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跃过汀江
——毛泽东在闽西(上)
施晓宇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是毛泽东时隔三十二年,于 1959 年重返故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老家时有感而发,在 6 月 25 日深夜写出的《七律•到韶山》。尤其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句,抒发的豪情壮志可谓大气磅礴、气吞山河,被无数人引用。
毛泽东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此间写出的文章和诗词,发生的故事和事件,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影响重大。毛泽东一生著书立说,爱作诗填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以《沁园春•雪》等作品闻名中外的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他的主要论述和诗词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和《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选》中,其中就有写于闽西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经典论述,及《采桑子•重阳》《清平乐•蒋桂战争》《如梦令•元旦》等壮丽诗词。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亦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 年 7 月—1937 年 7 月)期间,毛泽东就曾先后六次入闽(主要到闽西)。除了行军打仗、修养治病外,毛泽东还写下了如前所列的经典论述和壮丽诗词。
闽西红土地是得天独厚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先后六次到过闽西。从 1929 年 3 月 12日毛泽东第一次由江西井冈山到达闽西长汀县四都镇,到 1933 年 11 月底或 12 月初毛泽东离开闽西上杭县才溪乡,返回赣南瑞金县,头尾共计四年——实际一年半多。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在闽西写下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 年 12 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1 月)、《才溪乡调查》(1933年 11 月)三篇经典长文,还修改、定稿并通过了由邓子恢起草的《富农问题》《流氓问题》(1930 年 6 月)两个决议。同时,写出了《采桑子•重阳》(1929 年 10 月)、《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 年秋)、《如梦令•元旦》(1930年 1 月)三首壮丽诗词。
一、首次入闽
1929 年 1 月 14 日,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三千六百多人,被迫离开 1928 年 4 月 28 日井冈山会师后开辟的根据地井冈山,向赣南转移,为的是避开敌人重兵的“围剿”。1962 年 6 月 16 日彭德怀写的自述中,对此有详细回忆:“湘赣两省反动军队,正在调动,准备‘围剿’井冈山。当时的红四军还是草鞋单衣,冬服未解决,无盐吃,每天三分钱的饮食也难解决,只有离开井冈山到白区打土豪才能解决。”(《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 1981年 12 月版)
红四军向赣南进发后,后面追兵不断,加之人生地不熟,沿途与敌交战,没有喘息之机,结果出师不利,五战皆败。1929年 2 月 10 日,红四军刚到瑞金县城以北约三十公里的大柏地——“瑞金北大门”,国民党江西军队刘士毅旅也赶到了。毛泽东认为机会来了,他胸有成竹,在大柏地麻子坳险要之处设下长长的口袋阵,沉着埋伏两天,给追兵狠狠一击,大获全胜,歼灭刘旅大部,俘虏八千多人。“朱毛红军”的威名传扬开来。1933 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不禁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首次发表《诗刊》于 1957 年 1 月号)。
取得大柏地胜利后,刚刚松一口气的红四军前委却得知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失守的沉痛消息,原定回师井冈山的计划落空,遂决定离开赣南,前往闽西。
1929 年 2 月 25 日,“ 朱毛红军” ——红四军经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到达广昌县。一路继续南下。1929 年 3 月 9 日,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年 12 月出版的《毛泽东年谱》记载这一天的情形是:“3 月 9 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经石城、宁都,到瑞金壬田。十日,又率部转到闽西,以摆脱‘追剿’军的穷追。”
在毛泽东与朱德率领下,红四军经江西省石城县、宁都县、瑞金县一路南下,于 1929 年 3 月 10 日进入闽西素有“客家首府”之称的长汀县域内。3 月 11 日,盘踞在长汀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得知后,想先发制人,赶忙派团长钟铭清带补充团前往县城南部的四都镇渔溪村大山上截击红四军。
1929 年 3 月 12 日, 毛泽东首次来到闽西长汀县四都镇。《毛泽东年谱》记载:“3月 12 日,(毛泽东)和朱德率部进入闽西长汀县四都镇。毛泽东乘逢墟在墟场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工农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3 月 13 日上午,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四军顺利击溃钟铭清的补充团,乘胜追击敌军到达长汀县城的重要屏障长岭寨(原名胜华山),这里是红四军进入“汀州府”的必经之路。郭凤鸣已经率领两个团提前占领长岭寨东侧的梁屋头和河龙头等有利地形。3 月 14 日清晨,毛泽东、朱德下令红四军向据守在长岭寨的军阀郭风鸣主力发起猛烈进攻,经半天激战,歼敌两千多人,缴获各种枪械五百多支,迫击炮三门,炮弹百余发。最关键的是击毙了左腿中弹逃到牛斗头村栗树园厕所里躲藏的旅长郭凤鸣,拿下了“汀州府”,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当晚,毛泽东、朱德等住进了长汀县城汀江巷十一号“辛耕别墅”,亦即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
在辛耕别墅里,毛泽东、朱德发现,红四军不仅打下入闽的第一个大胜仗,还夺取了拥有新式缝纫机的一个军服厂和两个兵工厂。于是设法筹到五万块银圆,发动全县裁缝制作了四千套军装,使红军将士第一次穿上了整齐的军装,一改之前“叫花子”模样。 1950 年,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在北京病榻上完成遗著《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写道:“朱将军说,新军装的颜色是灰蓝色的,每一套有一副裹腿和一顶带有红星的军帽。它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于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在辛耕别墅,毛泽东一连住了十七天。3 月 20 日,毛选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
1929 年4 月13 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发表专文《朱毛红军与闽赣农民暴动之发展》,高度评价“朱毛红军”入闽的意义:“朱毛 红军的这种胜利,必然重新唤起了闽西工农的斗争意识……朱毛部队之进攻闽西,发动闽西的斗争,更使赣南的斗争得到掩护与援助。”4 月 20 日,中共福建省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也充分肯定朱毛红军入闽的意义:“此次朱毛红军来汀……党的政治影响更加扩大,工农会及党的发展甚快。”6 月 25 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也对朱毛红军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此,朱毛红军成为红四军的代名词。1929 年 11 月 26 日,在长汀县 城辛耕别墅,毛泽东和朱德、陈毅握手重逢。这应了朱德早年说过的一句广为传播的关于 “朱毛关系”的比喻:“朱不离毛,毛不离朱。朱离开毛过不了冬。”
若干年后,在中南海,毛泽东接见诸位革命战友。《毛泽东年谱》记载:“(毛泽东)同陈士榘握手时说:你还好吗?你是井冈山时候的,现在井冈山的没有几个人了。现在四方面军的人最多,华北的人最多,井冈山的人不多了。”
二、再次入闽
1929 年 4 月 1 日,长汀县南寨广场晴空万里,春光明媚,扩招后的红四军军旗猎猎。第一次穿上统一军装的四千名红四军官兵,听从毛泽东、朱德在司令台上的一声号令,告别驻扎十七天的汀州城,返回江西。4 月 8日,红四军在瑞金县与由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第三十团(即红五军)会合,打下宁都县,发动群众分田分地,扩大武装斗争。
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得知 3 月 27 日 “蒋桂战争”爆发后,闽西龙岩地区的军阀陈国辉部随闽南地区的张贞部,都于 5 月上旬紧急调往广东。因与桂系部队作战的敌情突变,邓子恢抓紧写下《闽西历年斗争与敌我情况的报告》,派人送达红四军前委毛泽东、朱德手上,及时通报福建变局,让红四军再次乘虚入闽。《毛泽东年谱》记载:“5 月19 日,(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从瑞金县武阳越过武夷山,再次入闽。当晚,在长汀县濯田写信两封,派前委委员宋裕和先行出发送信。一封送给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告知邓子恢红四军正向闽西纵深区域进发,特委须做好策应准备……商讨击退尾追入闽的赣军李文彬部之计。另一封送地方武装负责人曾省吾等,要他们在 5 月 21 日到连城庙前,商量行动计划。”5 月 20 日上午,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迅速横渡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的汀江渡口,到达上杭县古田镇苎园村,后冲向古田镇区,开展武装暴动,成立了古田革命委员会。毛泽东在群众大会上作了宣传演讲。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上杭县。
5 月 21 日,毛泽东和朱德入住连城县庙前镇官氏“孔清祠”,并在祠中接见赶到的闽西地方领导人傅柏翠、曾省吾、官近玖、李云贵,一起召开攻打龙岩城的重要会议。毛泽东对傅柏翠说:“明天,红四军要从你们这里经过,敌人部队可能随后尾追(指赣军李文彬部)。你的部队能不能阻击一下,让他们延缓四个钟头的进程?”傅柏翠答应了。后来,李文彬部怕遭遇埋伏,退回江西去了。毛泽东、朱德同时对闽西地方武装作出指示:侦察敌情,了解敌方行动,对敌人追与不追的情报送到红四军前委;尽快集中地方武装,随红军行动;要求傅柏翠、曾省吾于 5 月 23 日赶到龙岩城。需要强调的是, “孔清祠”是最早的中共连城临时县委所在地。“孔清祠”还是“朱毛红军”进入闽西后,在连城地界留下红军标语最早、最多、最集中的一处古建筑。
5 月 22 日晚,一路急行军后的红四军在龙岩以西约十五公里的小池镇驻扎,这里地形隐蔽性好,进可攻退可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领导在小池镇“赞生店”二楼,听取邓子恢派来的龙岩县委负责人郭滴人的情况介绍,当晚共议、确定了第二天攻打龙岩城的具体实施计划:“红四军第一、三纵队从正面进攻;第二纵队从左侧迂回,攻占北山,断敌退路。次日,红四军按部署发起猛烈攻击,守敌陈国辉部约一个营全部就歼,俘敌三百余人,缴枪二百余支,龙岩城遂告解放……毛泽东在龙岩省立第九中学向学生演讲……当天傍晚率部撤离龙岩城,前往永定,同张鼎丞等领导的永定地方武装会合。”(《毛泽东年谱》)
5 月 23 日凌晨,在离小池镇“赞生店”指挥部不远的历史悠久的“龙池书院”门前田野上,毛泽东、朱德召开红四军班以上干部和党员会议,亲自做攻打龙岩城、消灭陈国辉部的战前动员。清晨,在闽西地方武装和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红四军兵分两路,首先攻占龙岩城的前哨阵地龙门墟,随后两路合围龙岩城。负责指挥留守部队的敌参谋处长庄凤骞带头逃到漳平县,补充营营长彭棠率残部逃到漳平县永福镇。上午九时,红四军第一次顺利攻占由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陈国辉部队控制的龙岩城。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龙岩城。
近午时分,毛泽东在龙岩最高学府——省立第九中学(今龙岩一中)雨盖操场向全体师生做生动演讲,精辟分析国内外形势,揭露蒋介石反动派屠杀工农的罪行。许多工人、店员纷纷挤进来,站在后边听。学生们听了演讲,备受鼓舞,纷纷报名参军,许多人后来成为革命的骨干。红军进城后还打开龙岩监狱,救出大批被军阀陈国辉关押的贫苦群众,其中就有积极参加后田暴动的女共产党员张溪兜。
当天傍晚,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赶到龙岩城同毛泽东、朱德、陈毅首次见面后,为了引诱敌人“返巢”,聚而歼之,红四军主动撤离龙岩城,前往永定县。5 月 25 日,陈国辉手下彭棠率残部从永福镇回到龙岩城。驻扎永定县的郭凤鸣旅一个团却不战而退,逃往上杭县。红四军一举拿下永定县城,成立了以张鼎丞为主席的永定县革命委员会。随后,红四军分兵至闽西各县广大乡村发动群众,纷纷举行暴动。6 月 2 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驻龙岩近郊龙门镇赤水桥村,在“紫献居”设立第二次攻打龙岩城指挥部,部署指挥战斗。若干年后,毛泽东与华侨女记者黄薇曾无意间谈到龙岩,说到二打龙岩城指挥部——龙门赤水桥村紫献居。
6 月 3 日,红四军第三纵队回师龙岩。在闽西地方武装红五十团及龙岩赤卫队配合下,分南北两路夹击,第二次攻下龙岩城,成立了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龙岩县革命委员会。红军入城后,积极配合地方武装搜捕反动派,没收地主土豪财产,分给贫苦工农。这是毛泽东第二次进入龙岩城。
6 月 6 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第三纵队又主动撤离龙岩、永定,避开从广东到永定的大路,去上杭休整,在引诱陈国辉全部主力加快回援的同时,转战上杭、长汀、连城等县,相继建立红色苏区,与龙岩、永定两县的苏区连成一片。6 月 7 日,毛泽东率红四军分三路进攻上杭白砂,一举全歼白砂驻敌钟铭清团二百余人。当日下午,在白砂罗家岭举行军民祝捷大会,毛泽东作了形势报告,并帮助成立了白砂革命委员会。6月 17 日,红四军得知军阀陈国辉旅主力从广东回到龙岩了,立即结束休整,从连城县新泉镇(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此确定)出发,准备第三次攻打龙岩城。当晚,红四军全部开往上杭县古田镇宿营,18 日上午在古田廖氏宗祠北面广场上做战斗动员后,红四军于当天下午神速抵达龙岩小池。(《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
6 月 18 日晚,毛泽东、朱德等再次在小池镇“赞生店”设立指挥部,指挥三打龙岩城战斗。6 月 19 日拂晓,红四军打响第三次攻打龙岩城第一枪,从西、南、北三个方向齐头并进。红军攻入中山街,接着开始了短兵相接的激烈巷战。不到半天时间,红四军将陈国辉第一混成旅主力两千多人全部歼灭。
《毛泽东年谱》记载:“陈国辉化装成士兵混在逃兵中逃脱。龙岩城第三次获得解放。”这是毛泽东第三次进入龙岩城。
这一次,毛泽东和妻子贺子珍住在红四军前委所在地——北门和平路“新邱厝”(今 “毛泽东同志旧居”)。这次,毛泽东在龙岩城留下了珍贵照片。如今的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赞生店”,已经修葺一新,成为“红四军三打龙岩城纪念馆”——闽西“红色之旅”的重要一环。
三、古田会议
1929 年 6 月 22 日,就在红四军主力第三次攻下龙岩城的第三天,红四军前委(红四军前方对敌委员会)在龙岩城的公民小学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没有经过中央许可改选红四军前委,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意外落选了,陈毅当选前委书记。
7 月 20 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县蛟洋镇文昌阁正式召开,刚刚落选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凭借崇高威望,应邀带领蔡协民、谭震林、江华、曾志等参会,毛泽东还在会上讲话。7 月 27 日,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份铅印军报《浪花》在闽西问世了。
1929 年 8、9 月间,离开了红四军领导岗位的毛泽东身患恶性疟疾,不得不化名“杨先生”(亦说“杨主任”),隐藏在永定县东部偏僻的大山里养病。《毛泽东年谱》记载: “8、9 月间,(毛泽东)到达永定著名的金丰大山,住在只有十来户人家的牛牯扑一个小竹寮里。在这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服药治病,大量时间是读书看报,批阅战场上送来的情报、查看军事地图、拟制作战方案等。这个竹寮,既像是战地指挥所,又像是文房书室,毛泽东亲笔在一块木板上题写‘饶丰书房’,把它挂在门口。”
1929 年 9 月 27 日, 上海《申报》在第四版刊登国民党第四十九师师长张贞由福建发出的电报,胡说:“毛泽东龙岩病故。”10月21 日,上海《申报》又根据汕头的电报内容,报道“毛泽东在上月(即 9 月)暴死”。
1919 年 3 月成立的共产国际看到这一报道,以为毛泽东真的牺牲了。1930 年 3 月,共产国际在英文版的机关刊物《国际新闻通讯》上,郑重其事地发布了一个一千多字的《讣告》予以悼念。据说,这个讣告是由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瞿秋白执笔。在国内,国民党元老柳亚子也为毛泽东写下一首悼亡诗: “神烈峰透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诗的末尾注明: “两列宁,孙中山和毛泽东同志。”
1929 年 9 月中旬,当地秘探终于侦知毛泽东养病的藏身之处,兵分两路悄悄向毛泽东扑来。万分危急时刻,跟随毛泽东从井冈山来到闽西的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党代表粟裕带领部下英勇阻击敌人,使毛泽东有时间被永定赤卫队员从金丰大山深处火速转移到永定县合溪乡继续治疗。10 月初,毛泽东恶性疟疾加重,转移到合溪乡养病后仍然不见好转。10 月 10 日,几个赤卫队员轮流用担架抬着毛泽东从永定合溪经上杭溪口、庐丰一路抬到上杭县城汀江南岸的“临江楼”(时为著名的“广福隆”货栈)二楼东厢房住下,请上杭县一名西医给予治疗。
10 月 11 日恰逢重阳节,毛泽东看见临江楼院子里众多的黄色菊花盛开,衬托楼前的汀江两岸白茫茫霜花一片,风景煞是宜人。毛泽东灵感大发,挥笔写下《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62 年发表《采桑子•重阳》前,时移世变,毛泽东把“但看黄花不用伤”一句,改成“战地黄花分外香”。
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拖延三个月不见好转的恶性疟疾终于治愈了,毛泽东带病在临江楼前葳蕤的大榕树下,伴随缓缓流淌的客家母亲河——汀江的秋水,和朱德等人促膝长谈,会见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傅柏翠和前来探望他的中共上杭县委书记谭震林。著名作家何为,1976 年 10 月三次登上“临江楼”,写下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第一篇抒情散文《临江楼记》,发表于 1977 年 1 月 31 日的《人民日报》。
临江楼旧影
毛泽东在临江楼大约住了二十天,10 月下旬离开上杭县城,经水西渡、将军桥、白砂镇前往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所在地——上杭县苏家坡指导工作。1929 年 9 月 20 日,就在毛泽东养病期间,朱德指挥红四军和上杭地方革命武装一万多人拿下了素有“铁城”之称的上杭城。接着,红四军又攻占武平县、永定县。
11 月下旬第二次“蒋桂战争”爆发,病愈一个月的毛泽东在闽西行军的大白马马背上,哼成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写作时间是 1929 年秋。
1929 年 12 月 28 日至 29 日,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著名的“古田会议”,在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今“古田会议会址”)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全文一万八千五百字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就是收入《毛泽东选集》(一卷)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会上,毛泽东重新当选前委书记。打这以后,闽西广大地区出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局面。
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后,明确目标的红四军主力由闽西向闽西北方向行军,一路攻克归化(今明溪)、清流、宁化三县。重返领导岗位的毛泽东,心情十分舒畅,于是在行军途中的马背上又有了《如梦令•宁化途中》。
1930 年 1 月 14 日, 毛泽东入住清流县林畲乡塘堀村邱氏祖屋“诒燕第”。1 月 19 日,毛泽东在诒燕第写出《如梦令•宁化途中》初稿。1 月 20 日,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到达江西广昌县赤水镇。
1 月 30 日(春节),恰好行军到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老圩村张国琛家住下的毛泽东,将《如梦令•宁化途中》改为《如梦令•元旦》
(古时农历大年初一亦称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今,凡走进清流县林畲乡塘堀村邱氏祖屋诒燕第的人,进门就能看见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邓子恢敬书的毛泽东《如梦令•元旦》全词。
1962 年 5 月号的《人民文学》发表毛泽东的《词六首》,即《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前面两首词都是毛泽东在闽西时写下的。
(原载于《炎黄纵横》杂志2024年第2期,作者为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