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色 岁 月
杨国栋
一
有些消逝在故纸堆里的红色革命故事,一旦被挖掘出来,即刻就会被鲜活地注入传奇色彩,从而激发出振奋人心的力量。
一位名叫刘振宇的汉子,系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洞宫村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曾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北独立师炊事员,参加了闽北苏区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振宇被编入新四军,1938年4月北上苏皖抗日前线后失踪。1981年11月24日政和县人民政府追认刘振宇同志为革命烈士,将他的失踪年份定为他牺牲的时间。而事实上,他的履历表里连出生年月都没有,没有人知道这位革命者实际的生命长度。他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行者中的普通一员。
魏大鳌是福建省政和县东平乡西表村人,1928年在杨则仕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秘密加入农会组织,成为敢于斗争、革命意志坚定的农会干部。1934年7月,他当选为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为建松政边区土地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苏区沦陷后,魏大鳌同志留在地方坚持革命斗争,在恶劣的环境中勇敢顽强地参加闽北苏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爬山岗、吃野菜、睡露天,还千方百计为部队筹粮筹款,为巩固和发展游击区做了大量的工作。1943年7月,魏大鳌在执行任务途经西表井丘仔洋村时不幸被捕,在押解的路上惨遭杀害,年仅38岁。
1934年7月,为了尽快使崇安(今武夷山)苏区与建松政苏区连成一片,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委员黄立贵率领中央红军第58团及闽北随军工作团挺进建(阳)松(溪)政(和)地区,并首次进入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与长期坚持敌后领导农民运动的政和党组织领导人杨则仕会合。
我杨则仕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政和县第一名共产党员。在建瓯省立第五中学求学时当选为建瓯县学生联合会会长,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对敌斗争,传播革命道理。1928年8月,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他秘密回到家乡,以教书作掩护,积极开展有效的红色革命活动。
现今的政和县西表村,建有红色革命展览馆,供游人和各级领导人参观。一位名叫杨子岳的老人在西表村讲述了他的家族前辈在西表村做军用被服的故事。
西表村地处建(阳)松(溪)政(和)三县交界处,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山中大村落。这里的村民敢作敢为,富有正义精神,历史上出现过打抱不平、伸张正义的好汉。这里山高林密,拥有大片良田,物产丰饶,历史上曾是啸聚山林、屯兵固守之地。
二
1934年8月中央红军58团一路雄风横扫敌人,到达政和西表。他们严守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不扰民政策,将团部设在很矮庵。红军指战员自己烧火做饭。红军58团在西表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在10多天时间里先后攻下国民党反动武装控制下的东平、护田、范屯、石屯、松溪梅口、路桥、郑墩、杭头、浦城水北、濠村、石陂等地方,横扫了建松政地区的反动势力。红军58 团的到来标志着建松政地区革命进入新的高潮阶段。
1934年9月,闽北红军再度进兵建松政地区,在政和、松溪等地进行革命斗争的黄立贵、陈一在政和西表村组织召开了建松政边区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建松政苏区临时政权—-建松政革命委员会。经过选举和上级批准,由杨则仕担任委员会主席,机关就设在西表村魏氏祠堂。这标志着西表村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 民众支持红军游击队的斗争更加凸显。
建松政苏区纪念馆(余明传 摄)
仰头会师亭(郭隐龙 摄)
为了适应战争需要、打破敌人的封锁,苏区政府在西表创设兵工厂、被服厂,并创设了红军医院,同时为当地百姓服务。医院设在团部后面的曹氏宗祠。红星医院的医生们主动为贫苦人家看病。西表曹家有一位老大爷常年脑袋疼得厉害,经过红军医生的精心治疗,很快就好了,于是老人逢人就夸红军医院的医生神刀神手。短短的时间里,就有百多名老百姓被红军医院治好了疾病伤痛。由于伤病员较多,无法跟随部队转移,当地党组织果断安排群众、红军家属负责将他们转移到距离西表约5千米的园园潭安置,确保了红军伤病员的持续治疗。不少伤病员康复后,还积极主动地化装成老百姓,追赶红军部队,融入了红军队伍。
在那战争年代。国民党集结在建宁县的刘和鼎56师和地方民团,共计4000多人的总兵力,于1934年12月开始大举进犯苏区驻地西表,企图封锁红军58团,同时将西表苏区驻地四面山头重重包围。在敌人炮弹、重机枪猛烈的打击下,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群众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红军58团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战略转移。
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群众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红军58团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战略转移。
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闽北、闽东两块根据地在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下,进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北、闽东红军为了在这场自卫求生中获得生存空间,同国民党军队有过无数次的周旋与伏击,真正让部分国民党正规军与地方民团尝到了红军游击队的厉害与威猛。
国民党部队在太平隘被红军58团击退后,不甘心失败,再次全力围攻苏区共产党的政府所在地。为了争取更多时间,红军58团决定在西表半岭阻击敌人先遣部队。敌人来势凶猛,武器装备精良,妄图切断红军58团的退路。然而,58团官兵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英勇顽强。他们抢占制高点,机智地在敌人途经的险要山头进行埋伏,成功地阻击了敌人,为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也为西表村群众逃入深山老林躲藏创造了条件。敌人不甘心失败,也不想空手而归,就拿村里老百姓的房屋和庄稼出气,穷凶极恶地火烧房屋,牵走牛羊,惨不忍睹。考虑到敌人还有可能会第二次进村破坏,西表村民不得不在山上忍饥挨饿,挖野菜充饥,直到红军58团乘敌人城防空虚之机荷枪实弹横扫敌人民团。
1942年秋,闽北游击队在特委书记陈贵芳的领导下,在车盘庵召开反顽斗争军事部署会。同一时间段,国民党反动派组织了对闽北根据地的大规模进攻,派出大批部队挨村挨山搜查。游击队员20余人顺势占领山头制高点,与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展开了正面交锋。就在敌人企图向山头上的游击队发起攻击时,游击队员将一大批坚硬的大石头往山下滚去,被击中的敌人哇哇大叫,死伤不少。敌人不得不退回到山下村庄,恼羞成怒地将怒气转移到车盘庵老百姓身上,还放火烧毁了车盘庵其他百姓的房屋。
没有老百姓支持的反动政权是注定要失败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东平为中心的建松政红色革命苏区,是中央苏区闽赣省的组成部分。而西表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成为政和农民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建松政苏区连接闽北苏区的重要通道。恰恰在创建和发展建松政红色苏区的斗争中,西表村成为中央红军第58团建松政的主要驻扎地,较长时间成为建松政苏区的大本营。中央苏区沦陷后,以西表为中心的红色苏区转变为游击队根据地,依然是建松政边区革命斗争的一个强有力的坚强堡垒,并英勇顽强地坚持到解放,成为“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西表村民,乃至政和县广大百姓。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