宋代,贤良港不仅是渔港,还是处军港,也是进出湄洲湾和南北往来商船必经之地。宋初,这里诞生了名扬四海的海神妈祖,其港声名更大。

吉了港,原名系蓼,雅称吉江,又称鸡了港、吉蓼港,位于湄洲湾畔、今北岸管委会东埔镇梯吴村(原莆田县忠门半岛梯吴村)。宋代,渔船商船停泊于此,遂开发为港口。宋熙宁四年(1071年),修建吉了寨,修筑了城池,时称鸡了城,又名吉蓼城。宋一代,这里“商贸盛行,海船聚泊城下”,十分繁忙。

小屿港,小屿原在海中,为小岛,宋代称猴屿,屿上建有柳侯祠。潮退有石桥可渡。位于湄洲湾畔、今秀屿区礼泉半岛莆头村。宋代,小屿港口再次崛起,“居民千余家”,与外界通航,也是商贾海舟集结之地。

与港口相联系的是航线和运输船只。随着对外经济文化往来的发展以及指南针发明并运用于航海上,兴化对外航线由近及远,由沿着海岸线航行,发展到跨海航行,交流的地区和国家更多更远了。宋代,从兴化军各港口出发的船只或船队,到国内各港口或海外各个国家,一般都是沿着两条航线航行。其一,南路航线,即沿水道前往泉州、厦门、月港、广东、台湾等地,直至海外占城(今越南)、罗斛(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三佛齐(今苏门答腊)、阇婆(今爪哇)、渤泥(今文莱)、麻逸(今菲律宾),或穿过马六甲海峡,直达印度洋,到达马八儿(今马拉巴尔)、大食等国家和地区。其二,北路航线,即沿水道北上福州、温州、宁波(古称明州)、上海、江淮、山东等地,并经过明州,穿过东海,前往朝鲜、日本等国家。

与此同时,兴化军的对外贸易发展也推动了造船业的迅速发展,航海技术也迅速提高。史载,面海的兴化人先祖,很久以前就已“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唐代,莆田县造船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到了宋代,莆田县能造大型双桅杆木帆船。这些船只从兴化军各港口出发,沿海岸线航行至江浙、山东、河北、东北各港口,还可穿越东海、南海航行至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正如《宋会要辑稿·刑法》所说:“嘉定五年九月二十八日,臣僚言,‘窃见漳、泉、福、兴化,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备财力,兴贩牟利而已。’”地方史志也介绍:“在宋代,福州、泉州、漳州和兴化都是全国重要的造船基地。”陈衍:《福建通志总卷》

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很多。宋代,船只从宁波、泉州、广州以及北方登州等港口出发,经东海,穿过台湾海峡,再顺海路前往东亚和东南亚以及西亚、东非沿岸各个国家和地区,然后又返回各港口。满载货物的船只曾从兴化各港口起航,向北到达江浙以及北方沿海诸港口,向南可达广东沿海各港口。至于海外,则可航行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国家和地区。正如宋莆田人方略在《有宋兴化军祥应庙记》中所说:“往时游商海贾,冒风涛,历险阻,以谋利于他郡外蕃者。”北宋莆田人蔡襄在《荔枝谱》一书中也十分详细地描述宋代兴化商船起止的地区和国家:“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