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7 22: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马星辉



飞虎英雄凌福顺

 

马星辉

 

 

庚子年荷月,六龙骛不息,三伏起炎阳,我们采风团走进周宁。一俟到达周宁,但见荷花莲蓬映入眼帘,或红或白,荷梗直立。陌上垄间,看那小桥流水,端的是悠闲怡然。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全无燥热之感,尽显凉爽与惬意。与福州城相比,这里至少要低于6摄氏度以上,周宁夏日的风清凉如许。

这是上天眷顾的一块土地,周宁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县城海拔达886米,群山环绕,郁郁葱葱,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282座。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境内青烟弥漫、云海飘逸,溪水碧波淙淙、乔松荫蔽飒飒,风景多姿多彩:日出、云海、星空、爱恋溪、鸳鸯溪、火山岩、峭峰、瀑布、古村……着实是天光云影、风涌银波,巍峨俊秀、挺拔多姿,让人感到尘襟尽涤,仙气轻粘,似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中。                         

因了雷霆万钧、撼人心魄的红色故事;因了一位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英雄之魂,我怀着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而来。在这块散发出共产党为人类求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尽魅力的土地,我行走在山城的大街小巷,寻觅当年风起云涌、刀光剑影中的激情岁月,去发现初心与信仰的真谛。

当地陪同前往的一老一少,有着周宁人特有的淳朴与热情,年长的是县委党史老工作者陈凤禧,他精瘦而单薄的身材里有着满腹的革命故事;狮城镇宣传干事陈雯静,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虽然稚嫩,但十分谦恭有礼。

我们沿着闽东工农游击队成立旧址、英雄凌福顺当年英勇就义点、凌福顺纪念馆一路行去,寻觅英雄的足迹……

天昏地暗,刀光剑影,风雨雷电。

80多年前的一个凌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在晨雾之中,从乡间的山道上行来一位身板结实、身高腿长的青年人。他敏捷的身手,机警的目光,显得与众不同。此人便是周宁县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庞飞虎。周宁人一旦说起他,无不敬畏有加:“庞飞虎!他是一个天上下刀子,也面不改色的飞虎英雄。”

庞飞虎的真名叫凌福顺, 1912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周宁县莲地村。4岁随母移居端源村,随母乞讨他乡。13岁时,母亲过世,生活更为艰苦。打零工、当学徒、砍柴卖、做茶贩、闯闽北、谋生路,历尽了生活的辛酸。但苦难屈辱的生活塑造了他桀骜不驯,有着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的刚强个性。迫于生计,凌福顺经人介绍,到设在周宁县旧称周墩的国民党公安局常备队里当兵,结识了从福州求学归来、在周墩警察所当巡官的年轻共产党员吴少安。在吴少安的引导教育下,20岁的凌福顺秘密加入了周宁地下革命组织,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凌福顺机智勇敢、胆大心细、足智多谋、敢作敢为,很快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春,中共周墩地下党小组建立,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书记詹如柏到周墩召开会议,部署建立革命武装力量。会后,凌福顺、李宏伦等立即行动,打土豪筹款购置枪支,在李墩西山角,开办红军枪械修造厂,自制步枪。1934年7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作出“建立武装,筹划财政,策动兵变”三项决定。凌福顺和他的战友王大尧策动了兵变,随后在周宁坂头村成立了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凌福顺担任队长,王大尧任政委。

在距周宁县城5公里的浦源镇萌源村,凌福顺的游击队在这里十分活跃,有着很高的威信。全村有两三百人都参加了革命。并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成为周宁、福安、寿宁、宁德、屏南的秘密联络枢纽。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在围追堵截红军主力的同时,大举清剿闽东红色根据地。凌福顺的游击队针锋相对,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得到扩大。他率领的游击队活跃在深山密林之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1935年8月,游击队扩编为独立营,凌福顺任营长。独立营成立不久,就打了一场漂亮的战斗——闻名的萧家岭伏击战。当时,叶飞,阮英平率闽东红军独立师200 多人向周宁紫云方向挺进,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第8 团陈琨部一路穷追不舍。凌福顺率部配合独立师在这里设下埋伏,把省保安团打了个措手不及。凌福顺凭借着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率部从山脚绕到敌军背后,发起猛攻。敌人两头受击,被打得仓皇溃逃。战斗持续了近6个小时,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萧家岭一战使得凌福顺威名大振,也成了敌人的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国民党四处派出密探,对凌福顺布下了搜捕大网。但机智多谋的凌福顺数次化险为夷,反使得敌人吃了不少亏。当地的老百姓都说凌福顺是龙是虎,是一个让敌人闻之色变的龙虎英雄。

1936年4月,深山老林,暗藏杀机。

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这一天,凌福顺单身一人潜回浦源村了解敌情。殊不料智者千虑,难免一失,过五关、斩六将的他,没察觉到自己的行踪已被敌人发觉,国民党调了一个连的兵力向他扑来。100多条黑乎乎的枪口在暗中对准了凌福顺,猝不及防的他被群敌包围,不幸被捕,被敌人押回周墩城里。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敌人对凌福顺进行了20多天不间断的严刑拷打,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遍体鳞伤,连那些行刑的凶手都打累了。但是凌福顺这个铁打的硬汉决不向敌人屈服。只要一息尚存,他就要抗争到底。一天夜里,趁敌人防范松懈之时,他挣扎着从楼房上跳下,可惜的是腿部跌伤,再次落入敌人手中。

1936年4月25日,凌福顺被五花大绑押赴西门城外沙滩,四肢被敌人用钢钉钉在一棵大柳树上的十字架上,鲜血如泉涌。两名长相凶狠的刽子手拔出匕首、锥子在凌福顺身上乱戳,把他脸颊、手臂、大腿、胸部的肌肉一块一块割下来,惨状目不忍睹……

那一刀刀、一锥锥,让人们的心在滴血。

面对敌人的惨厉酷刑,凌福顺毫无惧色,他挟雷持电,怒目圆睁,只一会儿的工夫,凌福顺成了一个血人,昏迷了过去。他醒来时,使尽全身力气高呼:“父老乡亲们,死没什么可怕,我凌福顺会绝代,革命永远不会绝代!要永远从红,莫从白……”

敌人恼羞成怒,以利刀尖刃捅入凌福顺口中,直捣至舌根尽处。可怜英雄满口鲜血直淌,竟发不出一点声来。纷纷黄叶坠,霜蹄千里骏。英雄凌福顺被一刀刀凌迟而死,壮烈牺牲!年仅24岁。当时敌人为了反动宣传,拍下了英雄临刑时的照片,但也真实记录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暴行,留下了凌福顺英勇就义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让人们切肤地感受到英雄立于大道,风吼海啸、雷鸣电击的凌云壮志。

挥将日月长明笔,谱就雷霆不朽文。“革命永远不会绝代!”凌福顺的临终誓言,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信念和矢志不移的初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凌福顺的铿锵遗言,惊天地、泣鬼神,这尊十字架上的血肉之躯,高昂不屈的头颅,带着闽东儿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定格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辉煌史册中。

凌福顺是周宁人三尺剑,六钧弓,天地对闽东的绝响,是一个顶天立地,泰山压顶不鸾腰的铁汉子。天地有大美,宇宙有宏境。水在、河在、英雄仍在。岁月沧桑,时光流逝,往事历历,令人扼腕。历史不能忘却的,春天和冬天,温暖与严寒都不能忘却。当年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壮士断腕、激情燃烧的岁月,使我们对周宁这块红色土地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我与周宁浅浅遇,却留下了深深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宁因了红色文化,因了凌福顺这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使得游客敬仰纷至沓来,在欣赏美丽乡村的同时,让当年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成为我们当代人的常忆、长忆。凌福顺英魂始终没有离开周宁这块土地!他永远存活在人们的心中。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